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国门大开,外来化蜂涌而入,对本民族化冲击很大,民族化产生危机。《白鹿源》在此背景下产生,着重对开放年代的传统化重新审视。作陈忠实将传统化中的主要部分三泰化“关学”的典型特征赋予了主人公白嘉以及作为中国传统化符号的朱先生。《白鹿原》表达了作对传统化的留恋与希冀,传统化的精髓一定会世代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是一部反映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长篇巨著。《白鹿原》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深刻的,且多方位的,有反映半个世纪时代巨变的历史现实主义,还有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农业文化思想的现实主义,反映善恶兼有的人性现实主义,反映国共两党的政治实际的政治现实主义,反映世事变纪莫测,人生沉浮无准的尘世现实主义,作者把现实主义精神凝结于小说之中。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问世后以其不菲的印售量和国内长篇小说最高奖项的获得而一直热力不减。然而在“繁荣热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被高潮迭起的故事性遮蔽的人物形象的观念化以及心理深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小说《白鹿原》中塑造了三类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不同命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几千年女性走过的曲折道路,同时也验证了女性解放必须与社会解放融合在一起,方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从化这一侧面来研究《白鹿原》的“史诗”性,《白鹿原》对中国化的反映是全面而丰富的,特别是中国传统化结构的剖析深刻而细胞,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化自觉意识,它还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新旧化的激烈冲突与斗争,有浓厚的传统化理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至今还不乏评说,因其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陈忠实在这部长篇里寄托自己对乡土文化、儒家文化、性别文化的思考,显示出了他对传统文化既依恋又排斥、既认同又批判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空洞的说教难以深入学生内心,一些道德规范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冲突。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借助辩论,注重对教材中小辩论的运用,让学生在辩论中体验、认知、感悟和实践,促进学生自然形成道德规范和情感。  相似文献   

8.
9.
早有耳闻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的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令人神往.7月1 1日至14日,<江西教育>全省第三届通讯员、作者培训班在庐山召开,我于是欣然前往. 当我到达婀娜多姿的庐山时已是11日清晨.下车后,我走在清新、凉爽的山间小道上,心中还是暮霭重重,除了长途跋涉后带来的疲惫外,更多是因为平日心中积存的种种困惑.这些年来,看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发觉心中先前清晰的信念似乎愈来愈模糊了,教什么、如何教好,成为心头的痛.望着路旁一片高大耸立的杉树林,发觉它们竞是笔直地向上,仿佛要冲入云霄:听着那潺潺的水声,发觉它们骨子里透出的都是清逸洒脱,一路欢歌,轻盈而去,我不禁有些感动了,心中对这次培训更加期待了.  相似文献   

10.
因为一次考试失败,就垂头丧气。因为做错了一件事,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因为别人一句责备的话,就抬不起头了。……这些都是自卑的心理在作怪,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呢?  相似文献   

11.
民间传说是人类化心理的历史积淀,深深地植入了种族的记忆。艾特玛托夫和陈忠实将其激活,作为虚景插入到《白轮船》与《白鹿原》的创作中,章试图通过对这两部当代中外名作的比较,来探讨在现实情景中设置虚景这一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为关注人类存在的审美方式,与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与文化的合奏中,身体成为揭示中国文化表象深层底蕴的场所。陈忠实的《白鹿原》无疑是文化与身体共奏所诞生的杰出作品。追溯散发着独特文化信号的白孝文等人的生命轨迹,探究其身体所蕴含的巨大的文化意蕴,传统文化的内核由此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3.
余琪 《商洛学院学报》2005,19(Z1):101-104
<白鹿原>很好地发挥了小说的艺术特性,把史与诗水乳交融在一起,成为一部史诗风格的作品.小说以白鹿原为舞台,以白、鹿两姓子弟的人生历程为主要描写内容,以民族心史为构架,以宗法文化的悲剧和农民式的抗争作为主线来结构全书,始终以人物为叙述中心,从人物生活境遇的变迁来展示历史的变化.<白鹿原>是史与诗风格的完美交融,是民族生存的历史反思、文化反思和生命反思,它从历史的深度,生活的厚度,文化的广度,人性的力度入手,把人、社会历史和文化精神结合起来,且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增强了作品的时空感.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白鹿洞书院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具有如下特点:升堂讲学的教学方法,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精研细读、切己体察)。这些经验对于改进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家族叙事为主线展示了中华民族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50多年的历史画卷,通过白鹿两家儿女们的革命斗争经历和普通农民对革命态度的转变,清晰而深刻地展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文本超越了革命历史叙事的党派史观和阶级史观,从民族文化史观出发,考察和反思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历史·家族"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很好地发挥了小说的艺术特性,把史与诗水乳交融在一起,成为一部史诗风格的作品。小说以白鹿原为舞台,以白、鹿两姓子弟的人生历程为主要描写内容。以民族心史为构架,以宗法文化的悲剧和农民式的抗争作为主线来结构全书,始终以人物为叙述中心,从人物生活境遇的变迁来展示历史的变化。《白鹿原》是史与诗风格的完美交融,是民族生存的历史反思、文化反思和生命反思,它从历史的深度,生活的厚度,文化的广度,人性的力度入手,把人、社会历史和文化精神结合起来,且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增强了作品的时空感。  相似文献   

17.
《白鹿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味。小说中的人物未先生作为文化精英,能清酷暑地进行角色的自我定位和适时转换;白嘉轩主要在实践层面上体现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鹿子霖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负面价值。在传统文化面前,黑娃糊里糊涂地反抗又回归,白孝文则经历了从皈依到反判再到假回归的过程。从以上几个人物的生命轨迹中,可以析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可以悟到人、文化、社会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的文化意识相当浓厚,其中儒家文化、性文化、爱情文化和宗法文化的文本表现十分突出,其文化观念的嵌入对于小说人物的塑造和结构的组织有得有失,却一并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灵魂、肌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影《白鹿原》游走于雅俗之间,改造了原作的叙事主线,使其叙事含混、破碎;试图以轻盈的画面表述复杂故事,定位不甚清晰;以影像奇观取代厚重思想,原作的精神意义被消解。  相似文献   

20.
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创作中 ,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艺术拓进精神 ,于总体写实的基础上 ,将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要素渗透于创作机制 ,把现实与超现实、理性与非理性、真实与梦幻组接在一起 ,融合为一体 ,绘就一幅色彩繁复而特异的民族历史画卷。其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法的熟练而极富表现力的运用 ,使作品的主题得到深化 ,使作品的艺术魅力得到增强 ,使我们充分领略到作者“放开”了的“艺术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