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礼健  沈芳 《滁州师专学报》2013,(3):125-127,134
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存在着重视培养学生句法分析策略而忽视语义策略的误区。主位信息和主位推进作为阅读过程中的一种语义策略,能通过把握作者思维的连贯性来有效提高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但是在不同的文体和推进模式下,受试者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针对一些主位推进模式与文体的关系,找出某一类语篇结构上的共同特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2.
新闻语篇信息研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语篇信息的选择和安排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涉及到信息的内容及其编排方式。与前者相关的是信息单元,与后者相关的是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具体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信息单元的数量与其中新闻要素的组合方式。二是编码程序上,考察主位结构类型及主位成分的语义角色,主位的推进模式;解码程序上,考察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的对应关系。探索新闻语篇的信息分布规律,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布拉格学派的主位理论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仍然难以进入美国本土主流的英语语言学。大洋彼岸悄然展开的主位与信息理论研究引入了认知的元素,体现了美国本土的特色。大洋两岸植根于不同语种的主位与信息理论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有关主述位的论述以及奈什(Daneès)于1974年提出的三种主位推进程序,本文提出翻译工作者可以依据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在主位推进程序方面的异同对原作的信息构建和文体特点进行细致地分析,以便在不违背汉语表达习惯的前提下更加准确、如实地再现原作的信息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主位述位理论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理论之一。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通常负载新信息并且围绕主位而展开。本文通过分析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听力课文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根据功能语法中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理论以及翻译思维的特点,文章提出可以试图以主题为基础来考虑翻译中的信息重建问题。主题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原文的信息组织方式和文体特点,从而帮助我们在目标语中尽可能忠实、通顺地再现原作本色。  相似文献   

7.
医学研究性论文是传播最新医学信息的重要形式,其摘要能够使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为科技论文的一个分支,医学研究性论文摘要在文体上要求学术性、科学性;语言要求准确、简洁、客观.文章从主位述位基本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医学研究性论文摘要中主位推进模式的使用和不同模式对于摘要结构合理安排的贡献,分析得出主位推进模式对医学研究性论文摘要写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描写类语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类型,其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或描述通过感官获得的感受。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从修辞文体角度分析语篇中词语选择、句式长短、修辞手段带来的效果,还可以从作者对句子主位的选择分析文章的信息编排方式,达到获取信息和欣赏语篇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信息结构是句子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程序模式,通常遵循“已知+未知”的顺序,但也有相反的情况。不同媒介的新闻消息导语中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在主位结构(主位+述位)中的分布情况并不一致,不同传播媒介的消息导语在未知信息和已知信息的布局上呈现互补关系,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并不完全对应。从信息占比情况看,广播、电视语言的信息含量最高,报刊最低,网络居中。消息导语的这种已知、未知互相渗透的信息安排方式为受众的解读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0.
一、主位理论的概述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的概念最早是由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Mathesius(1947)提出的,他提出一个句子可以划分为主位、述位和连位,位于句首的在交际中引出话题的成分称为主位,是已知的信息;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是新信息,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连位是把主位和述位连接起来的过渡成分。后来系统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韩礼德和汤姆森接受并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主位结构通常由主位和述位两部分构成,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主要成分,其余部分是述位,是围绕主位逐步展开的内容。主位可以根据本身的复杂程度分为单项主位、多项主位…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话题主位结构与英语主语主位结构在线性顺序上既可能是相互对应 ,也可能存在着差异。为了强调句子中某个主要信息、表达出某种特定的主题意义、取得不同的交际效果 ,在汉英互译时 ,要注意这两种结构语序一致或语序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语义差异 ,根据原文的文体风格、翻译目的、翻译对象作出更适当的选择 ,力求做到既忠实于原文 ,又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2.
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小句所关心的成分.述位是除主位以外的部分,是围绕主位逐渐展开的内容。在英语里,每一个简单句都有自己的主位和述位.而在整个语篇的信息发展过程中,各句的主位与主位之间,述位与述位之间,主位与述位之间往往会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联系和变化,从而推动整个语篇的信息流动过程.这种联系和变化就是由坦尼斯所提出的主位推进概念.本文认为在日常英语阅读的教学和考试中,可以直接使用主位和述位的哲学关系,提取每个句子的主位,便可以快速了解语篇的大概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语篇的阅读和阅读方法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熊苗苗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7):112-114,144
主位推进模式通过整个语篇的主位变换模式以反应信息流动方式,这体现了语言从"形"到"义"的变换特点。从主位推进模式看英汉翻译,为英汉翻译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视角。由于语言差异与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英汉翻译过程中,英语文本的主位推进模式难以在汉语文本中绝对保留,这将引起信息缺失,也就是形式的改变引起意义的不等值。因此,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可利用翻译补偿策略,即转化法、增加对比度法、增译法,对其进行补偿,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信息缺失。  相似文献   

14.
王正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4):103-105
文章旨在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广播英语新闻进行分析,揭示其文体特征.这些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语气、情态、及物性、语态、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主位概念和主位结构对翻译思维的影响很大。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解主述位概念,以主位结构为基础,结合英汉语的不同特点,对不同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在句首这个位置上是否能充当主位这个问题展开研究,试图总结出从主位角度出发的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共通点,从而更好地为翻译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主位是句子的先说部分,是语言使用者组织信息的出发点。述位是对主位的展开,一般来说也是新信息。主位和述位构成主位结构,主/述位关系体现的是信息的发布和故事或情节的发展。语篇中主/述变化的基本模式即为主位推进模式。研究语篇中的主位如何推进有助于译者更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内容和结构,摸清原作者的思路和意图,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使译文的传达建立在原作者的思路上,使译文语句的组织和重构更为目标语化,进而真正达到译文的信而顺。  相似文献   

17.
陶超 《平原大学学报》2008,25(2):136-138
主述位理论是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通常传达已知信息;述位围绕主位而展开,传达新信息。本文通过分析主述位理论在英语六级听力中的应用,从而帮助考生快速全面地把握听力材料内容,并正确作答,提高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主位和述位的概念最初是由布拉格学派的马德修斯于1939年提出的。主位指句子开始的第一个成分,是句子其他部分的表述对象。主位后面的部分是对主位的说明,叫述位。在篇章中,通过更换不同的主位而使得表述能够进一步展开的过程叫做主位的推进。随着这种推进,整个语篇的论述开始展开,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获奖演说作为演讲词的一种,在公开场合的发表需要通过一定的表达手段,将语言有序  相似文献   

19.
陈蕾 《考试周刊》2012,(3):16-17
作为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位和述位的划分对分析句子的功能和句子的信息分布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对语篇进行分析时,会发现信息是通过主述位的变化向前传递,这种方式叫做主位推进模式。依靠分析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篇,并且还可以起到指导翻译实践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主位推进模式在新闻语篇翻译中的应用,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利用这三种模式来分析英汉新闻语篇的特点,以此来指导英汉新闻的互译,从而达到提高新闻语篇翻译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系统(或称主位结构),是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中语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主位理论的描述,探讨主位结构理论在英语写作中所产生的语篇连贯与文体效果,以及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