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化 合反 应 1. 反应规律:两种反应物的化学性质差异越大,通常越容易化合。 2. 常见的化合反应。 (1)单质和单质之间。 点 燃 点燃 2Na Cl        2NaCl           S O2        SO = = 2        金属性强的单质与非金属性强的单质,容易化合;非金属性弱的单质与非金属性强的单质也容易化合。 (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水之间。 N a2O H O=2N aOH         SO3 H O=H SO4 2 2 2        若碱性氧化物对应的碱或酸性氧化物对应的酸易溶于水,…  相似文献   

2.
介绍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中“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时,一些教师常源引学生们在初中已学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作为实例佐证。笔者认为有欠妥当。通常所说的“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都是指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失电子的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其“金属活动性”也强。但从各自的定义出发,“金属性”常用电离能的大小来衡量。电离能是元素的一个气态原子在基态时铁去电子所需要的能量,金属的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金属活动性”则是金属在其水溶液里变为水合离子的倾向,是表示金属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采用标准电…  相似文献   

3.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原子的性质。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原子核对外围电子的吸引力就越小,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就愈强。反之原子半径小、最外层电子数多的金属元素,原子核对外围电子的吸引力大,难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就愈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愈强。反之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弱,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依此可以从下列八个方面来确定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之强弱。  相似文献   

4.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以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同主族元素则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以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这个规律,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可以从上下左右四种元素确定该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在中师课本第一册中有这样一道作业题:比较氧、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按照元素周期律氧和氯都比硫的非金属性强,那么氧和氯的非金属性强弱就不那么明显了。根据哲学上由量变到质变这一普遍自然规律的启示,找到一个定量的简易判断方法。我们知道:在同一主族中,元素随着电子层数(周期数)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在同周期中,元素随着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可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与其金属性、非金属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来表示,式子中A为元素所在主族数,n为元素所在的周期数,R为A与n的比值,根据R值的大小就可判断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R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R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当R>1时,元素主要显示非金属性。如氮:R=4/2=2.5,2.5>1所以它是非金属;碳:R=4/2=  相似文献   

5.
近来有一些书刊将金属铝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称为铝的两性。笔者觉得,元素的单质既能与酸作用,又能与碱作用不能叫做元素的两性,这是因为:一、什么叫两性?两性是针对物质的酸性和碱性而言的,如果某物质既具有酸的性质(与碱作用),又具有碱的性质(与酸作用),则该物质就具有两性,而单质是不具备酸性或碱性的、因此不能说铝单质具有两性。二、“两性”能否理解为既具“金属性”又具“非金属性”呢?不能!单质的性质一般是指金属性、非金属性、惰性。即使单质的性质是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如周期表对角线上的几种元素),也不能叫做“两性”,一般是称为“准金属性”或“半导体性”。更何况铝单质还具有较典型的金属性呢,因此从这方面看,也不能说铝具有两性。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对于单质的性质和元素的性质这两个概念一般都未作区分,使用得比较混乱。常常利用单质的性质去判断元素的性质。这个问题在一些无机化学教科书中以及一些辅导材料中,也较为广泛存在。例如,在历年的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中都写着:“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元素的单质跟水、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来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从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为了证实上述推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1.短周期元素M和N的离子M2+和N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2+的离子半径比N2-的小(B)M的原子半径比N的小(C)M和N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D)M和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2.Na3N是离子化合物,它和水作用产生氨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和N3-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B)Na3N和水反应时Na3N是还原剂(C)Na3N与盐酸反应可生成两种盐(D)Na+的半径大于N3-的半径3.IBr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跟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它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IBr HBr+HIO,下列关于IBr的叙述不正…  相似文献   

8.
以往中学毕业生在对元素周期律递变规律的理解上,几乎一致地认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最高价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必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必越强。换言之.认为氢氧化物碱、酸性的强弱取决于其中心原子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认为两者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中学“元素周期律”教学中的误区。分析这误区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如下两个:1.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与其最高价氢氧化物碱、酸的强弱恰好呈现如下相似的递变规律:同周期自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例1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较多;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较多。则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可能性最大的是A.D2A B.C2B C.C2A D.D2B解析本题考查金属、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特点及与能量的关系。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则,A形成稳定离子时放出的能量较多,说明A的非金属性强于B。同理,C形成稳定离子时吸收的能量较少,说明C的金属性强于D。再根据A、B得到2个电子,C、D失去1个电子均达稳定结构,可知C、A最有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  相似文献   

10.
3.有关从Li→C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逐渐增大 (B)原子、离子半径渐增 (C)与水化合的能力逐渐增强 (D)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镁比钠失电子数目多,镁的金属性强  相似文献   

11.
夏尊华 《中学理科》2003,(2):36-41,94
1.金属与合 金金属是一类元素的总称,这一类元素的单质通常情况下是呈固态(汞除外),有光泽、有延展性,能导电和传热,有时我们也把金属元素的单质简称为金属,单质当然属于纯净物,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常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相似文献   

12.
在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里,约4/5是金属元素,多数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以下电子,表现出共同的化学性质是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成金属离子,显示出较强的还原性.但由于各种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很不相同,因此,金属活动性也大不相同.一般地说,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单质的一  相似文献   

13.
1.为什么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但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答:元素的性质取决于元素的结构.由于氮的原子半径小,吸引电子的能力较强,故表现出较强的化学活动性,所以说氮元素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4.
元素的性质主要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微粒半径、主要化合价等,如在前20号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金属性最强的是K;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F次之,最大的是K;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HClO4,HNO3、H2SO4也是强酸,碱性最强的是KOH,NaOH、Ca(OH)2也是强碱,呈两性的是Al(OH)3,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F,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最强的是HCl等等。  相似文献   

15.
陈建优 《教师》2012,(11):128-128
文章围绕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氧化性与还原性、元素对应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化合价、离子的类别及所带的电荷数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进行论述,阐述了学习元素性质时应从最外层电子数着手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在《新教育》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中,我们谈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在这里,我们再分析元素的化合价、水的一些性质和无机酸的酸性问题.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和原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最外层电子结构有关.主族元素的化合价和族序数相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和族序数也相同,实质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化合价.第一、二、三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相应有1、2、3个电子.当它们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就失去这些电子,分别成为+1、+2、+3价的离子,达到类似于惰性元素的稳定结构.例如:  相似文献   

17.
1.化合价本质的运用〔例1〕某金属元素A的原子第三层电子数为3,某非金属元素B的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2个电子,则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应为()A.AB2B.A2BC.A2B2D.A2B3解析:根据题意,第三层有3个电子的金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3,最外层3个电子(小于4)易失电子,显正价,故A为正三价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层比第二层少2个电子,则表示第二层排满,第三层未排满,核外电子数2、8、6,最外层6个电子(大于4),易得电子显负价,故B为负二价非金属元素,故化学式为A2B3。点拨:化…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金属性是指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性质。通常可用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气态离子所需要的能量)来衡量。金属活动性是表示金属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它是以金属电对在水溶液中电极电位为依据的,除与该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和它的升华能、水合能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一句话,金属活动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综合中学化学内容,其强弱判断有以下九种方法。 一、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依据: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例:(略)。 二、根据物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 依据:一般地,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反应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  相似文献   

20.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题型中,常有关于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针对这一问题,现将其比较的依据及规律归纳总结如下: 一、依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1.金属活动顺序: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即还原性: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