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棨是晚唐重要的赋家和诗人。通过稽考历代诗文、史书、方志中提到的有关王棨的信息,对王棨生平中一些重要活动予以简要梳理、考证,并对前人论述中的部分疑点进行辨析、补充与商榷,以期深化对王棨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郊祀歌是天子郊祀天地神灵所用的乐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北朝郊祀歌辞六十五首,其中北齐三十七首,北周二十八首,无北魏郊祀歌。据现有文献记载,北朝郊祀歌辞远不止这些。文章在梳理北魏、北齐、北周郊祀活动概况的基础上,详细考证北朝郊祀歌辞的留存状况。  相似文献   

3.
朱敦儒词名甚著。宋、金以来向有“希真体”之称。关于“希真体”的内涵,至今学术界异见歧出,尚无定论。特根据后人对朱氏词的仿效创作和品赏评论加以考辨,可知“希真体”是对具有独特个性与鲜明风格且于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朱敦儒词的誉称,它是由朱氏早期、中期、晚期多种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的词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而并非仅指某一时期、桌类题材或某种风格的词作。“希真体”具有流变性与多样性,而清隽谐婉、平淡自然乃是其主导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全元文》中收录的部分作品文前题署的作者存有谬误。结合具体的篇目,将误题作者的类型概括为五种:一篇文章重收,分署两个不同作者;误将官职作人名;不明作家名字而分作二人;因字形相近而误题作家姓名;未审内容而误题作者。对误题作者现象发生的原因亦略加考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乐府歌辞研究始于“五四”时期“平民文学”的号召,经历建国前、建国后到1976年、1977年到2000年、2000年以后等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研究各有侧重,显示其时代特征。第一期研究从文学、文化、音乐等角度全面展开;第二、第三期重在主题学、风格学研究,适当引进了一些新方法与文化学视角;第四期在前三期基础上全面拓展与深入,突出了文化学、历史学、音乐学对乐府歌辞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犀皮漆制作技艺不断地演变,不同时期对犀皮漆的描述及其工艺特征存在诸多争议,文献表述方面也存在偏差.基于此,从犀皮漆的起源时间、名称、工艺三个方面,对一系列相关问题作辨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是立即从美国回国吗?关于孙中山在武昌起义爆发时的状况及其在得知起义消息后的反应,以下是三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的表述:岳麓版选修四第46页:“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他得知消息后,惊喜交加,即刻启程回国。新闻记者问他是否带回巨款。他说:‘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相似文献   

8.
王鹏运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首和临桂词派的领军人物,其早期词学活动情况却隐晦不彰,且时见言人人殊.在原有常见材料的基础上,收集王鹏运所遗稿本所收诗词及其词友词作相关材料,对王鹏运早年在京城参加觅句堂唱和、中书词人唱和及在大梁参加诗词唱和的情况进行深入考察,勾勒出一代词人成长的较为明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9.
文化考辨     
移列中外古今对“文化”涵义的阐释,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李庆旭 《文教资料》2011,(20):17-18
"词"与"辞"是同音近义词,有时候可以通用,这就容易造成使用错误。本文通过对"词"与"辞"字形、字义及其演变的分析研究,指出了"词"与"辞"之异同,并分析了其原因,这样有利于语言的准确表达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敦煌歌辞总编》是敦煌歌辞收集与整理的一部集大成著作,是敦煌歌辞研究与整理的一个新的高峰,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白璧微瑕,书中也多有作者臆改之处。本文通过核对敦煌写本原卷,对《敦煌歌辞总编》中的“玉振”“偷泪”“怱怱”“心肠”“声哽咽”“月柱”“数珠”“酒市茶庄”等八处内容提出校勘意见。  相似文献   

12.
《归去来兮辞》是隐逸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前人推崇备至。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曰:“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现行人教版高二册语文选人此文.下面讨论一下有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孟子之字 ,在汉代文献均说未闻。自汉魏《孔丛子》起 ,孟子之字讹说纷起 ,或曰子舆 ,或曰子车 ,或曰子居 ,或曰子。六朝、唐宋以降 ,以致现代教科书、词典、著述等 ,多载讹说 ,今有必要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4.
“教”与“育”是两个有联系但内在意蕴不同的概念,长达百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实践,没有完全弄清“教”、“教育”、“育”三者之间的意蕴界限及其各自的本真内涵,以至于“教育”简化为“教”,以“教”代“育”、重“教”不重“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削弱了“教育”应有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清代袁枚(1712—1798)作为乾隆诗坛思想解放的诗人、诗论家、性灵派主将,并作为成绩斐然的古文家、骈文家、小说家乃至编辑家、美食家,正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读者的兴趣,有关论著亦不断问世。我以为,如果对袁枚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必须对袁枚的著作以及袁枚所编辑的著作作一番梳理,全面可靠地把握袁枚的直接资料与间接资料。  相似文献   

16.
"教"与"育"是两个有联系但内在意蕴不同的概念,长达百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实践,没有完全弄清"教"、"教育"、"育"三者之间的意蕴界限及其各自的本真内涵,以至于"教育"简化为"教",以"教"代"育"、重"教"不重"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削弱了"教育"应有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徐卫红 《教育史研究》2010,(2):72-77,85
“班主任”作为一个名词,并不好定义。从时间上溯源,班主任来源于班级授课制以来的级主任教员或班主任教员。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从名称上,“班主任”是“班主任教员”或“班主任教师”的简称,这样的教师做特定的工作,负主要的责任。做特定的工作,是说这些教师要做一些“班主任”这一职位要求的工作;负主要的责任,是说这些教师要承担“班主任”职务的过失。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教师”,他的职责有三: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思想道德教育,而班主任作为“班主任”,他的职责则被有意强调为除去学科教学之外的班级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因为班主任由校长或学校任命,其教育权力(权利)由行政(引申)任命获得,所以有其最终的法律来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马建忠处理"朝鲜内乱"和出售招商局两事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考察,通过清末笔记中的记述史实,作出重新评价,指出马建忠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家和爱国者.  相似文献   

19.
20.
杨妃在华清宫食鲜荔枝乃误传,从荔枝所产的地理位置和运送工具、保鲜技术方面考察其所食的荔枝实为荔枝蜜饯或荔枝干。再从历史角度考察玄宗和杨妃游幸温泉均是冬天或孟春,不可能食到鲜荔枝。其所以误传,乃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