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新世纪之初,我国教坛提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口号,其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提出。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无论是西方的“主体性教育”,还是我国的素质教育,根本上都要求教育要走向人道主义,要尊重学习者个性的发展.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本文就我校物理备课组“改革实验教学,发展学生个性”上的一点尝试作一初步小结,供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关心理论主张"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作用,体现生活性.这些与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知识、情感、态度的三维教学目标颇有相似之处.本文以诺丁斯的关心理论为切入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试图构建一个以"关怀"为主要特征的课堂,这个课堂中知识是动态生成的,师生主体性是充分施展的,课程是根植生活的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受教育,其本质含义就是强调要尊重人,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它主张把真正的"人的关系"还给师生,还给教育.切实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愉快发展.数学教学注入"愉快"因素,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克服"应用题难"这一心理上的障碍,使学生不把应用题当成"苦事",而是"乐事".  相似文献   

4.
一、构建模式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就教学目标的重点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基础知识到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再到重视创造力、个性和主体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代教育,就人的个体发展上十分注重对个性的尊重和推崇,强调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主体性教育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 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独立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能是一个独立的人.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他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的行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本质上是促进个体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质上是以主体性方式建构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学理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教育就是在承认人的价值和差异的基础上,保护和升华人的存在价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主体性教育表现在学生观上,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表现在教学价值观上,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强调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1].而数学实践活动的设置,正为发展性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机会.教学过程"既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2].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确立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思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民主、文明的进步,以及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创造性越来越受重视,人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也在扩展,传统的学校教育日益受到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学校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怎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历久弥新的探讨课题.那种只关注几个尖子生的所谓"精品式教育"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唾弃,越来越多的教育界有识之士正在呼唤并实践着"关注每一个"、"让每一个都获得成功"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并"让每一个都获得成功",教育者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把个性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力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本文就"四位一体"简论英语优化教学之实践。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就教学目标的重点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基础知识到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再到重视创造力、个性和主体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学生个体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现,离开了活动和交往就难以成为可能.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活动与交往,特别是交往所赖以进行和所生成的诸多品质使活动与交往本身成为教学的内容、对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个性化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尊重个体、弘扬个性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教育要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实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策划人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是一个总体目标,就各个学科来说,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数学教学"应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改和近十多年来我国实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与实验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然而,在宣扬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是否还需要教师权威,这又成为困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同志认为,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消解教师权威。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而是认为,在我国新时期,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并行不悖,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最近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不够理想,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失效"的现象.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现实和原因,也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教育界提出了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就必须从新型的师生观入手,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即师生是价值平等的主体,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中的人,是有独特个性的人,学生与教师之间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主体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教学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本。离开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富有个性的人,"以人为本"往往就是一句空话。现在大家都在口口声声地说尊重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依然是个问题。经常在一些课堂上看到,教师出示的一些"学习目标"或"学习提示",无非就是读、找、画、写之类的命令要  相似文献   

18.
一、体育主体性学习的基本内涵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尊重个性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教学受到了充分重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谓主体性学习,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未来国民的综合素养、培养个性化人才和创新性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终身发展目标的重要阶段.1999年,具有百年历史的晋元高级中学新迁校址,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初,学校就提出创设"以学生发展为本"、"丰富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教育环境,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出发,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20.
李发荣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8):110-110,F0003
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关键词,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发展个性",是国际社会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主导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本文拟从"素质教育要认同学生的个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解放学生的个性;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四个方面,着重论述"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