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行政诉讼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这种模式无法解决抽象行政行为致公益受损进行保护的问题。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现实需要出发,重点探讨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到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涉及公益诉讼的案件在不断增多,行政公益诉讼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鉴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价值和我国现状,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和完善行政公益诉讼的过程中,我国目前的原告资格制度已不能适应其要求。进一步拓宽原告资格的范围,赋予更多合适的法律主体在社会公益受到侵犯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并在立法上予以明确,将有利于更好地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也是我国行政法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纷纷涌现,在健全行政诉讼体系的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本文通过对此类案件中的这三个问题的分析,试图对建构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纷纷涌现,在健全行政诉讼体系的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本文通过对此类案件中的这三个问题的分析,试图对建构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行政公益诉讼是现代社会保护公共利益的新型司法救济手段。本文分析了行政公益诉讼理论依据,并考察了国外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
行政公益诉讼是我国当前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诉讼形式,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它难以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运行。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界定“公共利益”是探讨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前提,它包含四个基本的要素;为了更大程度的保护公共利益应该赋予一切个人、组织原告的资格;要科学设定行政公益诉讼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益诉讼突破了传统的原告适格理论的限制,是在无传统诉讼人的情况下,为公益目的而设定的一项救济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依法治国目标的确立,社会权利主体的多元化,民主法制和人权保障的深入人心,已经实施了十多年的《行政诉讼法》所确立的行政私益诉讼的不完整性日益彰显,建立与之并行的行政公益诉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行政公益诉讼是对于实施了侵害公益的违法行政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行政主体提起的诉讼.行政公益诉讼作为诉讼制度的一种,与其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相一致,都旨在实现公正、效率、制衡性及平衡性的价值目标,对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和建设法治政府也可发挥积极的保障作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原告资格的确定、受案范围的厘清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等.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主体的多元性和环境行为的复杂性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行政机关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与各环境主体的关系甚为密切,其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到环境的质量。新《环境保护法》第58条首次在环境领域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的内容,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制的一大进步,但没有对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为使行政机关的管理措施达到经济与环境并重的目的,应该尽早确定我国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有其法理基础,国外普遍建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法律应该赋予公民、公益组织和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2.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或组织代表国家或整个社会向审判机关提起行政诉讼,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对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基本涵义入手,阐述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对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4.
PPP领域的事项往往涉及广泛人群和较大社会公共利益,这些公共利益一旦受到损害,通过事后救济途径难以挽回所受损失,难以达到完全救济的效果。为此,在PPP领域,应当建立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损害未发生之前,由检察机关提起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及时阻止侵害后果的发生或防止危害后果的扩大。PPP协议的行政性属性以及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缓冲机制,为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当下,要完善相关立法,进一步拓展诉讼范围、明确提起的时机、建立证据规则、采取适当的判决形式,为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架构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存在严重缺陷。作为一项新事物,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行政公益诉讼,造成了行政法治在保护公共利益领域方面存在盲区,也即公共利益在受到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时得不到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6.
行政公益诉讼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国家行政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我国在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这既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也直接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在立足我国法律传统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借鉴域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加快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步伐。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指导纲要(2004-2008)>的公布,有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正式提上司法改革的日程.在行政诉讼领域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分析行政诉讼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和缺陷,有利于针对行政诉讼的特点,建立健全行政诉讼案例指导制度,完善行政诉讼立法.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同被诉行政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以维护公共利益为诉之目的的行政诉讼。行政公益诉讼目前在我国尚未被立法承认,但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既有现实之需要,同时也是国际上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如何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了简单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确认与保障,是宪政的本质。行政机关只有追求公共利益时才能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必要的干预。因而公共利益不仅限定了公民的权利界限,也为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界定了边界。然而公共利益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概念,行政机关掌握着巨大裁量空间。为避免行政机关盗用公共利益之名而谋非公共利益之实,应在立法、执法及司法等环节中对公共利益予以界定和审查,把行政机关的权力限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