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俊国 《资源科学》1995,17(6):68-72
西藏是我国的高寒农业区,也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并从西藏农业生产特点出发,通过西藏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以探讨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中经济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俊明 《软科学》1995,9(1):68-70
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正负效应武功农业科研中心协委会王俊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J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格局的形成,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已对农业以及农村...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的农业标准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岚 《中国软科学》2005,(7):69-75,82
本文基于我国农业生产标准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深入研究我国实现农业标准化的动力机制,并且对工业工程在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创新性的探讨,最后提出了适合国情的农业标准化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统计方法对黑龙江垦区2000~2004年的农业生产结构分层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5.
区域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监测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浮 《资源科学》2002,24(5):13-18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是看增长依靠大量的土地、劳动和物质投入、还是依靠科技含量、劳动力素质和信息资源利用的提高。本着全面性,层次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农业生产系统和保障系统的产出效率、技术革新、农村经济结构、资源集约化、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生态环境、设施农业和市场化程度等角度出发,该文选择25个因子作为参评变量,建立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梧州市改革开放20年来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了评估,提出:技术革新、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已成为限制持续转变的瓶颈,今后农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增加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但中国众多的农业人口和较低的生产效率仍将是阻碍国家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当代农业生产和医学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所以,引进、扩大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将会改善我国的农业现状...  相似文献   

7.
《云南科技管理》2004,17(6):i01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思茅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各种先进的农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大量引进、推广和应用,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在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以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云南省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信息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生产主体进行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和信息服务功能,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加快我省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切实搞好信息服务,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科技进步,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生产市场适销对路产品、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加快建设云南农业信息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随着市场改革不断深入,我省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已告别了产品短缺的现状,传统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新兴农产品发展竞争激烈,农民对农产品…  相似文献   

9.
传统农业技术概念在市场经济中的不适应状况,导致农业生产和经营环节的分离,制约着农业技术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体系应该包括处于不同层次并相互关联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技术、农业组织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创新技术。在农业技术进步由政府供给主导型向农户需求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科技人员应成为农业技术市场运行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农业是基础。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是发展西部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和综合优势。抓住机遇,找出差距,发挥优势,挖掘潜力,采取得力的保障举措,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多生产一些名优新特农产品,以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才是西部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出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源进行再次,多次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在分析了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云南省楚雄州如何将循环经济模式应用到具体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去。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莹  吕智 《现代情报》2004,24(7):47-48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中,将农业信息数字化存储于计算机中,进行信息的科学管理,为农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农业科技水平,本文探讨了我区农农业发展的基本出路,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种养结合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种养结合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问题,根据当前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把产业关联理论的原理从产业间的关系应用到农业内部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之间的关系上,对传统的线性规划方法在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的建立上进行了变通和改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种养结合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模型建立的线性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仁慧  马林燕  赵凯  张泽 《资源科学》2023,(11):2248-2263
【目的】作为标准化、专业化和统一化的服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在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判生产托管的绿色发展效应,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山东、河南两省1238份小麦种植户的调研数据,构建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生产托管对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1)样本地区小麦种植户的绿色生产效率均值为0.575,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不高;(2)生产托管能够显著提升农户的绿色生产效率,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生产托管的正向影响依旧显著;(3)生产托管对于绿色生产效率处于中等偏高群体的农户绿色发展效应更强;与山东相比,河南农户生产托管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与小规模户、低非农化程度的农户相比,生产托管对实际经营规模偏大、非农化程度偏高的农户绿色发展效应更强。【结论】本文证实了农业生产托管在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提升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为继续完善优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加快农业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周志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X):162-162,34
友谊农场所以能够在农业生产上连续夺取五个丰收年,从而使北安局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形象,除了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外,还与在农业生产中不断推广农业增产措施和实行农机管理标准化分不开的,北安管局如何通过实行农机管理标准化,促进农业连续的丰产丰收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发展都市农业应加快农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中国科技论坛》2005,(3):69-71,12
都市农业高度集约化的特征,要求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主要以科技进步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必须从宏观上完善农业技术创新政策,提高都市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完善都市农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扩散,完善农业技术创新人才机制,加强政府对都市农业技术创新的服务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玄冬梅 《情报科学》2002,20(8):822-824,827
阐述如何利用网络查找农业信息,并将网上农业资源分为三类:文献型农业信息、动态型农业商业信息、农业生产信息,分别阐述三类信息资源的网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针对西藏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区传统农业生产巳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种种弊端也逐步暴露了出来,比如良种手段的落后,农作物品种的退化,耕作粗放,管理不合理,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等,这些问题正严重制约着我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开展农业LCA研究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LCA作为一种综合地定量评价与分析农业生产或者农业活动全生命周期过程的资源利用与环境负荷或环境影响的手段,对其研究和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府、生产农户、农业研究机构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本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结合国外农业LCA的研究现状,首次概括了农业LCA的定义、阶段步骤以及技术体系;针对我国农业LCA的研究实际,从必要性、可能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开展农业LCA研究的意义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