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表现在电影本身就是艺术上,还在于它是文学传播途径的一个载体,很多文学著作被改编成电影后而被大众所熟知。本文从对小说与电影的两者关系中,阐释电影对小说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陆柱国的电影剧作故事性强、情节生动、细节感人,他保留了小说叙事的习惯,即十分重视发挥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注重使之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并由此揭示出剧作的主旨内涵。同时,他重视在故事叙述和情节推进中塑造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并注重在战争环境中凸显英雄人物人格精神中的闪光点。他的电影剧作成活率较高,大部分剧作被拍摄成了影片,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他有强烈的创作责任感,其剧作的题材内容突出了主旋律,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且也与他创作时能充分尊重电影艺术规律,注重运用蒙太奇技巧来叙述故事、安排情节和塑造人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17世纪白话小说的创作与传播——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研究许振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本书把文学"视为一个流动变迁的过程",重点考述《红楼梦》这部"极顶"之作问世前,即17世纪白话小说的创作与传播的历史。进入"过程"的文学史观,强调文学是一个包括写作、传播、接受并产生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不只涉及作品的写作传播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十七年"期间曾出现了一波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热潮.本文首先就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之间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十七年"这一特殊时期的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进行概述;最后以小说《祝福》的改编为例,通过对《祝福》的改动,做到了由小说至电影的艺术创作,也成为"十七年"期间文学与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孙大为  孙楠 《兰台世界》2013,(19):109-110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先生具有崇高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他的短篇小说创造的。老舍是中国20世纪优秀的人民艺术家,同时还是一位集小说、戏剧、散文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现代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部作品,其中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广为人们所熟知。同时,老舍作品的文学翻译成就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老舍先生是中国历  相似文献   

6.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作为跨文化传播大众媒介方式之一的译制片,在中国传播西方电影艺术的历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增进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许多经典译制片经久不衰?其魅力究竟在哪里?除了原片中丰富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其感人的命运之外,还有耐人寻味、令人感叹的经典对白.曾导演过<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海底总动员>等多部译制片并获译制片华表奖的著名译制片导演张云明说过:"电影译制中,如何把握译制语言创作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马佳君 《出版广角》2017,(21):81-83
改革开放以来,博尔赫斯的作品被译介到我国.这些译本的翻译质量有较大的差异,其经典文本的翻译质量不断完善并得以提高,但新译文本的翻译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博尔赫斯的文学主张给我国作家的创作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坛特立独行的作家,在小说创作上,他率先突破传统叙事模式和情节结构,以其诗化的语言、散文化的结构、心象的拟想、理趣与禅趣的渗透与融汇,开一代小说创作多样化风格之先河,显示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个性,为后来的作家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9.
天堂,图书馆的模样——读博尔赫斯《巴别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尔赫斯,阿根廷著名诗人,作家,曾在公共图书馆工作并任职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图书馆,作为实体或者作为喻体,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以图书馆为主题的,主要有小说《巴别图书馆》和诗歌《关于天赐的诗》。论文以图书馆为支点,从题目、情节、哲学蕴意等方面对《巴别图书馆》加以解读;并依据《关于天赐的诗》,阐述博尔赫斯的图书馆世界。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10.
唐加勒克·卓勒德是中国及世界哈萨克族文学史上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哈萨克族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巨匠。他在短短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语言精美的大量文学诗歌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化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门科技,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电影根据“视觉暂留”等原理,运用照相及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再投放到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渐渐综合众多电影技术如宽银幕、数字技术等等和多元电影艺术如制作手段、创作理念、镜头语言、观看期待等,成就了一门独特的电影表现艺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摄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电影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带动了世界电影业的变化,其中包括中国电影艺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郝熠程 《东南传播》2014,(5):110-112
小说是影视剧作主题内容以及表达内容结构的重要源泉,可是从艺术的本质来看小说与电影有着显著的差异,要把抽象的文本形式的内容转变为具象的影像画面,创作人员必须对小说本身拆开打散,重新对故事进行装修包装,进行本质转换。本文主要对筒井康隆的原著《红辣椒》小说及今敏的改编动画电影进行比较,从传播途径、表达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对这两种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小说《林海雪原》成书后,相继被改编为样板戏、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和叙事文本,不同时期的传播观念和审美诉求形成不同的艺术实践.文本的丰富性、多义性和差异性是艺术再创作彰显美学意义和价值的重要视点和纬度.研究不同的叙事文本对相同故事的阐释及传播话语,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审视文化传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江胜清 《新闻爱好者》2011,(19):108-109
新世纪以来,湖北小说创作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良好的创作态势,并出现了可喜的新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创作景象,具体表现为创作团队的"一主两翼"、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竞相繁荣、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都市与乡村的双重变奏,湖北也因此成为新世纪中国小说创作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文学鄂军的旗帜在新世纪文学的天空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主动响应社会发展潮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大批左翼电影人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艺术观的影响,以左翼电影文化为主体,开创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创作的经典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左翼电影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对后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格非于1995年发表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在此之后的近10年里进入了创作的沉潜期。作为20世纪80年代登入文坛的知识分子,格非目睹了世纪交替带来的社会剧变。他的职业性质、生活经历及小说创作旨趣,以及小说中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持续关注,都令他成为最能传达知识分子立场、最能替中国知识分子发声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电影作品的实例分析,阐述了在电影创作中,一部原创性的作品出现后,在后续的跟进式的既有模仿又有创造的作品的艺术传播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一种多重人生呈现,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稳定性和生命力的创作模式,从而探索一种独特的艺术传播范例.  相似文献   

18.
赵鹏 《出版广角》2017,(24):73-75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唯美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对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产生了影响.20世纪20年代,但杜宇、史东山、汪煦昌、田汉等人的电影创作就曾经受到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到了20世纪30年代,唯美主义的理念在刘呐鸥、黄嘉谟等人提倡的“软性电影”理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上海电影的繁荣造就了视觉文化的发达,同时也为唯美主义思潮的发展提供了日常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9.
许一婷 《东南传播》2011,(12):156-158
电视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在电视界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电视艺术形式。电视散文是文学散文的电视化,也是被电视化的文学散文。它的出现是电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一次绝妙的结合,是电视艺术对文学艺术的阐释和再创造。在文学散文的创作中,意境的营造是成功的关键,电视散文也不例外。追求美的意境是电视散文创作的出发点和衡量电视散文成功与否的重...  相似文献   

20.
刘浩轩 《东南传播》2012,(12):144-146
在我国现阶段的文化活动中,不同文化样式之间的融合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中,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交融尤为引人注目。一方面,文学作为古老的文化艺术,不断地为电影创作的繁荣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和创作素材。另一方面,电影作为试听兼备的新型文化艺术,其综合化、大众化的性质和日趋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文学的存在形态和审美价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文学和影视又是由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材料和符号系统建构的,因此,文学改编与电影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文化现象,已经涵盖了审美观念、价值立场、精神意蕴、表现方式等极其广泛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