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环境立法是西部开发的重要法律保障。地方环境立法应选择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是环境时代的要求,有着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在实现立法目标时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全国环境大法要先行修改,为地方环境立法创造制度条件;二是注意克服经济优先之倾向,使西部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得以保护的前提下;三是各个部分法应与环境法密切配合,共同体现环境立法目标。  相似文献   

2.
简论我国经济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经济立法是对和行政权力的否定。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立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强调依法治国。必须注意处理好政府管理与依经济法律办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彭真认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必须着眼于一定时期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并据此提出不同时期的指导思想,立法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国情为本;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积极慎重,逐步完善。这些思想,体现在经济立法、人大法制建设和刑事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立法质量评估是统一法治框架下的监督立法行为,在质量立法时代,立法质量评估也是立法修改、废止的前提。我国地方立法机关在实行立法后评估中遇到了理论与制度上难题,而对于立法后评估的内容,标准和主体的正确理解,将产生良好的评估效果,并有利于改进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5.
较大的市地方立法的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是我国一元多级立法体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立法主体(中央立法主体和省级立法主体)在立法原则、立法权限以及立法程序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它的特色是:在立法原则上突出坚持维护法制统一和尊严与保持地方特色之间的关系;在立法权限上强调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和补充;在立法程度上允许保留与中央立法有所不同的审议次数和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6.
司春霞 《考试周刊》2013,(23):181-182
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在一定的立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文章从立法理念的概念探究入手,分析中国传统立法理念的缺陷及原因,进而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树立新的立法理念,以适应社会发展,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7.
论改革开放27年经济立法的成就、特色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7年,我国经济立法调整的范围日益完备、立法程序日趋严密、立法的适应性和操作性不断增强,呈现出国家主导性、循序渐进性和完全自主性等时代特色。立法过程注重集思广益、经济法律制度的设计既立足本国国情又汲取外国先进经验、立法体制的一元领导与多级分权结合为经济立法的不断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强荣 《华章》2007,(8):58
在我国,对行政立法的性质,至今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复.本文通过对行政立法性质的探讨,认为行政立法的职权立法部分,属于行政行为范畴,法院对其具有完全的审查权和监督权;行政立法的授权立法部分,具有立法行为属性,法院通过行使违宪审查建议权追求司法正义的前提下,完成对授权立法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法制建设特别是经济立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山西省地方经济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从激情到理性、从注重速度和数量到速度与质量并重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山西省地方经济立法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特点,并对未来山西省地方经济立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所谓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地方立法机关在整个地方立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明确并坚持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关键,地方立法必须同时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维护法制统一的原则、民主立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和科学立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行政立法寻租是经济利益主体通过部门立法或立法代言人介入立法,制定带有利益倾向性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活动。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的新问题,是委任立法权力与部门利益求租意向结合的产物,暴露了立法监督功能的弱化。行政立法寻租浪费社会资源,降低经济效率,最终破坏政府形象,导致腐败,阻滞法治进程。治理行政立法寻租,应当从立法模式、立法制度、立法监督等方面着手,探索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立法语言的风格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法语言风格,是指在立法领域表述规则的需要而形成的语言气氛、风貌和格调。立法语言风格的特征是:一、庄重:立法语言的权威性;二、典雅:立法语言的典据性和高雅性;三、严谨:立法语言的科学性;四、简明:立法语言的便民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初期,围绕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立法怎样为其服务成为法制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为此,邓小平提出建立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设定了保障民主的立法目标和步骤,同时提出了立法方法和要求。其立法思想有三个显特点:十分重视立法的正义性,提出立法正义的三条标准;重视立法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描述了我国立法前景;要求着眼借鉴,创制世界上最好的法律制度。这些对当今我国立法和整个法制建设仍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市场经济下重视地方立法的理论依据是于“社会应以法律为基础,归根结底是法律以社会为基础为前提”这一法理学基本理论,并对此进行详尽的论述,以帮助人们从思想上正确理解中央的立法精神,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重视和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使我国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得以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规范、制度和人格的统一。“失信”现象已经从经济领域蔓延到了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已经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价值观造成了巨大损害。“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体系缺失。必须通过对全党、全民的诚信教育和宣传,培育和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法制体系,其中,诚信教育是基础,个人信用是前提,企业信用是中心,政府信用是重点,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地把我国建成信用社会。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那么立法必善则应成为先于有法可依的首要环节,基于法治国家必先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这一基本的逻辑,追求立法理性应成为当前法制建设中的重点,这一理性又具体表现在立法理念,立法价值,制度规则与立法技术等四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省与以德治省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础。地方立法是实现依法治省的前提地方立法要符合道德要求,立法必须与道德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依法治省。  相似文献   

18.
法治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它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法律秩序.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民主立法、公正立法是实现现代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伦理的缺失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充分发挥民主立法的重要作用,建立公正完善的立法伦理制度是和谐社会法律伦理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发 《教育探索》2005,3(11):46-48
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的现状不客乐观,因此加强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非常必要:一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二是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客观需要;三是规范投入主体与投入行为的现实需求。同时,实施教育财政投入立法具有可行性:一是教育财政投入立法有宪法、法律和政策依据;二是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的理论基础已经具备:三是教育财政投入立法有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立法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变革会对我国的环境立法产生影响。在指导思想上要以生态规律全面指导立法;在立法体系上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在环境保护法的完善上要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在对政府职能的要求上要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