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虽然儿子已经进入中学了,但在我眼里,他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给父亲理发     
1998年的春天,和所有不幸的人一样,我被通知下了岗。  相似文献   

3.
荣洋 《家教指南》2004,(8):56-57
破碎的婚姻1982年夏天,马凤华和她的邻居、同学沈向东喜结良缘。1983年2月1日,他们的爱情结晶沈磊出生了。这个健康、美丽的胖小子,给马凤华夫妇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两个人的性格差异比较大,“家庭战争”从小到大,没有一天平静,终于在1991年“演绎”成离婚的悲剧,马凤华一人承担起抚养儿子的重担。从破碎的婚姻中挣扎出来的马凤华身心俱疲。有人劝她:趁着年轻,再找个男人重新组合个家庭,也可减轻她的负担。但为了孩子不受歧视,身心健康的成长,她谢绝了一切亲朋好友的劝说,咬紧牙关,和儿子相依为命,开始了艰难困苦的生活。艰…  相似文献   

4.
母爱觉醒     
被遗弃的女人在医院里,任嫦霞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但她丈夫希望有个儿子。因为女儿的出生,让任嫦霞和丈夫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吵架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当孩子两岁时,任嫦霞在家庭矛盾的刺激下精神越来越脆弱,有时在和丈夫的吵架中背过气去,有时哭、有时笑,情绪反复无常。丈夫带她去精神病院检查,大夫建议她住院治疗。在3年时间,她进了3次精神病院。她丈夫接受不了这个现实,1990年2月,丈夫终于弃她而去。任嫦霞独自承担起抚养两个女儿的重任。女儿张红、张丽只有5岁。任嫦霞走出精神病院后,她的母爱觉醒了:她下定决心,面对生活的困境,一定…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我常见母亲把一根长长的丝线一端咬在嘴里,一端捏在左手中,右手在线的中端绕上一圈又一圈,脸对着镜子,然后两只手巧妙地用力,两股线便如剪刀般将脸上的细小的汗毛给绞了下来,母亲说,扯后的脸不但皮肤光洁柔滑好洗,而且衣服、被子不容易脏。  相似文献   

6.
马爱民 《陕西教育》2005,(10):42-42
我1972年入伍当兵.到现在已离开老家三十多年。这期间我探家过无数次。每次走时母亲都要送我。她常常把我送到村头,眼含热泪望着我走去。我已走出很远了母亲还站那不动.等我来到一里外的公路上时.母亲仍在努力向远处张望.  相似文献   

7.
张佐香 《陕西教育》2005,(10):39-39
孩子.妈妈从小就喜欢创造性的劳动。而现在,妈妈全身心投入到一个充满欢乐、充满温馨和疲惫的创造中——妈妈在创造你呀!  相似文献   

8.
方程 《陕西教育》2005,(8):48-49
某年某月某日我出生了.出生时没有红色祥云笼罩屋顶.可见不是文曲星一类转世:也没有天灾人祸山崩地裂.可见也不是混世魔王投胎:我就是我.普普通通的一个小女孩。如果硬要找出什么东西便于记忆的话.那就是听爸妈说我出生时就满头黑发.不会哭。爸妈吓得不行.十月怀胎生个小哑巴那还得了.于是狠很地在我屁股上抽了几巴掌.直打到屁股上留下一个青青的掌印.还好最终没有让老爸老妈失望.  相似文献   

9.
母亲     
佚名 《陕西教育》2005,(8):53-53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们姐妹四个好好读书,她对我们非常严厉。那时我们还小不懂事.心里总是暗暗责怪.偶尔产生一些逆反心理。现在想来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她的四个女儿.三个是本科生,一个是研究生。都很优秀。大女儿和二女儿是国家公务员.小女儿在山东济南一家国企做技术部门主管。母亲说:“我这几十年辛辛苦苦赚的钱.省吃俭用全部用于智力投资了”。的确,仅靠父母微薄的工资,供养我们四个孩子读书真的很吃力。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珍藏     
母亲30岁才生了我.我想我们之间隔着的远不止是几十年的岁月。母亲是家族中公认的“演讲家”.却从未像美国式的母亲那样表达——“我爱你!”我也不曾与母亲谈过心。  相似文献   

11.
冰子 《陕西教育》2005,(9):54-55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为人又特实在.很少与儿女交流。在我们的脑海中,除了干活还是干活的他,最深的印象恐怕就是在夜晚点上一支烟,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来。要说变化,就是旱烟锅后来变成了香烟。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叮咛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了,每当我在键盘上敲着自己人生的时候,耳边总是响起父亲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叮咛。接着,便有一股暖流在体内翻滚,升腾,往事的苦辣又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3.
世间有不死药、还魂草吗?没有!但却有起死回生的花儿,你信不信?这便是夜来香——母亲的夜来香。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偏方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发育生长的时候遇上了“大食堂”和三年自然灾害,由于缺乏营养,常年小病不断,每当我头疼脑热时,母亲就会说,上火了,没事,过两天就好、说的多了我便知道“上火了”不是什么大病,只要从母亲口里听到这三个字,心里就踏实了许多。  相似文献   

15.
每天上下班途中.都会看见一位“学走路”的老妇人.老妇人大约60多岁.典型的中风后遗症患者.眼歪口斜.脖颈僵直。扶着她学走路的.有时是和她年纪相仿的老者,有时是年轻男女.想必是她的老伴和儿女吧。她的身材高大臃肿.开始时需要两个人搀着.每挪动一步都非常缓慢艰难.她大汗淋漓.搀着的人也大汗淋漓.  相似文献   

16.
继母的高凳     
可可 《陕西教育》2005,(10):55-56
渐渐长大的女儿已经能够自己动手吃饭了.椅子上放一把小矮凳.她稳稳地坐在上面,我的继母也辞别了她那把高高的凳子.爱上了椅子.经常搬来坐在我女儿的身边。继母总是喜欢把她小孙女的碗优先盛得满满的.全是好吃的.很多时候女儿吃不完.剩下来的饭菜就被继母倒进自己的碗里,慢慢地吃.倒也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7.
采尝百草救病女43岁的应国荣是福建省松溪县一家汽修厂的勤杂工。生活虽不富裕,但让他欣慰的是女儿的学习特棒,每次考试,她的成绩都排在年级榜首。2002年3的一天早晨,一向早起的女儿应晖却没有起来。应国荣到女儿的房里一看,孩子高烧,起不来了。他急忙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心情沉重地告诉他:“你女儿患的是急性单核白血症……”应国荣差点瘫了!女儿住院的前期费用需10万元,应国荣夫妻只好卖掉房子,住到了一个亲友家的土屋里。时值隆冬,刺骨的寒风从四面吹入,让他们夫妻彻夜难眠。治疗3个多月后,女儿的病非但没有好转,而且病情加重。医院下…  相似文献   

18.
母爱无言     
我从来都不觉得妈妈有多爱我。在外面受了委屈。向她诉说的时候,她从不说半句话,只是默默地听,手里仍旧做她的活。得了奖回来,她只是微微看几眼.又去忙她的;哭泣的时候.她也不会问我为什么.只是悄悄地帮我带上门.又去干她总也干不完的事了……  相似文献   

19.
继母     
牛车缓缓地停在自家院子外.赶车的父亲把我抱下来.那个穿着蓝大襟褂子挎着花布包袱的姨也下了牛车。我抓着父亲的衣襟走进了院子,父亲一边接过花布包袱.一边把我从身后牵过来指着姨说:“君儿,以后她就是你娘.来叫娘。”我赶紧往后缩.父亲又把我拉出来说:“乖,叫呀。”我憋气不肯叫.父亲急了.但还是用乞求的眼光看着我。我低头叫了声“姨”。  相似文献   

20.
爷爷和灵猴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那是一个锥心刺骨的故事,事隔20多年了,现在想起来仍然使我泪流满面,痛断心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