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造物思想散见于古代贤人的文化思想中,尽管不成体系,但它却对中国古代工匠的造物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规范着古代工匠的造物形制.因此,通过对古代器物的形制以及材料的使用等形而下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其形而上的造物思想与观念,比如形成了“‘器‘与‘道‘的关系“,“整体意识“.“亲和力“、“活性“、“‘有‘与‘无‘的关系“等造物意识与观念.这种“器“、“道“的双向互动方式构成了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独有的特征与造物风格.……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的传统器物至今的现代器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都昭示着器物的美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的更替、科技的转变而发生着内部结构、材质等的改变。器物之美也因此而随着设计形态的造物与造形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本文就从器物之美论设计形态学中的造物与造形的重要性中的造物与造形的区别、怎样造型与怎么造形、设计形态学艺术、设计形态学中的造物与造形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阐述,并以广府文化为案例,说明了这样的器物之美所呈现出的设计形态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两宋造物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中国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中一次重要转折。在思想领域,理学的产生与文人所倡导的审美趣味给造物艺术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文化领域,绘画艺术的侵染使得一部分器物脱离了实用功能,转而变为欣赏品;在社会领域,市民阶层的兴起带动民间设计蓬勃发展,中国古代民间造物体系发端于此。与汉唐相比,两宋造物在走向严谨与理性的同时,又向着世俗性与生活化发展,其整体风貌也随之发生了根本转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传统设计思想范畴内工艺技术作为设计创意最基本实施条件的关键作用,并沿此主线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设计传统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重要阶段的基本技术特征,阐述工艺技术与设计创意的基本关系,认为工艺技术是推进、主导数千年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演进历史的基本动能,中国古代设计历史中发生的重大设计事物,都是经由工艺技术的发明、改良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不唯中国,全世界曾经发生的主流文明形态的工艺手段和技术条件,从来都是人类社会造物造美行为最重要的介质和载体。由此得出本文的重要结论:如人造物的外在形态是内在结构的延伸、装饰行为是使用行为的补充、视觉效果是实用功能的完善等等。  相似文献   

5.
设计是文化与科学的集合体,在我国设计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反过来,设计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文章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在传统文化指导下进行现代设计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宋敏 《华章》2013,(32)
中国传统的器物形式体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丰富的产品通过传统造物观念中的精神内涵的融入体现物质与精神之美的结合。本文探讨了传统造物观如何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强调传统造型元素应用对现代产品设计有着积极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伦理起源于西方,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设计伦理概念的兴起源于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西方早期的现代主义者尽管没有明确地提出“设计伦理”的概念,但是在他们的论述中,与设计伦理内涵和外延息息相关的诸如原则、责任、标准屡见不鲜。工业革命后,为了对抗随之而来的设计伦理失范,以罗斯金、莫里斯、卢斯以及充满“禁欲”特征的老派现代主义者贝伦斯、格罗皮乌斯、迈耶等为代表的包豪斯师生群体均把设计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作为设计目标的重要关注对象,充分地体现在他们的论著与作品中。虽然中国传统造物者没有明确提出设计伦理的概念,但从广义上看,在中国传统造物活动中,传统伦理规范或自觉或不自觉地作为重要的标准和尺度广泛显现在文献和器物中。这些中国造物历史上出现的造物伦理意识,虽然难成体系,但也足以称之为世界设计伦理的雏形和源流。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设计活动中价值观的“失范”“庸俗化”问题愈发突出,大部分的人民群众作为设计活动的直接受众,审美趣味低俗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其中,设计伦理意识淡薄的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难辞其咎。鉴于此,设计伦理在近20年被我国设计学界持续关注并赋予了新时代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辉煌的古代设计文明。而对中国古代设计文明的无知与漠视,必将导致中国古代设计的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通过分析设计的方法来解读那些造物的思维方式,挖掘“本土设计”的原初状态,可以来启悟当下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辉煌的古代设计文明。而对中国古代设计文明的无知与漠视,必将导致中国古代设计的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通过分析设计的方法来解读那些造物的思维方式,挖掘"本土设计"的原初状态,可以来启悟当下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继《中国传统纹案与现代首饰设计》后的继文.上文已经对传统纹样有了部分详细的解释和对当今首饰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本文再次简单介绍几种传统纹样后,将着重研究传统纹样与当今现代首饰设计现状问题,以及如何将传统纹样融入到今天的现代首饰设计当中,从而把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纹样继承和发扬下去,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并且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今时尚设计作品更完美的结合.尝试利用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将传统民族的纹样、元素融入到现代首饰设计中,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文化传统,现代设计便成了无本之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中缺失传统文化,其原因在于:现代设计历史较短、我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变革与否定、盲目西化的教育思想以及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怎样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从事现代设计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谢宜 《科幻画报》2022,(8):193-194
在当今时代社会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不断融合中,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的设计也实现了良好融合。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底蕴的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十分丰富。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化平面设计中,将会使后者呈现出浓郁的中国化魅力,并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基于此,本文就对现代化平面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进行分析,图求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平面设计之间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成为现代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本文分析了现代设计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北京奥运会为对象,着重阐述传统艺术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并依此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世界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的艺术领域相比,更多的与西方艺术设计接轨,也显得更加的国际化。在中国飞速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必然伴随着文化转型,所以中国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传统文化削弱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文化转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然而传统文化的削弱不代表消亡而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设计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1.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文化内涵是任何优秀设计作品不可  相似文献   

15.
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斌 《考试周刊》2008,(7):201-202
"自强不息"、"厚德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代表传统文化精神与内涵的各种艺术形式也丰富多彩,它们即是所谓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时代,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于产品设计中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探讨的课题.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创新设计进行了理论阐述.并结合文具造型设计这一案例进行了实践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传统美学和现代招贴广告的概念,论述了传统美学观念在现在广告招贴设计中的提醒及对现在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同时也简单的分析中国设计师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美学观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思想,而广告招贴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广告设计是美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学,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中国传统美术为现在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民俗节日礼品包装设计中体现,能更好的展示我们独特的民族个性和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设计元素,已经成为当代设计师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各要素着手分析,研究民俗节日礼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总结设计原则来分析怎么样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民俗节日礼品包装设计中,形成中国式包装风格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早在八十年代,贾平凹在他的"商州系列"作品中已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寄寓.在<秦腔>中,作家一如既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宏观性地观照,最明显的就是儒家的耕读文化,巫道文化和民间文化等,从作家对这些文化的关注,可见作家对这些传统文化慢慢消解的无限忧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标志设计思想,而现代标志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本文论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体现。指出作为外来的标志设计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文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标志设计艺术。  相似文献   

20.
现代设计教育现状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上的欠缺导致在传统文化内涵上设计创新意识的淡薄,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并对目前现代设计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