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言路关乎政纲国本与兴亡治乱。宋代承继先秦以降“王道-仁政-民本-言路”一体同构的思想与制度遗产,创生了以“不杀言事者”为伦理底线,以“共定国是”为建制目标,以“异论相搅”为协商手段,以“道理最大”为规范基准的言路观念。在此观念导引下,两宋全面铺展谏院独设、台谏合一、风闻言事、给舍封驳、百官轮对、登闻鼓制等言制建设,形塑了贯通决策与权力运施全过程的协商性政治安排。宋代言制成就光耀古今,但也遭遇了至今仍然待解的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2.
吴麟 《报刊之友》2010,(7):105-107
胡适的言论自由思想自成体系,对学术与实践都富有启示意义;不过由于意识形态的遮蔽以及系统研究的缺失,至今仍被误读乃至忽视。基于以下三重原因——消除认知盲点、发掘历史资源以及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个人旨趣,笔者于2006年9月中旬确定“胡适言论自由思想”为博士论文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卓越的新闻工作者,"开民智"的新闻思想一直贯穿于其新闻事业的始终。但其"开民智"的新闻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演变。以戊戌变法为分界线,梁启超"开民智"新闻思想的侧重点由前期的"开风气"演变为后期的"倡民权",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思想认知的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16日《天津老年时报》副刊载有《幸福从来不复杂》一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真正的幸福其实比较简单,此时相遇,此生相知,花开蒂落,水到渠成。”这里的“花开蒂落”一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刘艳丽 《新闻世界》2011,(6):279-280
“无讼”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理念,也左右着中国民众的诉讼观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无讼”思想的形成,剖析“无讼”法律思想蕴含的独特价值,将其中契合当代社会的合理因素进行归纳与诠释,使之转化并溶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当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荣获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的黑龙江鹤岗日报新闻评论专栏《言路》,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广开言路,很有生气。《言路》作者于是乎,就是鹤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傅玺政。总编辑带头写短文,精心经营好一个栏目,在目前我国报界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全国350多家地市县报来说,也是不多见的。随着《言路》声誉日益提高,傅玺政已成为稍有名气的小报专栏作家。傅玺政不当不拿笔杆的“新闻官”,默默  相似文献   

7.
传统媒体如何在融合发展的路上不掉队甚至大放异彩?本文以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为例提出,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要“开”得有创意,“封”得有原则,不断用发展探索,为融媒体时代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相似文献   

8.
去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同志来大众日报报业集团视察时,要求集团在管理体制上起“化学变化”,宣传、经营要两分开,子报刊不要既管宣传又管广告、发行、印刷、三产等,经营要都统到集团大经管会里去。集团党委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对集团各报刊宣传、经营“两个轮子”一齐转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剖析,认为必须进行体制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两分开”:把采编机构、人员与经营机构、人员剥离开来,把新闻报道活动和经营活动尽量分开,新闻报道按新闻规律办事,经营管理按经济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9.
章士钊是近代中国有影响的报刊活动家,同时也是政治活动家和知名大律师。从苏报案到陈独秀案,他的言论自由观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明确理念、从强调言论自由的个人权利到重视言论自由的政治取向的发展过程。章士钊的言论自由观以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体现了近代报人言论自由认识的较高水平。其言论自由观的演变对于我们认识言论自由意识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对霍姆斯在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期间和在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申克案之前言论自由案件判决的分析,来还原他如何提出在美国言论自由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这种还原包含两个方面:一、对霍姆斯在这段时间言论自由思想的转变历程进行勾勒;二、挖掘影响霍姆斯对言论自由思考转向的历史因素。通过这两方面的论述,尽可能完整地向读者展示"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的历史由来。  相似文献   

11.
言论自由与地方治理——以“彭水诗案”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水诗案”是社会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滥用公权侵犯公民言论自由的一例其型事件。本文详细剖析这一个案,首先指出:当地政府采取非理性态度对待政治民谣,与“法治”、“参与”、“稳定”等“善治”理念背道而驰。其次分析:网络时代公众个体传播力量需要正视。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认为:有效保障公民言论自由,能有效遏止地方政治的“类苏丹化”倾向,促使地方治理趋向“善治”。  相似文献   

12.
“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 《言论自由的反讽》(The Irony of Free Speech)很薄,中文版小32开,正文仅112页.作者是耶鲁大学法学教授欧文·费斯(Owen M.Fiss),1996年初版.在费斯的文本语境中,一味地放任个人或集团的自由表达,并不能带来社会中各种成员平等地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言论自由领域,国家并非绝对的朋友或敌人,可以帮助放大弱势群体的声音.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贺卫方为该书中文版作序,承认费斯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但他认为:“中国在通向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刚刚起步,是否可以说,在这样的阶段,某些在本书里受到批判的理论却反而可能切合我们的需要,因而应当认真对待、付诸实践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  相似文献   

13.
郝伟 《大观周刊》2011,(17):35-36
关于“智慧”观念,从古至今中西方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并对各自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中西方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观点为线索,串连和对比了几千年来两种文明下的“智慧”观念。墨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提出了自己眼中的“智慧”,其意义不可估量。本文借“智慧”观念的同与不同,来对比中西方思想各自的发展与成就。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英国言论自由理论的集大成者约翰·密尔言论自由的思想成为20世纪大众传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表源.密尔的人性理论以及大众传播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为当今大众媒介的发展提供了这样的启示:大众传媒需要为受众提供更多、更个性化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不同个性受众需要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15.
如今媒体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在向大众传播文化、信息,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从价值理念、认知观念等各方面对大众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负面报道“的界定“负面新闻信息“的内涵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极的事实所释放出的、有悖于社会发展的事实变动的信息。从新  相似文献   

16.
但柳松 《兰台世界》2014,(1):117-118
先秦时期我国教育非常重视“乐学”,秦汉以后“苦学”思想逐渐形成.皇权专制制度和文化是“苦学”思想的社会根源,科举制的实行强化了“苦学”的观念,教师素质偏低是“苦学”思想流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学人文读本》在总体策划上,始终贯穿着打造品牌图书、精品战略的理念,实现了观念、内容、形式和管理的创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推出的《大学人文读本》,是一套普适性的青年知识分子修养读物,该书分为“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三卷,内容广涉文学、哲学、历史、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科学史等,辑录了中外近现代和当代的200多篇美文,荟萃了人类文明的思想精华,为当代大学生思考“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优质思想资源。这套总定价为84元、共140多万字、三卷一套的读本一面世,半年时间,每卷发行量均超过4万多册,总发行量达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8,(3):32
由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周报主办的“2007开卷好书奖”,2008年1月6日正式公布,共选出十大好书、美好生活书、最佳青少年图书、最佳童书4个奖项,共计31本书获选,获奖书籍堪称2007年度台湾最杰出的图书。已有19年历史的“开卷好书奖”评选标准强调“是好书,也是好看的书”,故对台湾出版文化界具强大影响力外,也深深影响了广大读者,成为台湾公共图书馆与各级学校重要的购书参考;同时,也是两岸三地出版交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苏报案”的辨正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在1903年的“苏报案”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第一个因言论罪被政府告上法庭的报案。但是,从这个案件的历史检索中,我们发现,在租界的法庭上,革命派并没有如教科书上所说的“把法庭当作宣传革命的讲坛”。更值得深思的是,在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背景下发生的言论案中,却没有提到关于“言论自由”的观点。对于历史教科书的叙述,我们须要辨正。同时,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革命派报刊在重视革命宣传、重视宣传效果的同时,对于资产阶级报业理论的漠视,以及近代报业强烈的政治工具性取向。“苏报案”开了近代革命派报刊的一种为唤起舆论而无所顾忌、放言激烈的办报风气,但却没有留下那种可以让后世新闻事业生生不息的建立制度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一份报纸能否在提供信息之外为受众奉献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独到见解的观点,已经成为这份报纸质量高低和社会影响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有远见的报社领导者,都在积极倡导用思想做新闻,做有思想的新闻。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时评类文章迅速崛起,在众多传统媒体中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