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福建省内高校机关党建工作现状以及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机关党建缺位原因;并以资源建设、路径建设、机制建设、意识建设为切入点探析高校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路径,力求重构育人资源,畅通育人路径,丰富育人模式、提升育人意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文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从“三全育人”视角来探究当前高校感恩教育育人实际,还存在育人理念上未形成全局认识、育人主体上未凝聚主体合力、育人过程中多重维度衔接不够密切等问题。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感恩教育育人实践路径,在密切多方联动,激发全员育人主体活力;聚焦阶段特征,强化全程育人环节张力;抓好内容维度,增强全方位育人实效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高校社团育人功能的发挥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提出了高校社团的内涵、类型与价值,分析了高校社团育人的基本功能,包括育人之思想、育人之行动、育人之经验;指出了当前高校社团育人存在的问题,包括育人成效不显著、发展路径不多元、机制创新不积极;研究了高校社团育人的多元路径,包括加强学校顶层设计与管理指导、完善内部管理、实施特色化品牌发展计划;探究了系统育人机制、持续投入机制、合理奖惩机制等社团育人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时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职业院校思政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在思想认识、统筹机制、制度体系、育人队伍、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系统的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旅游思政和思政旅游,融合三个课程体系,全面保障落实”的“一二三四大思政”育人体系,并以“两单一信”作为育人成效的最佳体现,从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政治引领;构建联动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完善育人体系,创新育人方式;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智慧思政”,坚持“双成育人”,繁荣校园文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践行“大思政”育人体系,助推学生走向成功,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协同育人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三全育人”的必然途径。当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还存在认知层面和实施层面等方面的偏差,因此需要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共同构建、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沟通互融。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拓宽教师提升渠道,畅通教师交流途径;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搭建协同育人新平台等措施,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青年教师中存在的育人、授课和实践能力普遍较低等问题,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学体育课程育人价值旨在为大学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理论支撑。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从德育的视角探讨大学体育课程育人的价值,分析其面临的困境,提出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夯实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大学体育课程育人的价值;但面临着政策引导有待加强、课程改革有待深化、师资队伍有待优化、校园竞赛有待丰富等困境。破解路径:强化政策引领,确立大学体育课程的育人地位;深化课程改革,挖掘大学体育课程的育人元素;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大学体育课程的育人能力;丰富竞赛活动,展示大学体育课程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沂蒙红色文化在高校具有很好的育人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探索它的有效育人途径.它在高校育人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凝练红色育人特色,培育大学精神;营造红色文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沂蒙红色文化的建设和创新等.  相似文献   

9.
工科思维方式偏重理性、轻人文;偏重逻辑、轻情感;偏重思辨、轻感知;对这类个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需要辩证看待、对症下药;要吸纳工科思维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优势,逐步完善、建构精准资助育人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教育过程中个体自身的人力资源价值;充分激发高校各级行政部门、学工队伍、专业教师等各类主体的育人功能;选择恰当的策略,逐步提升实践层面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1950年全国教育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思想。“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现今的“三全育人”是在“三育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落实。“三全育人”各育人环节职责更加明晰,协同激励育人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立德树人”在“三全育人”实践中得到更为深入的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更加深入。目前“三全育人”取得较好成效,但是在育人价值取向、体制机制建设、环境创设等方面仍有深化之必要:需进一步准确定位“三全育人”目标,把握“三全育人”和单向育人之异同;加快构建“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努力营造优良的育人“生态”,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真正完成“立德树人”之使命。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时代价值,并从顶层规划设计不系统、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教师育人能力有待提高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现实桎梏。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做好顶层设计,纳入教学方案;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加强隐性育人,创新教学方法;建设师资队伍,提升育人能力等实践策略,探索提升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情感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实施学生情感教育的三大途径,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3.
学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基于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学生目标不明确、教师教学工作重心偏移、全员协同育人动能不足等问题,分析原因,找到对策,通过"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改进和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高质量发展是教育优先发展在新阶段的重要表征。学校体育高质量育人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体现出育人目标的素养导向、育人过程的生本导向和要素导向以及育人功效的多元导向等特征。新时期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育人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青少年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获得感,提高体育师资培养质量,推进体育家校合作;科学认识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体功能和育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探索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途径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凝聚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合力,挖掘第一课堂,延伸第二课堂,积聚各种教育优势资源多管齐下等多种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跨文化交流和往来日益密切,对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因此,高校日语教学应融入思政教育,谋求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新发展,可以通过讲述语言文字起源,塑造学生民族自信;设置课程思政目标,明确育人价值导向;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日语教学内容;融入中国传统礼仪,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创新日语教学模式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政育人能力等策略,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高职生处于青年时期,此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够完全成熟,面对学业压力、情感纠葛等问题使其感到迷茫困惑。文章提出了在"三全"育人的框架下打造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途径。从全员育人出发,合理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从全过程育人出发,全阶段设计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从全方位育人出发,系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多采用显性教育的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如教育者构成单一,对受教主体的特征研究不够等。相较于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具有内隐性、渗透性、开放性、长久性等特征,更凸显“以人为本”,符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注重发挥高校隐性人员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同时,从环境、制度、社会实践活动、新媒体运用等方面加强潜在教育资源设计,实现环境育人、制度育人、实践育人、新媒体育人。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几十年来上下呼吁,见效甚微。导致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四类人的四无行为:家长育人要求的无度;社会用人导向的无理;学校教育评价的无奈;教师课堂教学的无趣。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仅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扶贫救济,更多的应体现出其育人功能;正是基于此,本文着重从通过诚信意识的树立来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等几方面,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