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与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日本的农耕文化出发,探析在日本民族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从一个侧面证实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要推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深入探究传统中国农耕文化的核心价值。从儒家经典及其解释文本中可以概括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核心价值有四:一是安仁、利仁,奋发有为,成己成物,这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精神价值;二是则天明理,规范自身行为的智慧价值;三是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人文价值;四是推己及人、修己立德的育人价值。只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核心价值,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乡村文化振兴道路。 相似文献
3.
黄莺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58-59,63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分别从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基本条件,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思想源泉等五个方面研究了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并就传统文化中"尊官贵长"的权威主义对现代社会民主、"人治传统"对现代法治、"重农抑商"对现代商品经济、因循守旧对现代革新创造精神等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3)
中国传统环保文化,具有以农业生产体系为基底、以自然山水保护为特色、理论实践相结合、群众自发与政府管制相结合等特点,积极挖掘与弘扬其精髓,对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贯彻,现代环保文明的创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瑞 《大学.研究与评价》2023,(36):153-156
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生态问题成为不得不关注的焦点,这与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指数密切挂钩,足可见生态问题重要性。在应对一系列生态问题过程中,我国生态文明观念逐渐完善和趋于成熟,且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国策。为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少学者和专家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生态文明的“身影”,目的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实中起到较好的指引、启发作用。基于此,文章将着重站在生态文明基本理念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并明确其现代价值,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在传统文化的指导下从事着具有显著华夏文化特征的体育实践,无论其形式还是特征都深深地烙上了东方文化的传统理念。本文以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发展为背景,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角度阐述和分析其对农民体育思想意识的影响,为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将全民健身体系纳入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理论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袁正宏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8(4):55-56,60
“寻根文学”是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礼赞与回归,同时也是一种超越。这一文学思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廓清了弥漫在中国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想。“寻根文学”代表作家们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弘扬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意识,或批判那沉眠于文化土壤中似乎凝固着的民族伦理、封建陋习。他们都肯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张建设民族本位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桃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6):25-26
传统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下的中国近代社会,虽有西式文明的强劲冲击碰撞,却不能止步近代社会生活的不断败落和社会问题的更加积重难治。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各种状况的述说和揭示,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仍主要在于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固有弊端之因素,但又谨慎地提出了正确的认识清楚这种社会通病才有可能解救这个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民法文化为论说对象,通过讨论造成民法文化传统虚位的自然条件、制度观念、思想意识三大原因,举例分析现代民法文化中微观制度价值基础、中观所有权主体结构、宏观公私法文化辨析三个层次的定位,提出以传统为本位,学习外国先进私法文化,结合本土实情,建构中国现代民法文化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明孝陵是古代帝王陵寝的典范代表。千百年来.它不仅传承了古代灿烂的哲学精神、思维模式及王权意识,具有了传统古典文化的图腾符号之关,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历史与现实的共同作用下.它又一次实现了华丽而低调的转型,成功地在传承古代文明的同时,又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意义.散发出自然与人文生态的气息,是现代和谐符号的代表。总而言之,作为图腾符号的典范之作,明孝陵在风水和建筑的古典意义上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而作为现代和谐符号的表现,明孝陵则体现出与周边自然及人文环境的种种密切关系。如此。我们可以更好地从传统文化及现代生态意识两个角度.透彻地分析这一问题:作为符号建筑的一种.明孝陵是如何顺利地完成历史与时代转型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李义芳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4):124-126
文化传统是影响一国外交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几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它包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和为贵、义以为上、见义勇为等内容。这些心理习惯和思维定势对新中国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外交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环秀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17(4):5-9
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文化事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但也出现了极大的偏差,文化建设领域出现了不少问题;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和平演变”和文化渗透。研究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的社会背景,将对21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文化与宁夏农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正昌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4):35-41
地理意义上的黄河,奠定了黄河文化在宁夏的表现形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北部为宁夏平原。南部清水河、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也是黄河文化的滋生地。北部平原,黄河孕育了宁夏历代农业文明。秦代,黄河东岸的秦渠诞生;汉代已成为著名的灌区;北魏时黄河水利再兴;隋唐时灌区得到了大力开发,宁夏平原已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西夏时开发利用了汉唐以来的重要渠道,农业生产有力支撑着西夏政治生命的延续;元明清时期黄河水利更是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呈现出的是阡陌纵横、繁荣富庶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取消农业税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乡镇财政收入锐减,乡镇财政困境显性化.因此,必须通过发展地方经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化解取消农业税对乡镇财政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的黄山文明与历史的徽州文化存在本质的区别和形态的不同,但是深刻揭示并且自觉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现代的文明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育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8(5):124-125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大陆农业国家,尽管也曾经存在过摹仿性的作品和思想,但在经过史前时代和奴隶制度漫长的发展和积累后最终确定了中国艺术植根于农业社会的价值取向,与建立在海洋商业国家基础上的西方艺术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农林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林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切合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生态文明观教育主要包括生态文明基础知识教育、道德观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可从建设课程体系、完善实践环节、营造文化氛围等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19.
论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献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6)
我国农村和农业在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 ,遇到了诸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 ;农业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的矛盾 ;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与城镇化水平滞后的矛盾等。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界定了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 ,论述了良性互动的客观必然性和良性互动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机化服务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导致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速度、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电气化滞后、农民总体科技文化水平低和农机推广力量薄弱是影响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