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原则,从视界融合与文化过滤,文本的空白,诠释的历史性与误读三方面,来看古诗翻译的多元化.认为译者视界和作者视界无法完全融合,因此古诗翻译的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李虹 《科教文汇》2011,(2):129-129,136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理论的影响不仅存在于西方哲学和美学,而且波及历史学、语言学等各个领域。就语言学领域而言,一方面伽达默尔用哲学诠释学的观点讨论并阐明了翻译是译者与文本进行对话并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这不仅在理论上论证了译者劳动的创造价值,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研究中译者的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相关理论,为我们在翻译研究中如何看待译本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翻译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诠释学视角来解读中医英译问题。诠释学把翻译看成是动态的视域融合的过程,重视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强调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这对中医英译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瑛瑛 《科教文汇》2008,(29):252-253
本文论述了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文章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传统翻译法强调翻译格式化,二是论述了要以符号学的观点来审视汉语古诗翻译。  相似文献   

5.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情报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梳理诠释学的发展历程和哲学诠释学与情报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元概念、研究使命和研究范式三个视角对哲学诠释学作为情报学的元理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继而尝试性地构建了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广义SCU过程模型,对其内在运行机理进行整体性探索;最后提出哲学诠释学视域下今后情报学研究的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分析哲学和诠释学的渊源及其特征 ,从方法论的维度阐明了分析哲学和诠释学之间相互沟通和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张艳 《金秋科苑》2010,(24):151-152
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历来被翻译界争论较多。而许渊冲先生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理论、策略与方法,这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目的论的三原则探讨许渊冲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并认为许渊冲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是由翻译目的论决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抄书活动与诠释学有着密切关系。阐述了抄书的基础是"前理解",抄书的过程是视域融合的过程,并且指出不断的传抄和诠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廖顺珠 《科教文汇》2007,(8X):171-172
意象是中国古诗的重要元素,是中诗英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Gutt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间的阐释行为,追求最佳关联原则,即译文必须确保读者花费适当的努力可以获得原文作者的隐含意义。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诗意象翻译过程的本质,提出译者应比较原文与译文读者的语境差异,遵循最佳关联,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尽量保持意象意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中国古诗的重要元素,是中诗英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Gutt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间的阐释行为,追求最佳关联原则,即译文必须确保读者花费适当的努力可以获得原文作者的隐含意义.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诗意象翻译过程的本质,提出译者应比较原文与译文读者的语境差异,遵循最佳关联,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尽量保持意象意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石磊 《科教文汇》2008,(35):46-47
关联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自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于1986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系统地提出以来,因其庞大的理论框架和极强的解释力,被广泛应用于其它研究领域。随后,Gutt于1991年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首次将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中,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打破了翻译界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支撑的尴尬局面。文章将基于中国古诗的特点,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古诗英译这一研究领域尝试性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加达默尔深刻地认识到研究者主体的历史局限性,并力图通过时间距离来达到视域融合,从而有效地进行历史诠释,但是加达默尔过分夸大了研究者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客观历史对主观历史诠释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理解”与“解释”一直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术语出现的,理解与解释也成为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对立的因素之一,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论之争也多源于对理解与解释的辩驳。有着科学与诠释学双重理论基础的科学诠释学的提出与建立,基于理解的三个模式与解释的三个阶段及应用的诠释学分析,表明了整个科学无一不是处于诠释学的反思范围之中,科学诠释学关于理解、解释与应用三者的辩证统一,更大程度地弥合了传统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截然二分的裂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汉法翻译的具体实践,阐述和合翻译说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丰富了理论学说本身,是对之前注重西方翻译理论的翻译现状很好的补充。从和合翻译视角对比研究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和翻译目的,不但是对理论本身的检验与提升,也有助于启示大家建立与时俱进、中庸性质的和合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课堂中积极开发和利用课堂资源,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感知内容,开启想象,培养审美情趣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勇 《科教文汇》2012,(7):130-131
本文从中英拟声词的翻译对等性,来探究中英语言中出现的拟声词是否能够进行对等翻译,从而引发的种种思考。翻译对等理论是近年来翻译领域中的核心论题。在西方有不少的翻译理论,如:纽马克的"交际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等。文章在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外的一些重要的翻译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和介绍。在对相关的翻译理论了解后,本文在第二部分将重点讨论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的对等翻译。在第三部分,本人主要探究中英拟声词对等翻译的哲学思考。结论部分重点强调,对等理论对拟声词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张娟 《科教文汇》2010,(34):154-154,173
伪译者借助翻译的名义,进行非原文本和译文的转化。文学翻译体现译者的创造性。本文以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为基础,研究伪翻译的创造性,找到文学翻译和伪翻译的共同之处,以阐明伪翻译亦是伪译者一种文学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与国际的接触日益频繁,翻译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用处及起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要运用好这样一个工具,就必须先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翻译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翻译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增进我们与外界的接触,扩大我们的影响。但现在对这两个问题还存在争议。我们就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和研究这些问题,并根据我们的实践,适当的引进,创造出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和符合我们要求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9.
陈炳亮 《软科学》2011,25(7):107-112
从股东的角度入手,依据代理理论和制度理论分析了股东的股权与身份两种股东属性对企业多元化的影响,实证发现,股权集中度降低企业的多元化水平,而股东身份的多元化则显著提高企业的多元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朱正祥 《科教文汇》2009,(34):236-236
欣赏古典诗词,比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更要求由形见神,这才能领悟其高妙的艺术创造和诗美的奥秘。本文从形象的组合上、典型的细节上、环境气氛、作者的巧思等浅议了欣赏诗词由形见神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