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角度看,翻译应遵循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跨语言为交流的三元交际活动:翻译的前提是源语模因复制到目的语为目标的语境翻译;翻译的对等是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为目的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2.
以模因理论为指导,通过跨文化语言转化中归化与异化的分析,指出在翻译过程中,既要解构源语模因,还要重构目的语模因,并对比各自语言文化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翻译手法,来达到归化翻译或异化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文化基因,利用语言这一载体,通过模仿与传播使人类的语言得以丰富拓展的一种理论。翻译是跨语言模因的传递过程,涉及译者对源语模因的解码和目标语模因的编码。源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存在于词、句及篇章层面,它们互相作用推动译化模因的传播和发展。从模因的角度分析法律英语在词汇、句法层面的译化模因及其复制、传播方式,运用模因理论解析法律文本在词、句不同层级的构建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译者掌握法律英语译化模因,有效改善法律英语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商标是一种商品区别于其他同类商品的标志。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商标译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商品的市场竞争力。文章从模因论与商标翻译的关系入手,指出了商标翻译的过程也是一种打造成功目标语语言模因的过程.分析了语言模因论对于商标翻译的几点启示,希望能为商标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语言文化的传递是以基因般的模式传递,语言文化的传递存在着历时和共时层面,翻译作为共时的语言文化传递活动也必然存在着模因的传递机制。从模因理论来阐释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模因的传递过程,发现原文中的文化和语言单元以模因方式存在;模因在译者的理解过程中把译者作为宿主进入译者的指示体系;译者将内化了的模因在表达过程依附在译文中;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译文过程中也潜意识被模因感染并在目标语言体系中横向感染其他语言使用者;在目标语中形成的新模因可以反向感染译者进而在原语中传播。  相似文献   

6.
翻译模因论从文化传播角度将翻译活动视为语言模因的跨文化传播,规范模因则从"期待"和"专业"两方面向译文和译者提出具体要求,对公示语汉英翻译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通过复制目的语模因,凸显核心目的语模因,重塑源语模因以及增强译者职业道德素养等策略来提升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交际中必然产生语言的接触,进而形成各种语言接触现象,外来词就是其中之一。严复译作有大量因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外来词,其中音译词占大多数,另外,还使用了整体意译、对应意译、仿译、借形等方式来翻译。语言接触会带来语言的干扰,所以,为了在晚清的封闭文化中使译作获得较好的接受效果,严复主动地使用意译外来词的方式传播外来的思想、观念及新事物。这些外来词在之后汉语的使用中出现留用、替换和停用等几种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8.
模因是广告语言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翻译模因论,广告的英汉翻译是一个对源语模因理解、吸收、解码、重新编码和传播的过程。具体而言,有两种广告英汉翻译策略:隐性复制翻译和显性近似翻译。  相似文献   

9.
等值,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一直以来为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争论不休。随着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的引入,等值翻译的内涵不断地丰富起来。以模因论为基础,从形式、语义、语用等方面对等值翻译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源语模因到目标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有效地实现异国模因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标识语应用广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标识语的英译并不令人满意。文章分析了汉语标识语的语用特征及语言特点,从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视角探讨汉语标识语的英译原则,即借用目的语语言模因、活用源语语言模因以及借用源语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11.
大量外来语尤其是英语不断进入现代汉字系统,丰富了我国的语言,但又给其翻译造成了困难。本文指出外来字母词的翻译方法及原则:纯音译、意译、附加说明即加字译法、半音半意译、音义兼译等,同时也指出翻译外来字母词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了解外来词的翻译并不断提高汉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外贸英语函电的词汇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贸英语函电语篇中词汇用词规范,专业性强。一词多义是外贸英语的典型特点,有些词语由于搭配的变化,意思也有所不同。不仅要了解外贸英语词语的一般含义,更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熟悉并掌握词语在外贸英语语境中的专门意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它们在语篇中的语义。  相似文献   

13.
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交流不断增加,致使涉外贸易和交往中对法律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语言变体,法律语言与日常用语和文学用语区别较大。其内涵和特点对法律翻译有各种要求。法律翻译需要严谨、精准,避免产生歧义和纠纷;用语需要规范、庄重,不得随意改动词语;表达需要简明扼要,意义清晰,便于理解。以上即法律翻译精准性、规范性、简明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翻译在打破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同的语言壁垒上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来文化如文学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更新了本土词汇;翻译常常以文字上的创新,给译入语的文学体系带来生机,对新的(陌生的)表达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启迪作用.可以说,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许多可能的词汇中选择取舍的问题,是一种求近似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外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汉译英主要采用的是归化翻译法。但是,英语中出现了很多具有汉语特色文化形态的汉语外来词,并且这些外来词反映出"异化翻译"的一个作用——保留原语文化意识形态并且不被译语文化所控制。从这一角度来看,异化翻译将我国特有的文化事物很"原汁原味"地推向国外,让外国更直接地获取对汉语特色文化形态的感性认识,为中华文明树立了独特的世界形象。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各有自己语言的特点,词语存在不同的对应关系。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英汉词语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英汉词汇互译的情况,以期为句子、语篇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语域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有一定的语言特征的语言变体。韩礼德认为语域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三方面的因素决定。外贸英语信函是一种语言变体,其使用的情景因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决定了其文体特点。不论在词汇上,还是在句法上,外贸英语信函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特征。在词汇上,外贸英语信函频繁使用专业术语、礼貌词语、情态动词、大词和古体词语;在句法上。外贸英语信函常用复杂句、长句和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变革的迅猛,使汉语新词的生成速度快得惊人。作为外语工作者,有责任及时将它们译成准确、地道的外语,以便让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今日中国的国情及发展。探讨汉语新词新语的来源及其英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商务英语书信中称呼与结尾礼辞、套语、专业词汇及模糊用语等翻译,既要做到准确完整,又不失礼貌友好、贴切委婉与晓畅。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大批新词新语应运而生。面对新词新语,外语工作者有责任及时将它们译成准确、地道的外语,以便让国外读者了解今日中国的国情及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如何才能做好汉语新词新语的英译工作,并结合实例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