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存在并不完全重叠的“两大舆论场”:一是以主流媒体为主导并着力营造的“官方舆论场”;二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以网络舆论为当下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和谐社会视阈下“民间舆论场”研究具有厚重的理论价值:一是为人民群众的话语诉求提供了广阔的场域和空间;二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三是为新时期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新的战略路向。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民间舆论场”虽然存在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但其建设性还是值得肯定的,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一是社会矛盾的“排气阀”,二是社会舆论的“引发剂”,三是社会文化的“影响源”,四是传统媒体的“解构器”。新媒体时代,必须加强对“民间舆论场”的科学引导,努力打通两大舆论场,形成舆论同向合力的有序发展格局,为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一提法反映过去的“先富论”,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十一五”规划与以往相比,更强调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体现了我国政府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决心和努力,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扭转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建设和谐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而重视和加强农村教育又是建设和谐教育的关键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一、重视和发展农村教育的时代背景(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第一次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物质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概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德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克 《思想教育研究》2005,(8):11-12,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不仅对三个文明建设,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如何提炼“和谐”的精神,为实现“和谐”提供思想基础和道德力量,是时代赋予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和谐社会”的道德取向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人类的一个道德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同时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道德选择。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热点材料】材料一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  相似文献   

7.
吕巧儿 《考试周刊》2009,(51):238-240
医疗行风备受社会关注,它不仅关系医疗卫生部门的形象,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行风建设,规范医疗秩序,净化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党和政府的要求。近年来,我院在深化行风建设方面积极实践探索,通过实施"三四"行风建设工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具体说,就是从“三个环节”着力.坚持“四个创新”、抓好“四个到位”、找准“四个结合”,增强“软实力”,打造一流的服务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8.
政府公信力是影响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为民务实清廉”既是对党员干部的明确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它包括坚持执政为民,服务人民群众,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用指数;坚持求真务实,破解工作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殷切期盼;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治,保持政府在群众心中的清廉形象。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治国安邦的重大战略任务。新闻传媒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其它载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闻传媒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工具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领公众舆论,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弘扬正气、凝聚活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是政府工作的导向,同时也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质需求。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不和谐的社会事实存在,如矿区常有群体性冲突发生,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探析矿区群体性事件这一现象,从群众、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探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思考,从而解决影响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其构建过程必然要凸现人的主体性。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中演绎出和谐社会建构路径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社会,要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人民群众追求真善美的活动中积淀出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2.
李小荔 《考试周刊》2010,(28):40-41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承载和寄托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基层群众改变生活面貌,发展地区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以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牵涉面广而备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新闻媒体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信息传播、思想交流和舆论监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当好和谐社会的“风向标”、“减压阀”、“推动器”,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归纳为: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更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政府转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政府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集中办公的场所,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服务宗旨,体现了党和政府亲民的良好形象,较好地解决了政府部门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问题,有利于群众在平等的条件和环境下从事各项活动,从而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道云 《考试周刊》2013,(15):21-22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讨论群众文化建设的走向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的监管责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常征 《吉林教育》2005,(5):16-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不仅是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和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20.
孙著文 《农村教育》2006,(11):13-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教育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育系统开展和谐校园建设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基于此,2006年,我们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和谐校园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