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中感悟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通过读这种形式,去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把文本与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感悟。为此,阅读教学要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读文悟文。  相似文献   

2.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拆除了学校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壁垒,将语文教学变得开放而富有活力。语文教学要探索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结合,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语文教学拨动学生生活的琴弦,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不断地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感悟体验文本和生活,恰到好处地实现教学和生活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是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的重要过程,阅读教学是师生解读文本多向度的对话,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悟、理解,对文本产生体会,这个过程是"互动"的交流过程,是学生内心世界与文本世界的无声沟通。教师如何巧妙借助阅读课堂向学生渗透阅读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紧扣生活阅历,构建知识新结构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构建知识体系,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文字感悟能力等融  相似文献   

4.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大力提倡用生活来补充文本.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悟生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语文处处为生活",课伊始就会从生活导入,引发趣味。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并让学生再现生活,通过表演等手段体验情境。最后,回归生活,让学生从文本中解读做人道理,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语文处处为生活",课伊始就会从生活导入,引发趣味.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并让学生再现生活,通过表演等手段体验情境.最后,回归生活,让学生从文本中解读做人道理,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7.
《秋天的雨》这一课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交流展示.走近文本——读书感悟,走进文本——拓展延伸,走出文本”三大板块安排教学,计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读书经验入境学习.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感悟、思考.获得深层次的感悟.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阅读感悟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阅读感悟的结果,更应当关注其过程。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我们要做到深挖文本资源、广挖生活资源、巧组媒体资源。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感悟,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0.
"情"——是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激发与感悟之上的。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上必然情浓似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李萍 《林区教学》2014,(11):19-20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载体,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感悟,将"感悟"这种特殊的认知思维方式融入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体验内心世界,强化课题、抓重点词句、寻写作方法、联系实际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和体验,所依赖的只有学生自己积极的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13.
韦建文 《广西教育》2006,(7B):56-57
阅读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引入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之后通常理解为: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语文教学应注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让学生充分融入学习与生活中.语文教学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本生活的理解感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也是语文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0):26-27
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生活: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各自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使我们的社会显得丰富多彩。如果我们把握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表演,从而把语文学习的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社会,把学生作为社会中、生活中的一个个角色,那么,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就能得到语言情境、语言内涵、语言情感的感悟,得到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得到生活情趣的感受。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一、课堂表演的多原则1.目标性原则。课堂表演要有明确的目…  相似文献   

16.
周莉花 《生活教育》2011,(18):56-57
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感悟现实、学习做人、思考人生的悟理过程,它是生活的一段经历、一种提升,是铺垫生活的基石,因此,我们要借用文本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与思考,用智慧教学为"立人"奠定基础,让学生走向智慧人生。  相似文献   

17.
覃毅 《广西教育》2013,(46):67-67
阅读过程是学生主动理解和重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是基础,理解是重点,感悟是核心。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深入文本,并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以目标引导学生多读文本,以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苏婉玲 《语文天地》2012,(18):50-51
阅读是对文本感悟、体验与理解的过程。所谓"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又因读者不同"。文本存在不确定性,读者阅读过程中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能动性。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其立场、思想、修养与艺术感悟也会不同,对文本的解读自然会有个性化特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深远而广阔,他们对语文教材的把握往往是多元化的。对课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思想,又能使学生张扬个性,充实思想,达到完善人格的  相似文献   

19.
王英娜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9):33-34,103
语文阅读本身具有个性化特点。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实现其个性化教学的途径是让学生注意重点语句的个性化细读,并在教授过程中设置具有个性化的问题,通过文本与生活的融合开拓学生的认识视角,同时给予符合学生差异性的评价。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思考、感悟并内化,从而将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语感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读、说为引优化课文讲解,帮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感悟文本,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