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佛祖释迦牟尼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冥思苦想:“一滴水,一阵风就能把它吹没,一撮土就能把它吸干,怎么能不干呢?”没  相似文献   

2.
话题一滴水与大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冥思苦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阵风能把它吹没,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寿命几何?怎么会不干呢?"……弟子们都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请认真思考这则故事的寓意,以"滴水与大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提示]材料的内涵包含在释迦牟尼一问一答的话语中。水滴与大海的关系比喻什么?是审题的关键所在。水滴  相似文献   

3.
佛祖释迦牟尼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冥思苦想:“一滴水,一阵风就能把它吹没,一撮土就能把它吸干,怎么能不干呢?”没有一个弟子能回答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一滴水被放进大海,它就与周围的伙伴融为一体,再也不分彼此。除非地球上的水全部干涸,它才会真正消逝。人,也就像这小小的一滴水,也应该把自己融入社会这个大海洋中。在这里,他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在这里,他才会懂得该怎样活着;在这里,他才会学到坚强和爱心;在这里,他才会受到别人的关怀和帮助。只有当人作为群体出现时,他才具有不可征服的力…  相似文献   

4.
直面新课改     
有这样一个故事,意味隽永,极富哲理,时时萦绕于我脑海。佛主问弟子们:“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想了半天,无人能答。佛主笑着说:“把这滴水放到大海里,它就永远不会干涸。”在激烈澎湃的课改浪潮中,我想,教师也犹如一滴水,应该融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海中去,感悟新课程,体验新课程,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这样,老师的含义因富有时代色彩而丰富饱满,新课程因教师的参与更显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5.
佛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佛主问弟子们:“一滴水怎样才不干涸?”弟子们想了半天.无人能答。佛主笑着说:“把这滴水放到大海里.它就永远不会干涸。”我想:一个教师犹如一滴水.应该溶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悟新课程,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与新课改共同发展。于是教师的含义因新课程而丰富饱满,新课程因老师的参与更显得博大精深。课改浪潮的涌动.为我们提供了新型教学观念的新鲜空气,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本的改变.质的飞跃。主要体现为:  相似文献   

6.
佛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佛主问弟子们:“一滴水怎样才不干涸?”弟子们想了半天.无人能答。佛主笑着说:“把这滴水放到大海里.它就永远不会干涸。”我想:一个教师犹如一滴水.应该溶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悟新课程,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与新课改共同发展。于是教师的含义因新课程而丰富饱满,新课程因老师的参与更显得博大精深。课改浪潮的涌动.为我们提供了新型教学观念的新鲜空气,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本的改变.质的飞跃。主要体现为: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创新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到很高的位置,要求考生“自主创新、张扬个性”。随着新课标第二轮教学实践,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改革如火如荼。从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来看,有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供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等等,真是群星灿烂,百花齐放。为了让各地考生更好地融入这中考作文改革的大潮,笔者想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佛祖释迦牟尼问弟子们:“给你一滴水,怎样让它不干涸?”众弟子不能答。佛祖说:“把它放进大海里。”是的,单独的一滴水连生存都困难,更别说有所作为了,但溶入海洋,就可以和大海一起掀起滔天巨浪…  相似文献   

8.
A组1.感悟———2.倾听3.步入青年4.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前不久,上海《英语学习》杂志社向全国招聘编辑,2000多名应聘的研究生、本科生竟无一人成功。原因是不少人用中文写的应聘书错字连篇,文理不通,病句繁多。这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B组1.我读2.恩师3.一位历史悲剧人物的启示4.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相传佛祖曾考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苦思冥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阵风把它吹没,撒把土能把它吸干,其寿命有几何?怎么会不干?……”弟子们始终回答不出。佛祖说:“把它放入江河…  相似文献   

9.
有位哲学家带弟子们出行。途中,他问弟子:“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弟子们争着回答:“是思想!”  相似文献   

10.
哭泣的原因     
深山里住着一位隐士,他因品德高尚,待人慈祥,深受人们尊重。生活方面也极为严谨,深受弟子爱戴。临终前,弟子们聚到床边,他突然哭了起来,弟子们非常吃惊,问他何故?他说:“我之所以哭,是因为临死之前扪心自问:你学习过吗?你品行端正吗?你行过善吗?我都可以回答:是!可是如果问:  相似文献   

11.
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很有感悟。 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除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之间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突然他们醒悟了:原来除掉旷野中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高度     
<正>一天,有位哲学家带弟子们出行。途中,他问弟子们:"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弟子们争着回答:"是思想!"哲学家微笑着点点头:"那么,有另外一种东西,跑得比乌龟慢,当春花怒放时,它还停留在冬天;当头发雪白时,它仍然是个小孩子的模样,那又是什么?"弟子们不知如何回答。"还有,不前进也不后退,没出生也  相似文献   

13.
1 那是水 古代有一位高僧以精通禅法闻名,一次他带领众弟子外出修行来到渤海之滨,众弟子们第一次见到大海都觉得十分惊异和兴奋,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众人议论纷纷。这时老禅师突然发问:“你们在海上看到了什么?”弟子们顿时都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一位弟子大胆地说:“我看到了浪花的转瞬即逝,它让我想到万象皆空。”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赞同,觉得对禅法的理解又精进了一层。这时老禅师却厉声喝道:“那不是浪花,那是水。”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克服思维定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妨转换一下教学思路,做到“山不转我转”。一位哲人指着远处的大山对弟子说:“我有办法把那座山移到跟前。”弟子不信,哲人就带着弟子来到山边,说:“它现在不就在我们跟前了吗?”“山不过来我过去”,教学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起。”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没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相似文献   

16.
弟子问大师,一个人怎样才能变得强大?大师把弟子带到一条河边,拿出一张薄纸,对弟子说:“你能把这张薄纸扔到河的对岸去吗?”弟子望了望河,又看了看那张薄纸,疑惑地问:“河这么宽,纸这么薄,怎么可能扔过去呢?”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说法,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却不那么认为。教师的“亮度”即使很大,能为那么多人“照亮”么?孔夫子有弟子三千,即使他是圣人,光焰无穷,估计也很难为那么多人“照亮”。且圣人终有死的一天,他死了之后,谁为那些弟子们“照亮”呢?还得学生们自己为自己“照亮”。  相似文献   

18.
赵谦翔 《青年教师》2009,(11):17-18
39年前刚刚走上讲台之时,我与我的弟子们可以论“哥们儿”;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渐渐地跟弟子们论“爷们儿”了。这就是说,我的年龄在渐渐变老,而弟子们的年龄则始终停留在花季、雨季、诗季。如何在这个年龄差距造成的“代沟”上架设桥梁?我的体会是:先从老师做起。  相似文献   

19.
你问我,一滴水,有用吗?也许它沾不湿一片花瓣,也许它洗不净杯盘碗碟,也许它冲不去污泥与尘垢,也许它激不起半点波澜,但这不是答案,你可曾看见沙漠中干渴的旅人正把它企盼?你可曾听出大海的咆哮满是它的呐喊?  相似文献   

20.
最后一课     
从前一位老学者带着一群北子到各地游学几年后回来,个个都满腹经纶。  老学者已经体力不支他在旷野上设坛,为弟子们讲授最后一课。 “你们看,我们现在坐的是什么地方?”“旷野,”“那旷野上长着什么,” “杂草” “我想知道,你们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们愕然,老学者怎么提出这样简单的问题,于是各自回答起来。 甲首先开口:“我只要有铲子就够了。” 乙接着说。“用火烧也好办。”  丙又提出:“撒上石灰就能除掉所有草。” 丁也想了办法:“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老学者站了起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