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析显示器的CRT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以来,LCD显示器便开始全面挑战传统的CRT显示器,至今年已经占领了半数以上的平面显示器市场。但是不是CRT产品就没有任何市场竞争力呢,我们仅通过各种宣传资料上的技术参数、指标,很难让普通消费者直观地了解CRT产品的真正品质,因此,本文将从CRT工作原理开始,深入分析CRT技术,同时从一些应用角度探讨CRT显示器和LCD显示器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陈芝 《金秋科苑》2011,(6):167-16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那种笨重、耗能高的显像管(简称CRT)再也不能适应人们的要求了。近年来,市场上最多的是液晶显示器(简称LCD)。由于LCD具有轻、薄、功耗低、辐射低、没有闪烁、显示的信息和图像质量好等优点,已大面积取代CRT。然而在LCD众多的背光源技术中,谁的产业前景最广呢?本文据此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LCD显身手目前市场上液晶显示器(LCD)可谓如日中天,大有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之势。它够环保、够轻薄、够靓丽。所以,不少用户在选择显示器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了液晶显示器。你想过把桌上那台笨重的CRT显示器换成轻巧亮丽的LCD吗?现在LCD价格正趋于大众化,一些朋友已舍弃CRT显示器转而选择LCD,这股潮流似乎已经蔓延开来,无法阻挡。近期电脑市场上显示器的主流配置由17"CRT显示器和15"LCD二分天下,但在高端配置中,则以17"LCD的势头抢眼。与传统的CRT显示器相比,LCD具有诸多优势,在全球都呼唤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4.
《世界发明》2005,(7):87-87
如今,LCD显示器市场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曾经的贵族产品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桌面电脑的“标配”,而且随着LCD显示器逐渐普及,其工业设计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一点在LG旗舰产品80系列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世界发明》2005,(7):85-85
我们毫不怀疑液晶显示器的大军会迈着方步把老式的CRT显示器挤入死角,并最终取代它。当然,与CRT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仍然存在技术上的劣势,因此少数专业领域仍是CRT显示器最后能够坚守的阵地。而在对色彩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的普通消费级市场,液晶显示器惟一需要跨过的壕沟只有价格。  相似文献   

6.
显示器市场曾是阴极射线管(CRT)的天下,而目前,CRT正在被平板显示装置取代——平板显示行业的销售额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平板显示领域中,等离子显示(PDP)、液晶显示(LCD)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并存,目前前两者技术相对成熟,但相比之下,OLED不需要背光,并且具有其他一些优点,例如,利用OLED制成的显示器,将不会有LCD那样不同角度的视图差异,而且比LCD色彩更艳丽,对比更鲜明,厚度也可以做得更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星辰 《百科知识》2007,(3X):16-17
2002年至2005年,是液晶显示器取代CRT显示器成为主流的几年,有人说这是电脑桌面显示系统的一次“视觉温饱”革命。而如今,17英寸液晶显示器已经渐渐让出了市场主流的地位,19英寸甚至更大规格的宽屏液晶产品开始有“一统天下”的趋势。我们的桌面显示系统又在经历一次从“视觉温饱”到“视觉小康”的转变过程。在未来,液晶显示器还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灵感和激情吗?  相似文献   

8.
透视液晶     
《中国科技信息》2002,(18):28-30
在有关LCD产业市场分析的报告中明确显示:LCD已成为全球光电显示主流.关于这一点国外一家权威机构做过调查,让用户在同价位的15英寸液晶显示器和17英寸纯平显示器之间进行选择时,有83%的用户选择购买前者,并且这部分用户当中还有15%的用户是购买液晶显示器产品的忠实客户,他们根本不会考虑纯平显示器.因此,一旦液晶显示器的价格门槛被打破,就一定能够迅速成为市场主流.于是有人预测,至2003年,全球光电显示器市场的LCD产值规模将接近200亿美元,大于其他任何类显示器系统的规模,而且未来数年仍将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2003年第一季度台湾地区显示器总出货量达1,600万只,价值29亿美元。LCD显示器继续蚕食CDT显示器的市场份额,占总出货量的43.3%,而CDT显示器则占56.7%。与2002年第四季度相比,LCD显示器出货量攀高13.9%达700万台,同期销售额增长17.2%,超过19亿美元。除了出货量增加外,17英寸显示器所占份额增大也是销售额增长的一大原因。今年第一季度中17英寸及以上的LCD显示器超过LCD显示器总出货量的40%,而去年全年这一比例不足25%。LCD和CDT显示器之间不断缩小的价格差距加速了前者对后者的取代过程,受此刺激,LCD显示器需求自2002年第四季度开始上升。然而,15英寸LCD显示面板短缺影响了一些厂商第一季度同类显示器出货量。17英寸LCD显示器因为面板供应平稳,市场份额出现增长。  相似文献   

10.
CRT能否正常显示对于数控机床的正常操作和故障诊断至关重要。文章从CRT显示器故障现象入手,分析成因,提出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OLED),在日本又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是一种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有机材料发光的平板显示器件。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液晶显示器(LCD)及等离子显示器(PDP)相比,OLED具有成本低、全固态、主动发光、亮度高、对比度高、视角宽、响应速度快、厚度薄、低电压直流驱动、功耗低、工作温度范围宽、可实现软屏显示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平板显示器。有专家预测,OLED显示器可能在2015年后取代LCD的主导地位,成为市场主流显示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液晶显示器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正加速取代CRT显示器.虽然液晶显示器优点多多,但是它却非常娇贵,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细心呵护.本文就液晶显示器作了几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一种极低功耗的显示器,其应用特别广泛,从电子表到计算器,从袖珍式仪表到便携式微型计算机以及一系列文字处理机都利用了液晶显示器。而将LCD控制器、RAM、ROM和LCD显示器融为一体,即是液晶显示模块LCM,用户只需输入指令及数据即可实现存储并显示,而且LCM模块与CPU接口容易(见图1),能够在便  相似文献   

14.
越瘦越时尚     
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的超薄外形吸引了公众的目光。比起长期主导市场的传统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它们贵多了。尽管如此,CRT还是失去了一些吸引力。作为回应,生产厂家正在设计更薄的显像管。  相似文献   

15.
TFT-LCD (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主流的平板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包括笔记本电脑、LCD显示器、LCD电视、手机、PDA、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车载视听系统等领域。  相似文献   

16.
2002年至2005年,是液晶显示器取代CRT显示器成为主流的几年,有人说这是电脑桌面显示系统的一次“视觉温饱”革命。而如今,17英寸液晶显示器已经渐渐让出了市场主流的地位,19英寸甚至更大规格的宽屏液晶产品开始有“一统天下”的趋势。我们的桌面显示系统又在经历一次从“视觉温饱”到“视觉小康”的转变过程。在未来,液晶显示器还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灵感和激情吗?  相似文献   

17.
凡石 《科技广场》2004,(2):53-57
液晶显示器具备低辐射,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并且正快速朝着大尺寸方向发展,你的传统CRT显示器应该被淘汰了!由于目前的一些17英寸液晶显示器价格已经与15英寸的相差不远,对于那些正在考虑升级液晶显示器的朋友,建议你还是买台17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机型 ,给你自己好看一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06,(5):31-31
在如今的显示设备领域,LCD凭借着在产品外观、空间占用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自身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步取代了CRT,成为许多家庭用户的首选。而CRT则以屏幕响应时间、画面色彩表现以及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一些行业用户的关注,转而面向了网吧、学校等行业市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家用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件以其轻薄、低耗、高清等众多优势广大用户的支持。在当今的图像显示器领域,等离子显示设备、CRT显示设备正快速退出民用市场,液晶显示设备已占领了90%以上的彩色电视机及彩色显示器市场,使用CCFL背光技术的第一代液晶彩电目前已进入故障的高峰期。本文分析了CRT与LCD彩电在工作原理上的异同点,梳理出CCFL背光型液晶彩电的故障分析方法和检修思路。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时代》2006,(12):106-106
打造有史以来最漂亮的液晶显示器——这是华硕显示器事业部协理邱耀辉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无意间说出的一句话,虽然只是无意,但作为一个听众,从这句话也感觉到在面对波澜壮阔的显示器市场时,华硕要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的模样:最漂亮的、最精致的、最与众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