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园 《兰台世界》2012,(7):60-61
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而又复杂的转型期,东西文化相互剧烈碰撞、印刷与报刊业蓬勃发展、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国人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再加上当时复杂多变动荡不安的时事政局,使得以图书期刊为主的社会文化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文化学术高峰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文 《图书馆》2002,(5):78-79,90
文章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过程,探讨了这一时期的图书馆与封建藏书楼的本质区别,阐述了20世纪初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1李大钊的图书馆学理论。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部主任之后,就致力于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与探索,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图书馆学思想。(1)探索了图书馆的性质与功能。他认为近代图书馆与封建藏书楼有着根本性区别,“古代图书馆不过是藏书的地方,管理员不过是守书的人。他们不叫书籍损坏,就算尽了他们职务,现在图书馆是研究室,管理员不仅只保存书籍,还要使各种书籍发生很大的效用,所以含有教育的性质”。李大钊把图书馆明确划分为“社会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两大类。指出:“社会图书馆的对象是社会一般人民,学校图书馆的对象是学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的指导思想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慰 《兰台世界》2006,(22):54-55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发达,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给图书的保存、阅读和流通造成了困难,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因此而产生。分析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的发展及其指导思想,便于正确认识古代图书。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图书馆学家。他曾先后担任民国教育总长、北大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竭力倡导图书馆对教育大众和启迪民智的重要作用,认为要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天下英才,则办好图书馆是重中之重,并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发展图书事业的人世楷模和珍惜人才精英的学界泰斗。  相似文献   

6.
试析图书发行与图书馆供需矛盾之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虹 《现代出版》2005,(4):33-34
近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业欣欣向荣,一派繁荣景象。出版的图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帧质量上都在逐年大幅度提高。全国近600家出版社,每年出书20余万种,出版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出版机构不惜采取一切措施争抢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我国教育事业和公共化事业的发展,高校的逐年扩招,以及为巩固和提升高等教育水平,高校教育评估对图书馆藏书量也提出要求等,使得图书馆的图书购置经费也在大幅度增加。高校图书馆对图书的选购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出版社与图书馆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论文概括介绍日本图书馆的种类,阐述分类法和图书记号在日本图书馆的使用情况,最后,利用作者在日本图书馆学习期间收获的知识和经验,从分类法简化、书标的位置、儿童书分类、藏书检索系统总结了值得国内图书馆借鉴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文概括介绍日本图书馆的种类,阐述分类法和图书记号在日本图书馆的使用情况,最后,利用作者在日本图书馆学习期间收获的知识和经验,从分类法简化、书标的位置、儿童书分类、藏书检索系统总结了值得国内图书馆借鉴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李鹏 《兰台世界》2012,(19):24-25
我国藏书楼事业源远流长,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封建藏书楼,这些藏书楼的主要职责是收藏、保管、校勘图书,一般仅供王公贵族或少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阅读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藏书楼因其封闭性,已日益阻碍了图书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在一些有识之士中"图书开放"的思想逐渐萌发并身施力行,如明末清初曹溶著有《流通古书约》,希望藏书家开放藏书,清初周永年更是撰写了《儒藏说》,建立了"籍书园",提出了"天下万世共读之"的鲜明主张。但这些"共读"的思想与实践,更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是在1956年建院的同时诞生的.现有藏书十二万多册.在图书分类方面,分两个体系:即艺术书和非艺术书.对于艺术书籍的分类,我们使用的是结合我院专业情况自编的《艺术图书分类(初稿)》.非艺术书籍,1981年前采用的是《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试行草案)》.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深感原使用的《中小型表》已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新情况了.为了使我馆的图书分类工作逐步向标准化过渡,为将来的自动化检索打基础,于1981年春,开始对非艺术图书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由于分类法的更换,在我馆就出现了三套藏书组织和分类目录体系,这就给书库出纳人员的提书归架和读者检索书目增加了很多不便.为此,必须把原来的藏书和目录卡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和摧残。以1971年为界,可将文革中的图书馆事业划分为两个时期。文革前期图书馆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后期图书馆事业艰难恢复。文革中编制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启动了《汉语主题词表》编制工作,引入了机读目录。  相似文献   

12.
“文革”时期的中国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时期的图书馆事业是我国当代学术研究中一段很薄弱的部分.笔者查阅许多回顾50多年我国图书馆当代历程的文章,发现回顾文章对1949-1966年"文革"前17年和1976年(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近30年的我国图书馆事业研究部有全面、详细的论述.而对"文革"十年,则大多是几笔带过,仅概括为"十年动乱,图书馆被迫停止了正常的工作","图书馆事业遭受到空前的浩劫和灾难","图书馆学研究停滞".  相似文献   

13.
朱建亮 《图书馆论坛》2006,26(6):89-93,58
用科学发展观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事业与其他事业发展不平衡、图书馆事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种种现状,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采加以解决,要充分认识并利用以人为本,内部力争是根本这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使我国图书馆事业永久持续发展,要加强行政部门对图书馆事业的科学管理使之发挥更大效益和获得更大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刍议农村图书馆建设之“不发展”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建琳 《图书馆杂志》2011,(12):12-16,20
"不发展"命题既有理论的合理性,又有实践的针对性。以公共图书馆理论为基础,刍议农村图书馆事业的"不发展"命题。首先,农村图书馆建设不是天经地义,它是阅读行为中以最小投入来获得最大社会效益的理性选择。其次,政府不一定会为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发展经费不会来自经营运作,不能夸大社会力量的作用。探究"不发展"命题是为了对盲目发展的理性纠偏,"不发展"时也需要开展农村图书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人物访谈的形式,探讨了信息资源增值利用、专业硕士学位、图书馆大众化与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了目前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违背"以人为本"的一些现象,提出了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事业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我国出现的变法图强维新思潮,在我国近代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搅动了封建统治的一潭死水,激起了一层层救国浪花.其中,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藏书事业,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保守开始过渡到开放的.维新派在寻求自强富国的种种探索中,一开始就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欲振中国,在广人才",因而他们大力鼓吹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把废除八股科举、兴办新学,建立各种强学会,建立开放的藏书楼等作为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官私藏书,不是只供达官显贵阅读,就是只供藏书者本人阅读,对外根本不开放.显然,这样的藏书根本不适应维新派广育人才的需要.因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宣传维新变法的同时,也为打破传统的藏书方法奔走呼吁,甚至亲自实践,郑观应、李端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是其代表人物.而王韬等香港派的维新人物,不但是维新改良的先驱,也是大力提倡建立公开阅览的藏书楼的早期人物.王韬原名王利宾,1828年生于苏州甫里,1862年以通太平天国罪被清政府追捕而逃往香港.他曾先后到过英、法、俄、日等  相似文献   

18.
<正> 高校图书馆藏书剔除的范围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内容陈旧的一定时期内出版的图书,反映了同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是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化的,在新版图书不断补充的情况下,旧版图书仍然留在库中,不及时剔除,不仅降低藏书的质量,而且误人子弟.为此,内容陈旧、知识老化的理科书籍应大量剔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1978-1987)》及其续编、三编三书,真实地记述了1978~2000年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概貌,展示了20世纪最后23年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全景,是一幅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20.
<正> 改革,这八十年代的最强音,正震撼着城乡集镇的每一个角落.改革,对于图书馆事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十年的空前浩劫,图书被禁锢,馆员被下放,本来就不丰饶的田原已变得近平于荒芜.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了重建的工作.为了走向现代化,作为三大支柱之一的情报信息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使人们不得不改变过去的速度观念.从古代因袭下来的藏书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