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一篇有关战争的独特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身负重伤的德国青年在一所德国中学的见闻和思考,其中又以描写学校教室的走廊陈设为主.为什么作者要花大量的笔墨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教参上解释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同时,是为了证明这是一所文科中学,是‘我'的母校.传播人类文明的文科学校和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样的理解不能算错,然而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心良苦地反复描写这些陈列品,真正意图在于揭示纳粹当局企图通过某种文化渗透来达到其政治目的,揭示了德国陷人战争灾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时让学生结合【提问辑要】(第一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二类: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第三类:为什么关注“我”是不是回到了母校?第四类:牛奶究竟象征了什么?第五类:关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什么不写全?为什么以此为题目)和【故事梗概】,研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师提出四个设想给学生自由讨论。第一个设想:把所有的描写学校景色的文字都删去……第二个设想:小说直接从第49节开始……第三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受伤,只思考“这是不是我的母校”……第四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在母校,…  相似文献   

3.
陈雯宇 《语文天地》2013,(19):20-2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一篇小说。伯尔被称为"德国的良心",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取材于二战,展现了小人物的命运:"我",一名德军伤兵,被抬到一个由一所文科中学改成的临时战地医院,经过一番思考辨认,确定这就是自己三个月前离开的母校,而自己因为受伤被截去了双臂和右腿。  相似文献   

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早期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作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让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种种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罪恶本质。小说发生的场景是一所文科中学。作品向我们描述的学校环境布置有德国画家费尔巴哈的绘画作品《美狄亚》,古希腊雕塑《挑刺的少年》的照片,古希腊雅典娜女神庙庙柱中楣的石膏复制品,希腊重甲胄武士雕像,赫耳墨斯圆柱复制品,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脸像,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品,还有老弗里茨像、人种脸谱像、尼采像、多哥的风景画等。作者之所以要反复描写这些环境布置,并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这是一所文科中学、是“我”的母校,而是另有深意。  相似文献   

5.
回到故乡,踏进母校的大门,眼前的一切一下子勾起了我的绵绵思绪。难忘啊,欢乐的母校生活!它凝结着我的欢声笑语,凝结着我成功后的喜悦……它就像色彩斑斓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一幅幅,一幕幕,是那么清晰,那么绚丽。  相似文献   

6.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文体之一。学习小说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在阅读中,学生能较容易地梳理出小说的情节,也能较全面地分析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也能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语段,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学生却难以确定。最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意见有了分歧。有的认为于勒是主人公;有人认为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为此争论不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把握好确定主人公最根本的方法。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7.
苏童说:“我是在五六岁时,揭开家里的水缸而走近文学的,那令我想到‘蚌壳里的仙女’的神话传说,让我开始了对世界的无限想象。”我们可能不会想到,苏童——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他文学之旅的第一步充满了如此的童趣和温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听听关于文学、关于创作……他会告诉我们什么。语文世界:我们知道,在写作上,您是年少成名,1983年,您在20岁时投入小说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到现在您已经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对于如此顺利的文学之路,您是如何看待的呢?苏童:关于年少成名,在我就是所谓浪得虚名而已。对待这些我…  相似文献   

8.
记得,配合《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教学,老师曾放了一部影片,片子没看完,也没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只是记住了那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活着》。三年后,当我从新华书店的书架上再次看到这个名字时,有关那部影片的记忆在我脑海里一下子清晰了起来:葛优、皮影戏、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似乎是个很有趣的故事。为了给没看完的电影“续上一个结尾”,我买下了《活着》。可是《活着》的故事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轻松。相反,作者的讲述像鸟爪抓住树枝一样紧紧缠住我。这不是恐怖小说或悬疑小说,这只是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一个普通人一生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9.
《最后一课》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也是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的典型形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习惯于平铺直叙,不会描写人物。所以,在备课时着重从“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方法”和提高他们写作能力上着手,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掌握人物描写;第二,理解主人公深厚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这节课从“小说三要素”提问开始,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小说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然后我又补充了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1我爸爸在给我上户口那天忽然想到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就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叫八斗,寓意才高八斗。我的噩梦就从那天开始了。高二时我转到Y中,转校第一天的早晨,我发现教室的过道里有很多同学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谁叫牛八斗啊?一个女孩子怎么取了这么个名字?……我提着书包低头走进教室,希望避开众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1.
林以广 《师道》2004,(12):14-15
一个叫方杰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我有一个梦》,中这样描写道:……我有一个梦,梦见我坐在清华大学的教室里,电波从四面八方传来,老师亲切地询问我的情况,母校的同学纷纷写信给我,向我讨教学习方法……我有一个梦,梦见了自己毕业后成了省里一个重要官员,回到家乡,整个村庄都轰动了。村支书战战兢兢,不敢正眼看我,一脸横肉的邻居脸上堆满了笑,连眼睛都看不清楚了……  相似文献   

12.
“董老师.感谢您这两年来对我们的辛勤教育.我们祝您万事如意,笑口常开!”当看到学生们举着写有这段话的大纸牌,并在动情地歌唱时,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多可受的孩子,一想到他们马上就要毕业离开母校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立刻在我心里翻腾……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毕业时的联欢演出.  相似文献   

13.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呢?我想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几篇小说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展示时代背景,深化主题思想小说三要素之一就是环境描写,好的环境描写不仅是一幅风景画,而且是一幅社会风俗画。它既是主人公活动的典型环境,也是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开头,描述小弗朗士去上课的那段路上,作者为我们展现的一段文字:“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鸟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天真、幼稚、贪玩的小弗朗士一味欣赏着美好的景色,倾听着清脆悦耳的鸟声,一切对他来说是那么舒坦…  相似文献   

14.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同学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之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  相似文献   

15.
读罢王手的短篇《软肋》,很自然地想到《庄子》中的几句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为什么会想到这几句话?表面看与小说多次出现"江湖"一词有关,实则源于我对小说的一种理解。我很欣赏王手的一句话:"小说是让人品味的,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三年的职校生活即将结束,回顾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心中感慨万千.感谢母校,让我学会了很多.一段段回忆勾起一桩桩往事,回忆总是那么美好,我将在笔尖一一记录.……  相似文献   

17.
漫漫人生,最难的恐怕莫过于认识自己.想想自己这近三十年走过的许多弯路,看看周围那么多人苦苦奋斗却收效甚微,我想到了爱因斯坦16岁时,经过深思熟虑后写下的一篇作文《我未来的计划》:……  相似文献   

18.
安野光雅:看到天然气厂的储气罐时,我忽然想到,要是有一个这么大的咖啡杯会怎么样?我就会用很高的梯子爬进去,叭在地上舔舔杯子底的一丁点儿咖啡……想象着这种场景,有一种眩晕的感觉。像电线杆那么大的铅笔、一座山那么高的滑梯、整个身子能钻进去的鞋子……哈哈,太好玩了。可是别忽视了那些小小的东西,它们同样能带给你大大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正>那真是一段青翠的日子。在经过了时光的篡改和杜撰之后,想想从前,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十年过去了。那天突然看到一个穿着母校校服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从我面前经过,我硬是愣愣地盯着他校服背上印着的母校名字,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川流不息的街口。十年了,校服竟然一点都没变,竟然还是那么丑——也罢,青春已经够美,无需再做装点了。  相似文献   

20.
有缘习书     
快要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时,妈妈给我改名叫艺丰,她说属牛的应该在名字上有“草”,原本并非取“艺术”的意思,没有想到因此与“艺术”结了缘。起初,我和住在一个院子的一个同龄小朋友一起参加明光美术班学习画画,不到半年,我的画画水平就明显高出一截,越往后差距拉得更大。在一次学习画画回家路过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时,无意中注意到景舜逸老师的书法班招生,我和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