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作为一种中介组织,为大学共同治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它是共同治理制度的发起者、重要引导者和领导者,有关共同治理制度的政策、评价标准,很多都是由它们提供或是在它们的倡导之下产生的。研究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对美国共同治理制度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大学治理制度,以利于大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If any man would know the very cause

Which makes me to forget my speech in rhyme,

All the sweet songs I sang in other time,— I'll tell it in a sonnet's simple clause.

I hourly have beheld how good withdraws

To nothing, and how evil mounts the while; Until my heart is gnawed as with a file,

Nor ought of this world's worth is what it was.

GVERZO DI M0NTECANTI—13th Cent. Translation by D. G. ROSSETTI
  相似文献   

3.
生态德育是一种致力于和谐境界的道德教育模式。它通过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反思和重构道德教育过程,突显营造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文化氛围,使导引者和体验者双方全息沉浸、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培养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与终身教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介绍了终身教职的基本内容,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对学术自由和终身教职原则的确立与捍卫,对教师获得终身教职后评估的政策调整等。并且指出,虽然对于终身教职的改革势在必行,但AAUP倡导的“重教师发展而非教师责任”、“教师与学校管理者通力协作”等原则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德育的具身性或称具身德育,是指道德主体的身体与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德育范式,它具有情境化、自省性、实践化等特征。具身德育概念的提出,是当代西方学界对自身传统离身德育的一种反思。而我国传统的儒家德育不仅强调"身心合一"、"知行合一",不仅具有具身德育的显著特征,而且其实践化特征中的理论内涵还具有一种德福一致的圆融取向。因此,儒家德育具有显而易见的具身性。传统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和主客一元的认识论,使得传统中国人一开始就将身心视为统一的整体,重视身体在德育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传统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为儒家具身性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天然而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而且这种社会结构也强化了"乡绅阶层"作为差序格局社会中中心个体德性对群体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成为儒家道德教育具身性特质形成的基础。儒家具身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毋庸置疑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美国畅销书作家威廉·贝内特写了大量有关青少年道德修养的书籍。《道德的指南针-引领人生旅程的故事》是贝内特的其中一部鼓舞人心的力作,一部励志宝典,于1995年出版,以后多次再版。内贝特从文学、史书、民间故事中收录了数百篇讲述美德和家庭价值的故事、诗歌和散文,用浅显质朴的语言向人们讲述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的故事,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同情心、友爱心、爱国心、责任感等良好道德品质,在人生的旅程中不迷失道德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8.
学校道德教育的突围:从道德旁观者到道德参与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旁观者是在道德场所选择不作为,以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事外的道德主体。模拟情境下认识与行为在时空上的分离,模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的脱节,电视等媒体产生的旁观效应,是形成道德旁观者的主要原因。要促使道德旁观者向道德参与者转变,教育部门既要挖掘模拟情境的闪光点,加强对行动型道德主体的培养,又要具有积极的“媒体意识”,形成道德教育合理利用媒体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生态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的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生态道德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认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生态伦理理念、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国情教育以及反对战争维护人类和平等方面教育学生,使青年一代自觉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学校品牌管理:一种道德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中国人、中国教育界开始争创"一流"大学(中学、小学).敢言树立名牌、敢言跻身"世界著名学校"、敢言"产生自己的当代教育家",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过程中民族自信的一种展示,是当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程度的一种标志,是对个人贡献、对事物本土化的风格与气派的一种肯定.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传媒与公众对网络游戏的责难远多于理性考量,相关研究也大多强调其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确实存在消极影响,但是,网络游戏的传媒性和技术特性,决定了网络游戏作为道德资源之一种及其教育利用的必然性和优势。网络游戏的角色、内容与任务设定及其社区化,都是可资利用的道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高校德育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不足与道德教育的乏力和偏误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就必须加强高校德育,使其在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德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道德主体地位的缺失。因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道德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确立起来,这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来看,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标志。因此确立道德主体地位在我国目前的德育构建的过程中显得极为紧迫,是当代德育构建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学校德育现状,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德育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道德的生活而进行的德育,是实践性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德育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设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开展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从道德的维度来分析高等学校,认为高等学校的道德属性具有先天性,它的构成要素饱含着道德属性,它的运行更是道德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高等学校对社会和人类增益的功能和作用不可替代,高等学校理所当然是一个道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公共性与道德的公共性要求将道德教育置于公共性的视域下进行考量.从公共性的视域审视学校道德教育,其在价值导向上面临个人德性对公共德性的遮蔽,在主体关系上面临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对公共性的排斥,在交往实践上面临私人交往对公共交往的削弱等困境,从而构成了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的出场逻辑.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作为现代性视域下意义重建的共同体,秉持公共价值优先的德育价值导向,倡导公共性的德育主体间关系,构筑公共交往的德育实践情境,在理论上有助于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学校道德教育要遵循公共性的运思逻辑,由内而外在激发多元主体的内生动力,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学校公共生活,推动学校参与社会道德治理等层面对道德教育共同体进行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19.
The notion of moral attention allows the recognition of fundamental aspects of ethical life ignored or neglected by mainstream ethical theories. It is central to the theories of several notable female ethicists and many of them identify the French philosopher Simone Weil as the source of the contemporary use of this concept which invites questioning of crucial categories in the domain of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the will as well as the definition of the moral sphere itself. The meanings given to the notion of moral attention are examined in the work of three ethicists: Iris Murdoch, Nel Noddings and Joan Tronto with the object of bringing out points of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ir respective conceptions of this subject. The way they have addressed the complex problem of educating for moral attention is analyzed an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oral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审慎抉择中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道德教育必须应对时代剧变导致的价值观的转变,它在道德价值标准的一与多,道德目标定位的高与低,道德内容取向的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审慎的抉择。其结果是高校须创造良好精神文化氛围,而受教育者将获得更多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