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8年。我第一次面对面认识綦江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八个年头,綦江课改是第四年,但已在课堂上收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当代课堂改革可圈可点,在中国课改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历史发展中,其贡献的三个重要课改经验是:教学模式去留应因地制宜,课改重点要准确定位,教学形态形成宜遵循内在生成的机理。当代课堂改革的理念贡献是启迪课改实践者去深刻反省课改的本质,据此寻求未来课改的新思路。可以预见,未来我国课堂改革的走势是:推进教、学、研的紧密融合,积极构建量身定制的教学样态,实施课改合力的聚力工程,藉此构筑一种低重心、可持续、能深入的课改新样态。  相似文献   

3.
李爱英 《学周刊C版》2011,(7):108-10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新课程的理念也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此次课改是理论上的改革,也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课改后的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去准备、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接受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让课堂充满活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小学数学的特点,真正让课堂活动起来。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课堂互动作了一番思考,认为在互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4.
课改到底产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就,最终应该由学生来回答。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走进课堂,我们可以看到课改给我们教师带来的冲击;走进课堂,我们可以听到课改给我们学生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田宝宏 《中国德育》2013,(14):47-49
以"构建道德课堂,提升生命质量"为目标的道德课堂建设是郑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来,总结课改经验,突破课改瓶颈的重要举措。道德课堂是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是人性化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只提供理  相似文献   

6.
反技术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在技术性与艺术性间寻求理念的平衡是高效课堂改革顺利推进的要求。课堂技术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那些固定化、程式化、结构化、可控性的思维与举措,课堂格式化、课堂操作化、课堂图式化、课堂流程化、课堂管理数字化是高效课堂中的技术性表现。在高效课堂改革中,课改成果的固化、课改精神的提取、课改的深化都需要课堂技术的介入,提高课堂的技术含量是高效课堂改革的另一半使命。任何盲目去技术化的行动与倾向都只会给高效课堂改革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王云岳 《教师》2012,(28):60-61
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其理念在课堂的实现,是本阶段最吸引人的看点。如何兑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诺言,构建高效生本课堂,是当前课改的迫切课题。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和回答,以描述、引导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高效课堂构建。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2009,(6):12-12
2009年5月11日清晨,綦江县政府广场的宣传栏前聚集着来自重庆市各区县教委主任、教研机构的负责人。宣传栏中图文并茂展现的正是被《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重庆日报》《今日教育》等媒体相继报道的綦江课改,这是2009年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暨綦江课程改革现场会开幕前的场景。  相似文献   

9.
农村,农村     
黄瑞 《今日教育》2009,(6):16-17
2008~2009年,綦江课改引来了全国性的关注,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发生在农村。正如《光明日报》的报道《綦江模式:农村教育的希望》所言,綦江课改,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课改实验者,作者在投身于课改实验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本文是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活跃的课堂教法中的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课改十年,有学者认为"课改"就是"改课"。实践证明:这种说法的确不假。课堂,是一块凹地,所有的课程都在这里汇聚并得以整合;课堂,又是一块高地,所有的课程又都在这里提升并得以实现。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有其深远的实质意义。常态课是最真实、最原生的教学过程。为了深化课改,近几年,我校把焦点锁定在"常态课堂"上。以课堂监督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传统的课堂模式严重束缚改革的步伐,课改起步于改课,但又不能止于课堂。课改应首先立足课堂,着力于教学质量提升,同时又兼顾校园教学文化的构建、办学特色的打造以及精品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已是一个不争的话题.2008年秋期,在重庆綦江课改经验交流的带动下,我区有三所农村中学向区教委申报了课改项目,从初一年级开始整体推行綦江隆盛中学的"四段六步"自主学习模式,以学案代替教案,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对课改人们褒贬不一。最近,高效课堂的呼声此起彼伏,加上一线教师原本对课改和高效课堂的不同声音,导致现在人们对新课改条件下构建高效课堂这一命题无从下手。这里,仅就个人理解谈谈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10,(12):16-16
《今日教育》:綦江课改2004年启动.隆盛中学成为最早的基地校之一。六年来,学校探索出了“四段六步式”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亲历者.请谈谈您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高效课堂是开放的课堂,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那么,高效课堂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拓展创新路径呢?从理念走向行动"我们学校的升学率在全省是最高的,如果课改,升学率降低了怎么办?"许多学校面对课改都会提出这类问题,进而就是"不敢改""不愿改"。所有的改革都是艰难的、痛苦的,甚至是残酷的。我们曾经多少次寄托于所谓"循序渐进"的改良?但结果往往是"夜郎自大"和"故步自封"。实际上,课改最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回归。课改要回归教  相似文献   

17.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给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众所周知,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所以,在笔者看来,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在课改形势下,创设情境课堂无疑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最佳策略,也是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章建 《考试周刊》2012,(17):65-66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现在全校正在推行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施了新课程的改革。我将从“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以及“还些什么”三个方面阐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课堂新则教育新,课堂减负则师生减负,课堂高效则教育高效,课堂快乐则学习快乐。课改必“改课”,“改课”必走高效课堂之路。  相似文献   

20.
课改与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工作,2007年8月召开的上海市中小学课改与教学工作会议浓墨重彩地将“聚焦课堂、关注教学、提高质量”的主题推向当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