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世界对清诗词的译介与接受,与唐诗及其他各朝代相比,起步不算晚,却直到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才得到真正的重视。在这个历史过程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同时精通英文的华人学者罗郁正先生,为清诗词的译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生平主持编译的《葵晔集》和《待麟集》不仅都是中诗英译的重要文本,《待麟集》更是迄今为止并不多见的清诗译介专书。本文结合对《待麟集》内容的介绍与评议,定位此书在清诗的英译与传播进程中的历史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寻绎清诗英译的历史脉络,评介不同清诗英译文本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及其对中国古典诗词西传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鲁迅创办的《译文》是中国最早专事外国文学译介的期刊,几番停刊、复刊,更名《世界文学》之后,坚持办刊至今,已有80年历史.在不同办刊时期,如20世纪30年代、“十七年”时期与“新时期”, 《译文》与《世界文学》的外国文学译介选材均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不同历史语境规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简·爱》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国内译者对《简·爱》进行了译介,译本众多,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译者所处年代的时代特征.文章以接受美学和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介绍了《简·爱》在中国的译介概貌,并结合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语境,分析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简·爱》译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指南.国内的《资本论》译介和研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得以蓬勃开展起来,一系列译本和研究著述纷纷问世.通过考察发现,国内《资本论》的译介与研究始终是与"时代课题"紧密相联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仁人志士们从事《资本论》译介与研究主要是为了从中找到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资本论》的全面传播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要求.改革开放以后,《资本论》的系统传播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经过百年的译介和研究历程,国内的《资本论》的研究和传播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丛报》是晚清由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发行的第一份综合性英文月刊。办刊20年间,该刊不仅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文章,而且对中国的典籍进行了译介,很多是中国典籍的首次译介,为西方认识和了解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界范围内,无论译介、教学、历史叙述还是具体深入的研究,都将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整合在了一起。《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具有里程碑价值,不仅在于它资料的丰富完善,还在于它清晰的历史轨迹,更在于它呈现了中国数代学者在接受外国文学方面认知提升和主体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叶普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晚清至五四时期,通过介绍性的文章及文学评论,其主要内容被介绍进中国社会;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片段节译和译著开始出现;建国后,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其译介经历了高潮和低谷期;改革开放后,日益开放的接受视角使其译介进入了多元化时代。随着中国历史的百年沉浮,《叶普盖尼·奥涅金》最终构筑了其在中国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译介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三体》《兄弟》等当代中国文学英译作品的海外出版发行为例,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如何成功“走出去”,实现中国文学在西方强势文化中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典籍译介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话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蒙学经典之一《三字经》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生体悟和人伦关系准则,译介历史漫长,译本繁多,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德语译作由德语为母语的译者自主自发译介,融合译者主体的研究、翻译、阐释、介绍、出版、传播等内容。宏观层面的德语译介传播史梳理和微观层面译本特色分析表明:百余年来,以《三字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人类多元文化系统中始终对世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草叶集》标新立异招攻讦惠特曼针锋相对不低头王清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诗人、美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位歌手。其诗歌总集《草叶集》(LeavesofGrass)的初版仅收诗12首,到1892年他临终前的第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真正以较大的规模译介法国文学(主要是法国小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林纾的一部《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经面世,便"风行大江南北",为这场大的译介活动隆重地拉开了序幕。在随后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尽管中国历史的进程颇多磨难,但译介西洋文学的浪潮却从未有过停息,其中,法国小说的译介一直占据着重要而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继《海贼王》和《死神》之后,日本集英社最受欢迎的动漫图书《家庭教师》近日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中文简体版。这是经日本株式会社集英社正式授权、中国大陆首次独家推出《家庭教师》动漫图书。  相似文献   

13.
陈默 《贵州档案》2001,(5):29-30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名学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国大历史》等一系列作在中国大陆陆续出版,给中国的学术界带来不小的震撼。时至今日,大历史观点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6月,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又在大陆面世,书中详细讲述了大历史观点的萌发和形成过程。如果仔细研究黄仁宇的这段经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完整的档案记录造就了大历史观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香港回归之后、港、台电视剧对大陆形成了新一轮的冲击。其表现就是,以香港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在大陆播出之后,收视率居高不下。台湾剧也不甘寂寞。琼瑶再次在言情剧上发威,连续拍摄了《还珠格格》上、下两部共60余集电视剧,在大陆播出之后,收视率空前高,小燕子成了街谈巷议、妇孺皆知的人物、不仅如此,该剧的播出在大陆还产生了两个不同凡响的后果。一是该剧在大陆炒到55万元一集的天价;一是播出该剧的电视台在剧中放肆地插播广告,有的台在剧中的插播广告时间甚至超过…  相似文献   

15.
版权贸易的品牌运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的国内畅销书排行榜上,《亲历历史》、《只有一个贝克汉姆》引人注目地居于前列,尤其是《亲历历史》创下了首本外国传记雄踞畅销书榜首之记录。轰动全球的《兄弟连》也由译林出版社以独家中文版权推出,先于央视译介的同名电视剧会面中国读者。从《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魔戒》开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海外畅销  相似文献   

16.
书业内外     
中国书为何难行海外路市场萎缩,中国文学译介正陷入低谷,非常不乐观,中国图书特别是文学图书的对外译介为何惨淡?外文社总编辑李振国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制度差异、文化隔阂、阅读习惯、制作成本等多种因素造成市场萎缩。现在的文学译介大部分仍是四大名著、唐诗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03年我国出版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版权贸易逆差从2003年的15:1缩小到2012年的1.91:1。与2002年相比,2012年我国对美、加、英、法、德五国输出图书版权总量增长近122倍,达到2213项。2012年出版物实物出口金额为9400万美元。这些成绩的取得,译介在其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选材方面更具时代感。如《你了解中国共产党吗?》《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朱镕基讲话实录》等一批反映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梦主题的外版图书纷纷走向海外,有效带动了中国图书国际地位的提升,译介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也迈出了扎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香台集》是一部藏之甚秘的明代诗集。目前所知,仅在国家图书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这部明代蓝格钞本的三卷本残本。台湾伟文出版社1977年、1978年曾两次排印出版,编在《秘笈丛书》中。收藏者及伟文出版社均认为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明代瞿佑。然而问题并非这样简单。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这本《香台集》,笔者认为它的作者应是明徐伯龄,书名为《香台集注》。两书体例不同,并因此《香台集》的性质与归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9.
李燕深 《新闻窗》2008,(5):115-116
广播的发展历史 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1922年,美国人斯奥斯邦以日本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注册了一家“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大陆报》合办了中国第一家无线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美商“新孚洋行”办的电台;美商“开洛公司”办的电台。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到18世纪期间,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并大力译介中国典籍,是中国翻译史的又一高潮.耶稣会士经由译介西方经典发展到译介中文经典,再到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译介高潮,译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大为提升,译介成果传至西方,引领了西方的启蒙思潮,推动了西方的中国热,奠定了西方汉学研究.本文通过对耶稣会士不同历史阶段中文典籍译介特点的分析,探讨中文典籍译介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