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巍  黄鹏 《现代语文》2007,(8):31-31
“文变染乎性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作品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诚然,靖康之乱这种天翻地覆的大变动震惊了诗人,使陈与义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变化,诗人人格理想追求的主导方向发生了变化,进而使其诗歌前后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2.
陈与义是宋南渡时期的代表诗人。他一生自觉地进行着诗艺的探索,广泛地受到了许多前代作家与同时代诗人的深刻影响。从其创作来看,最突出的前代作家有陶渊明、杜甫和柳宗元,同时或稍早些的则有苏轼、黄庭坚、陈师道、崔晴。其他如建安诗人、谢灵运、王维、元和及晚唐诸诗人也对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正是在转益多师、博采众人的基础上,陈与义才得以独树一帜,创立了脍炙一时的“陈简斋体”。  相似文献   

3.
4.
南北宋之交 ,陈与义有 5年多过的是避乱流亡生活。其间 ,他到过鄂西北的光化、房州、均阳等几个地方 ,前后累计历时 1年之久。此期的诗作 ,每被后来的地理著作在介绍鄂西北山川形胜时引用 ,也正是避乱鄂西北 ,特别是房州城遇虏 ,促使他南渡之后诗风日趋悲壮沉郁  相似文献   

5.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其诗被称为"简斋体"。在他的作品中,一部分题画诗很引人注意。陈与义的题画诗创作既受当时时代背景影响,也与个人生活经历相关。这些诗反映了作者的交游和二十余年的生活经历,具有绘物叙事传神生动,描写眼前景同时呈现景外意旨的特点,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声律是中国古代对诗或骈文在音韵、声调、格律方面的要求,从而提高诗文表达效果。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诗歌在艺术形式与技巧方面有重要进展,齐梁年间的永明体强调诗歌声律,自觉追求声律。南朝永明声律之说传到北朝,北朝诗歌声律有了一定的变化,直至北齐北周完全接受了永明声律说。本文主要从北朝诗歌声律的发展过程入手,探讨北朝诗歌声律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7.
科举入仕后因为沉沦下僚,陈与义颇为苦闷,诗中不乏牢骚之声,终于在流连自然风光中逐渐获得内心的宁静。同时,保持强烈的入世精神。南渡之后,因为亲身经历在国家破败沧桑巨变中的颠沛流离,人生无常的茫然感觉油然而生,同时,逐渐关注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怀念故土和感慨年华老去的主题也出现在闲适诗中。  相似文献   

8.
音韵学对诗歌的研究从未间断且历久弥新,对诗歌讲求从平仄、韵脚、节奏等多方面发现音韵格律,有力推动了诗歌的创作和鉴赏工作。新月派诗歌作为近代诗歌流派的代表,创作追求“音乐美”,形成了独特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对汉语音调之美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模糊朦胧到自觉清晰的过程。六朝时期,“四声”的发现及其在创作中的尝试应用,诞生了声律论.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成。声律论强调五言诗的创作要凸显语言声调的规律变化。从深层意义上讲。这一理论暗合了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廖瑜 《现代语文》2007,(5):83-84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也是盛唐文人所景仰的时哲和文宗,现存诗歌218首,风格雄漳秀丽,声律与风骨兼备。其诗歌艺术已初具盛唐气象,是盛唐前期的一名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11.
江西诗派的陈与义是其派中的后起之秀,他对江西诗派唯重诗法规范、诗格建构的僵化诗歌创作进行了深刻的趋变,并且他与江阴葛氏的关系非比寻常,在日常生活与诗歌创作方面都相互有着深入的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与义是北、南宋之交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创作前续江西诗派,后开爱国诗、意趣诗先河。其诗歌风格以闲淡为主.沉郁雄浑为辅。仕宦生涯在陈与义闲淡诗风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通过对陈与义仕宦经历的研究,解析其诗风形成的原因.并使我们对陈与义其人及其创作心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从靖康元年到绍兴元年的五年中,陈与义身历靖康之难,目睹了中原丧乱的社会现实,饱尝了战乱中颠沛流离之苦。他把忧国悯乱的强烈情感倾注于诗篇,诗风也因外在现实的巨变而发生突破性的变革,情感悲壮沉郁,意境壮阔浑厚,语言简捷精炼,呈现出雄浑慷慨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其诗被称为"简斋体"。在他的作品中,一部分题画诗很引人注意。陈与义的题画诗创作既受当时时代背景影响,也与个人生活经历相关。这些诗反映了作者的交游和二十余年的生活经历,具有绘物叙事传神生动,描写眼前景同时呈现景外意旨的特点,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从靖康元年到绍兴元年的五年中,陈与义身历靖康之难,目睹了中原丧乱的社会现实,饱尝了战乱中颠沛流离之苦.他把忧国悯乱的强烈情感倾注于诗篇,诗风也因外在现实的巨变而发生突破性的变革,情感悲壮沉郁,意境壮阔浑厚,语言简捷精炼,呈现出雄浑慷慨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北南宋之交这一特殊时期的陈与义,经历了两宋党争.陈与义在北宋晚期的党争中只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角色,他被动地卷入党争的漩涡,这对其心态和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其卷入党争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可以看到党争或深或浅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
咏物诗发展到唐代,已臻完美。宋人只能抛却陈规、另辟蹊径。陈与义的咏物诗的遗貌取神、侧面着墨的手法正是宋人所开辟的蹊径,并且非常恰当地体现了宋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潮汕歌谣,历史漫氏,流传久远,曾被称为“岭南的翘楚”。从语音修辞的角度看,潮汕歌谣押韵自由,方言韵入歌,用韵独特,节奏明快,叠音巧用,形成了歌谣的声律美,让人感受到潮汕歌谣独特的声律魅力。  相似文献   

19.
南北宋之际的诗坛,苏黄二体诗风占据主导地位,其后学不免在学习过程中衍生出一些弊端,于此时登上诗坛的陈与义对诗坛现状有非常清晰且深刻的认识,以极大的才力和魄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自成一家的"陈简斋体",在当时被称为"新体",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王毓  黄蔓玲 《文教资料》2007,(30):36-38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诗歌语言加上记录诗歌的文字,有"音"、"形"、"义"三大要素。本文利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从"音"这一角度,来考察诗歌的美。进而探讨中日两国诗歌在声律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审美意识。如:中国诗歌(汉诗)的拍节律是"二音(字)一拍";而日本诗歌是"四音(四假名)一拍";中日诗歌的音律拍子上的差异性;五音句日本诗歌内在的偶数性;日本诗歌中休音的多样性等。进而探讨中日两国诗歌在声律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审美意识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