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只要世界上有假的、恶的、丑的事物,就必然会有讽刺和讽刺文学与之俱存。在中国文学史上,《儒林外史》以其讽刺艺术的卓绝成就而独树一帜,鲁迅对之评价很高,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①它所以成为中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是与作者吴敬梓的进步思想,他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腐朽反动的切齿憎恶,对官场黑暗窳败和官吏的昏庸卑劣的十分厌弃,对封建礼教的虚伪和世风浇漓、江河日下的强烈不满分不开的。他的讽刺,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他所  相似文献   

2.
<正>鲁迅先生笔下的文字总是幽默中带些犀利的讽刺,在谈笑风生中揭露旧社会黑暗的一面。许多文章从他写作的背景及目的出发,我们不难理解、判断出他想要讽刺的是什么,但他写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的“吃人”,  相似文献   

3.
男人和女人     
《新作文》2006,(Z2)
一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歌德说:“永恒之女性,领导我们走。”二在男人眼里,正如惠特曼所说:“你们是肉体的大门,你们也是灵魂的大门。”也有男人说女人是祸水,因为在中华文明史上殷纣王、唐明皇等皆因女人萎靡,最后国破家亡。所以在男人眼里,女  相似文献   

4.
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谏官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王安石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诬陷以“讪谤朝政”之罪,而被捕入狱,成为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不幸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几经残酷的磨难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时期,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怀才不遇,功名不就,政治上失意受压,生活上颠沛流离,使他一  相似文献   

5.
只要世界上有假的、丑的、恶的事物,就必然会有讽刺和讽刺文学与之俱存。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那是充满着假的、丑的、恶的封建社会。司马迁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史记》中以讽刺的笔触,把这些假、丑、恶的东西反映出来,是不足为奇的。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曾假设有人非难他写《史记》而辩解说;“余闻之先人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这就是说,《春秋》除了刺讥之外,也有褒,他要学习褒的一面,来光汉家之“明圣盛德”。关于刺讥  相似文献   

6.
苏轼论宋诗,从总体上可以代表宋一代人的共同认识。其诗学观点主要有;“清”:宋人张扬的诗学个性;宋诗之主打风格:豪健乃宋诗之“筋”、“骨”;宋人之艺术天赋:诗、画(书)通神;“有味于枯槁”:宋诗美之所在;“穷而后工”:宋人对“发愤著书”说的理论超越;宋人诗学之精髓:人品乃诗品之魂;宋诗与社会的和谐:“有补于世”,适用为本;宋人诗艺之妙诀: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相似文献   

7.
幽默讽刺的审美效果都是笑,创作用意上却有细微的区别,标志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独立的唐人小说多幽默讽刺之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讽刺对象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一幅“群丑图”。唐人小说讽刺虽仍属草创,却粗具规模,取得了相当成就,奠定了唐人小说“特绝之作”、“一代之奇”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创作的风格独特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因此他被誉为“独幕剧的圣手”、“‘五四’时代在戏剧创作上最努力的一员”。他的创作比较注意在趣味性上下功夫,作品多为带有诙谐意味的趣剧,剧情简洁集中,浑然一体,能在较为轻松平淡的戏剧冲突中反映社会现实.所以有人说丁西林的讽刺喜剧“惯于在世俗风情的描绘中蕴含着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省与批判,对改造国民性的艰难探索”。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是短篇小说大师。在他手里,短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他被朗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以“小人物的荣辱”为题材的数量不少。他熟悉小市民的灰色生活,很善于描写小市民的猥琐的心理状态,把他们的自私、吝啬、虚荣、势利、渴慕荣华富贵等的品质加以无情的鞭笞,基本武器就是讽刺。讽刺,构成了莫泊桑这类小说艺术手法运用上的一大特色。《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作者成功地运用讽刺手法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的目的是要揭露费力卜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的丑恶心理。正是在揭露这种心  相似文献   

10.
宋人对待词体文学的心态并非是矛盾的 ,因而作词是认真的 ,并非是游戏和戏弄的。有人拿“上厕欲阅小词”等史料来证实宋人的矛盾心态 ,实是对宋人的误解。王国维认为“游戏”是一种创作自由 ,唯如此 ,宋词才成为一代之胜  相似文献   

11.
苏轼论宋诗,从总体上可以代表宋一代人的共同认识。其诗学观点主要有;“清”:宋人张扬的诗学个性;宋诗之主打风格:豪健乃宋诗之“筋”、“骨”;宋人之艺术天赋:诗、画(书)通神;“有味于枯槁”:宋诗美之所在;“穷而后工”:宋人对“发愤著书”说的理论超越;宋人诗学之精髓:人品乃诗品之魂;宋诗与社会的和谐:“有补于世”,适用为本;宋人诗艺之妙诀: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都知道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但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其中一篇全文仅48字的讽刺小说《秦桧》,堪称我国历史上最短的优秀讽刺小说。全文仅48字,介绍如下:青州冯中堂家,杀一豕,挦去毛鬣,肉内有字云:“秦桧七世身。”烹而啖之,其肉臭恶;因投诸犬。呜呼!桧之肉,恐犬亦不  相似文献   

13.
殷(商)纣王原称帝辛,他在三千多年前就为我国古代民族的发展,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是他的这些事迹一直被淹没着,人们中流传的,却是“殷纣无道”、“商纣暴虐”。直到今天,全盘否定殷纣王的错误说法还很流行,不少大、中学历史教材和有关著作,还在宣扬这种错误说法。这个旧的传统偏见,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殷代是我国历史上各族文化的一个大发展时期。由于各族间的往来日益密切,由于殷文化的主导作用,以殷族为中心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殷代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事业,便是经营东南。当时“东夷”在淮水流域和山东的西南部,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作家,也是世界讽刺艺术的大师,他的全部创作几乎都带有深刻的讽刺特征,为世界讽刺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事新编》是鲁迅第三部小说集,收历史小说八篇,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多年来,《故事新编》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译本,被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法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苏联等国翻译出版,在世界各国发生广泛影响。 鲁迅对《故事新编》颇多谦词,如“内客颇有些油滑”,“除《铸剑》外,都不免油滑”,“游戏之作居多”……,其实,这倒从某种角度说明了《故事新编》的艺求特征——讽刺。  相似文献   

15.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对象是社会,动机是善意的。关于“讽刺”,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许多文章中都谈到过对“讽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鲁迅取法果戈里,不独体现在“为人生”的艺术观念上,还体现在以讽刺为主的诸多艺术技巧上。甚至说,鲁迅对果戈里讽刺艺术的借鉴似乎显得更为重要,它是鲁迅取法果戈里的精髓所在。这种讽刺精神不仅照亮了他的小说,还散射到了他的杂文、散文和诗歌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7.
张天翼的小说富有鲜明的讽刺色彩,他将讽刺的锋芒指向社会、人生,着重刻画了三种庸俗的丑态。辛辣的讽刺贯穿其作品的始终,他的讽刺之作,在现代讽刺文坛上具有特殊地位。幽默、诙谐、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语言特色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问世,标志着我国文学欣赏领域讽刺艺术的趋于成熟。它讽刺形象的滑稽美、讽刺风格的朴素美、创作方法的真实美、创作思想的崇高美是我们欣赏和借鉴的宝贵财富。它对当时社会的辛辣讽刺和鞭挞,显示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必然灭亡。但作者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在那些洁身自好或主张“礼乐兵农”之治的“真儒”身上,反映了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鲁迅认为“讽刺”就是“真实”,是“事实如此”,这种“真实论”的讽刺观与鲁迅对于中国现实的认识与体验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基于对于现实中的虚伪之憎恶与滑稽感受,鲁迅才会将“讽刺”理解为“写实”,理解为对于最普遍最平淡的“实情”的揭露与描写,而这种体验与感受又塑造了鲁迅对于虚伪与伪崇高的逆反性的心理反应模式,并驱动他在揭露虚伪的时候经常使用一种自贬式的反讽修辞.  相似文献   

20.
“静水流深”是一种生命的完满和蕴藉,是世人难以企及的大境界。而“静水流深”用在沈从文的身上恰如其分。尤其是他的湘西题材悲剧小说,表层“水波不兴”的意境,而底层有着“鱼龙潜跃”的生命意识,使人在无可奈何的微笑背后看到讽刺,看到苦涩,看到中国历史上不断出现的最令人心痛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