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彩缤纷、花团锦簇的各台电视节目层出不穷 ,但《正大综艺》在我心中的地位却是独树一帜。《正大综艺》是吸引我的注意最长久的一个节目 ,从单身贵族时与父母坐在一起观看 ,到为人妻时与丈夫一起观看 ,再到为人母时 ,与女儿一起观看。至今 ,我仍不改最初的“一见钟情”。站在观众的角度看《正大综艺》节目 ,它之所以一直保持吸引观众的魅力 ,我认为关键在于整个节目的品位、档次。自始至终 ,它给人的感觉是八个字———气势超然、品位不凡。首先 ,女主持人都是那种既有学识、又有个性的女性。而男主持人则更像是与你无话不谈的朋友 ,带着你…  相似文献   

2.
18年前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父母身体都有病。8岁那年的一个周末 ,我和妹妹到同学家去玩 ,正巧同学家正开着电视。我和6岁的妹妹感到既新奇又陌生。看着电视上的草原、高楼 ,还有大海…… ,太美了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那么大 ,大自然那么美。直到那节目的结束 ,我才依依不舍地带着妹妹回家 ,那时天已经黑了又下着小雨 ,我背着妹妹一连摔了几个跟头 ,再加上害怕 ,到家时我的眼睛都哭红了。后来才发现膝盖也摔坏了 ,至今还有伤疤。虽然如此 ,我仍然很高兴。第二天我才从同学那里得知那节目叫《正大综艺》。后来 ,我自己家也买…  相似文献   

3.
在外面工作时 ,每天的应酬较多 ,回到家里连电视都懒得看。那时 ,觉得睡大觉是一天最美的享受。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自己的心像压干了水分的果实 ,失却了原有的润泽和滋味 ,整个人越来越麻木 ,变成了一架机器 ,只知道赚钱。……直至我锒铛入狱。入狱后 ,虽然适应了监狱的环境 ,但心灵上那份麻木依旧。特别是在闲暇的时间里无所适从 ,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什么值得自己耗费10多年的铁窗生涯去期待、去守候。一个星期天 ,我百无聊赖 ,躺在床上想着心事 ,突然 ,听到院坝传来亲切、悦耳的音乐。我在哪里听过呢 ?我苦思瞑想想不出所以然 ,就信步走…  相似文献   

4.
栏目,是当今电视节目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除去影视剧和纪录片,无论是新闻、评论、还是综艺、科技等等类型的节目,大都是以栏目的形式出现的。会天中央电视台的8个频道中,有300多个不同的栏目。从这个数字上便不难看出,栏目是构成当代中国电视的最基础的细胞,其中的一些支柱性栏目,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大综艺》便是其中之一。所谓“支柱性栏目”又可称为王牌栏目。它的含义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这类栏目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鲜明的风格,突出的个性。它拥有稳定的收视群体,备受观众及舆论的关注。由于一般采用每周播放…  相似文献   

5.
儿子说 ,他9岁时就爱上了《正大综艺》。“不看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10年了 ,《正大综艺》伴着他长大 ,把一个多彩斑澜 ,如此美妙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他说 ,对《正大综艺》唯一的希望就是四个字 :相伴永远。丈夫说 ,他爱《正大综艺》是因为这个栏目的精美 ,形式美、内容美 ,主题歌美 ,不仅仅展现世界的奇妙 ,而且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 ,美仓美奂 ,看后给人以美的享受。他说 ,对《正大综艺》的希望也是四个字 :美丽永远。我说 ,《正大综艺》最让我感动的是真情。“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能够把一个栏目办得长久,办成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6.
连自己都感到惊讶 ,居然不知不觉中与《正大综艺》在屏幕之间相互交流了十年 ,虽然不曾达到热恋的程度 ,但心里总舍不得每周的一次相聚。随着岁月的流逝 ,阅历的增长 ,自己对《正大综艺》的喜爱也逐渐加深。早已记不清第一次看《正大综艺》是何等的心情 ,但《正大综艺》早期充满趣味、轻松 ,集知识与娱乐为一体的风格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脑海中。后来 ,随着电视台之间的激烈竞争 ,各种综艺节目层出不穷 ,当初观看《正大综艺》的新鲜感已不复存在 ,于是 ,《正大综艺》曾一段时间内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摇滚音乐、劈雳舞、“沙漠风暴”行动、航天…  相似文献   

7.
收视率在某种程序上是衡量一个栏目好坏的晴雨表。因此,人们常用收视率的高低来评估一个栏目。《正大综艺》开播7年多来,一直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成为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的精品栏目之一,更是中央电视台综艺类节目的支柱。1995──1996年,《正大综艺》由于模式单一,节目来源匮乏等原因,导致了节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的下滑,使《正大综艺》这一颇受观众瞩目的栏目引来一些议论。《正大综艺》自开播至今,已数次更换主持人。由于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和风格,在综艺节目主持的许多方面开了“先河”,因此,每次更换主持人,都引起了一定…  相似文献   

8.
在友人的力荐之下.最近陆续看完了12集的《正大综艺》系列节目——“走进西部”。片中展示的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舞蹈,五光十色的少数民族服饰.引人入胜的少数民族风俗,博大精深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至有关西部广袤地域、风物特产、民居建筑、历史沿革等古老而神奇的传说,统统汇聚成浓郁的西部风情扑面而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  相似文献   

9.
电视与现代生活本世纪中叶以来。电视的社会化大趋势及卫星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类社会有了两个新的标记:一是信息激增,即“信息大爆炸”,二是信息的同步共享,即“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美国的电视公司曾推行过一个节目叫《在路上》(On Road),结果颇受观众青睐。因为在电视记者“行万里路”拍片的同时,观众则可借着这些电视节目“读万卷书”。  相似文献   

10.
《正大综艺》栏目自开办至今历经8年,一直是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之一。作为综艺类节目,其开播时间最长,主持人更迭也最多,前后共有8次。前7次主持人的更迭或多或少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栏目造成了冲击,同时也都引起了媒介不良炒作,观众反映激烈。但是,最近的一次,主持人张政接替程前,却没有像以往那样对栏目造成较大的影响,是一次“平稳过渡”.这种现象原因何在,本人认为,自1996年,国际部领导和栏目策划人针对《正大综艺》节目内容特点,进行了改版,并对栏目节奏、栏目格式和节目主持进行了规范,使栏目规范化格式得以确立,从…  相似文献   

11.
电视与现代生活本世纪中叶以来,电视的社会化大趋势及卫星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类社会有了两个新的标记:一是信息激增,即“信息大爆炸”,二是信息的同步共享,即“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美国的电视公司曾推行过一个节目叫《在路上》(On Road),结果颇受观众青睐。因为在电视记者“行万里路”拍片的同时,观众则可借着这些电视节目“读万卷书”。中国先贤们那种“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理想,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已成为现实。文艺节目的价值取向人类文明现有的一切成果都可溯源于其相应的传统价值。人们不仅仅是从历史中走过来,而且还要经常地回顾历史上的精彩片断,为未来的精神生活补充丰富的养料。所以,人类无论有了何种先进的传播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中央电视台1990年开播至今的《正大综艺》作为研究对象,以它数次改版为线索,力图触摸到我国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角色转型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部大开发”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各行各业对之都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不仅是西部各省在新世纪得以加速建设与发展的新契机 ,也是将曾经尘封于现代都市人面前的两部辉煌的历史、深远而璀璨的多民族文化重新展现的机遇。将 2 1世纪西部的发展、西部的风情、西部的魅力、西部的诱惑呈现在世人面前 ,进而将这种博大而源远流长的西部人文精神重新挖掘出来 ,不仅是配合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也是新时代下历史的呼唤 ,更是炎黄子孙萦绕于心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在这一宏大背景下 ,许多影视作品、电视栏目都以自己的角度来展示西部的风貌。作为中…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 ,我们开始了一次艰辛与乐趣相互交织的远足。脚下的路一直延伸到公元2000年 ,并且到达了又一个里程碑———播出10周年。《正大综艺》是全国“综艺”节目的老大哥和排头兵。10年来 ,《正大综艺》的每一种节目形态都会在推出后的一二个月内被兄弟台借用 ,有时我们会批评自己缺乏“专利”保护意识 ,但使我们感到释然的是 ,我们至今还一直拥有不断推陈出新的能力和信心。《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收视率的领跑者 ,长期雄踞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收视率榜首位置。在中国电视飞速发展、娱乐节目竞争激烈的…  相似文献   

15.
《实话实说》开播已有一年有余,节目追求的轻松平易的形式也渐被观众接受;而节目组同仁在确定节目风格的过程中几经周折,几经巨复,可谓伤透了脑筋。1995年11月,当节目制片人找我商议担任这一节目主持人时,我R是知道节目将以谈话为主。即兴色彩占很大比例,其他的就都是未知数了。但制片人选中了我.是看中了我在日常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个人特点,所以,未来节目中当然会有一些个性色彩。对此,大家心照不宣。记得当时我痛下决心后,便着手临阵磨论,发现一本杜乐丝·莎罗所著的《说话的艺术》,犹如汪洋中发现救命稻草一般;然而翻开书…  相似文献   

16.
东海前哨某部炮连文书陈清华是一九八四年从江苏泰县港口乡入伍的。入伍不久,陈清华就爱上了新闻写作。一九八五年五月,一位经验丰富的新闻报道员告诉他说:“《新华日报》编的《新闻通讯》对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很有帮助,你不妨订阅看看”。陈清华当即到邮电局订了《新闻通  相似文献   

17.
我进新闻界,纯然是出于自己有意识的选择。1934年,上海《文学》杂志通过郑振铎先要我写一篇《我与文学》。那是我平生第一篇自述。前一年(1933),我就已经从英文系转到新闻系。在文中,我谈的实际上是自己转系前的考虑:“除非是为了教文学或研究文学,我一点也不认为一个喜好文学的人有入英文系或国文系的必要。文学没有方程式,黑板画不出门径来。如果仅为个人欣赏,则仍应另外有个职业,不应让社会背起这份负担。如果是为创  相似文献   

18.
19.
单纯地把我这个名字和张居正放在一起有些高攀,但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是我使张居正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复活,所以我有很多话可以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报告。  相似文献   

20.
我与《街谈巷议》微音羊城晚报1980年复刊至今,我撰写《街谈巷议》达15载。其中离休后这几年,亦未辍笔。我已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街谈》可以没有我,我却离不开《街谈》。这些年来,我把自己的有限精力,都倾注到那里去了,它成为我的精神载体,给我以活力和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