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我们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2004年出生的,属猴,因此我把他们称作"小猴子",他们则亲切地称我为"猴妈妈",我们班级被称作"快乐的小猴子班"。为了让这群"小猴子们"在校园里快乐幸福地生活、学习,我通过读绘本、观察课、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班级活动充实着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快乐阅读晨诵是学生一天美好生活的开始。我班每周利用周一和周三的早读进行晨诵,以四季为主线,阅读学生喜  相似文献   

2.
班服风波     
正临近运动会,很多年段和班级都开始集体选购班服。这股旋风也刮到了我们班。最初,我对这一举动是不支持的。理由很简单:首先,学校已经有统一的校服了,何必多此一举?其次,我从学生上交的素质报告册中了解到,许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如果再增加这一不必要的开销,无疑增添了家长的负担。因此,即便有的班级已经"洋装穿在身",我仍旧按兵不  相似文献   

3.
顾瑞芳 《江苏教育》2012,(26):13-14
漫步在我校教学楼的长廊上,你会看到每间教室的门口都悬挂着班级的名片,这是特色班的班牌,上面有班主任寄语、班徽、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口号、班级全家福等。近年来,我校着力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班一品"的活动,努力使班级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温馨的"家"。1.每一个班名都取得富有个性。班主任结合自身的优势,根据本班学生的特长、爱好,确立班级文化特色,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有的班级以"书香阅读"为主题,有的班以"体育运动"为主题,有的班以"器乐演奏"为主题。在班  相似文献   

4.
最近,各个班级都在开展集体活动,唯有我们班冷冷清清的,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可急坏了我们。今天下午,整个五楼都弥漫在诱人的香味中,原来是七班在举行包饺子大赛。课间,我们班的同学围在七班的门口和窗台边伸长了脖子看。七班的"饺子大赛"正进  相似文献   

5.
"周树人班"是我与学生给班级取的名字,一般人都认为是鲁迅班,其实它有三个含义:第一,周树人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原名,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永远引领和激励着我们前行;第二,树"人",是我们班育人的根本理念,育好人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前提;第三,班主任本姓周,只有学生和班主任团结一心,才能更好地建设班集体。这个班名将伟大的人物鲁迅和我这个平凡的小人物结合了起来,同时还隐含了班级树人的根本理念,可谓一举三得。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一名新教师,第一次期中考试时,我所带的班级考得很不理想,做了试卷分析后我发现:我们班在阅读理解上比较差。向身边的老教师请教,她们对我说:"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班学生的听课状况。"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改进,我们班的评讲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案例描述】[片段一]教师为主,面向全班讲解  相似文献   

7.
刘波 《考试周刊》2015,(20):190
<正>"什么,你们班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没获得优胜奖,倒数的同学却可以?",别班的同学惊呼道。是的,这不是班级管理的混乱无方,而是我们高一(2)班的特色。与众不同的班级文化理念,造就了与众不同的我们,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成绩,也让我班成为暨华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记得,刚进高中的日子,离开了相伴多年的同学和老师,离开了父母乡亲,看到的全是新的面孔,学生们有一些失落和紧张;刚熟悉了新的环境,学习上的不适应使他们感到沮  相似文献   

8.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教师一生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行业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标准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我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善待每位学生,就能收获真情。去年秋季开学,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及数学教师。半年来,熟悉我们班级的老师都知道,我们班有个很有趣的男孩马超。他思维活  相似文献   

9.
韩涛 《中国德育》2014,(6):56-57
正从幼儿园到中学,我们会换一个个教室,但入学时编的班,会跟着自己起码三年以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校里那么多事情都和班级有关:班里的同学,班级卫生评比、运动会上拿了多少冠军,统考全班平均成绩在年级排第几,都逃不开"班级"这个词。情况在变化。北京市大部分小学取消同桌,实行单人单桌,虽然有学校实行"拼桌教学""小组合作"等,但学生们都反映没有"同桌的你"。浙江一些高中取消班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4月23日晴"没想到,你还是个男高音啊……哈哈。"一阵调侃声在我耳畔响起。"有吗?我不觉得啊。"我害羞得摸了摸头,思绪已回到了早晨……前几天,老师说:"学校要举办一次‘中华诵中国情’朗诵比赛,要求各班参加,我们班背诵革命家陈毅的《梅岭三章》,有谁为咱们班领头啊?"班级一片寂静……老师生气了,说:"咱们班50多人,没有一个敢领头吗?"这一下把我们吓坏了,我和几  相似文献   

11.
正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深层体现,它是一种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更是一种推进班级班风建设的动力。它从多个侧面和层面展示着一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从本质上讲,班级凝聚力是一个班的灵魂所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校及班级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所以班级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庭,同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班主任就是该班的"家长",既是"父母"也是老  相似文献   

12.
正本学期初开始,校长就从六年级开始依次进班听课半天,这样的活动是一次校长了解班级的机会,也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老师展现风采的时机。预谋本周,校长听课的步伐终于快轮到我们班了。这天上午校长坐镇隔壁班半天,"大人物"驾到啦,孩子们充满好奇,但只是胆怯地在隔壁教室窗户外张望。到了课间,我故作神秘地问学生:"今天走廊上发现谁啦?"孩子们说:"是校长!"个别孩子还急着补充:"校长在三班听课呢。"我赶紧顺着说下去:"那你们想不想让校长也来咱们班  相似文献   

13.
李晓红 《学前教育》2007,(Z1):14-14
<正> 幼儿园班级门口的墙上最近多了一个栏目:"夸宝宝",老师陆陆续续地贴出一些家长写的表扬信。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我也匆匆看过几眼,内容不外是夸自己的孩子会穿衣服、能帮家人做简单家务等等,我觉得这些都是孩子们或早或晚终能学会的小本领,不必非得写出来告诉大家,因此也没有想过给自己的孩子写这样一封表扬信。没过几天,小蜜桃偶尔问我:"妈妈,你看见我们班门口贴的表扬信了吗?"  相似文献   

14.
回家     
亦怀 《初中生学习》2014,(Z1):38-39
正1高三那年,我依旧在混日子,整天游手好闲。寝室里5个人,只有老五学习优秀,其余四人都在漫无目的地闲混。高三开学时,我们四人习惯性地坐在班级的最后一排,习惯性地在课桌上胡乱地写些东西。"恐怕这会是我们高三唯一奋斗过的痕迹吧!"我曾这样想。老三正在苦追隔壁班一个漂亮安静的女孩,人家却一直不予答复。兄弟们一直拿这件事笑话老三,老三却不以为然,依旧穷追不舍。  相似文献   

15.
梁岗 《班主任》2014,(6):20-22
正班级标识是班级文化的重要标志,班级标识的建立过程是班级文化创建的过程,需要在师生交往、班级发展甚至一些特定条件下逐渐生成。班主任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促进它们的诞生。一、"抛砖引玉",引出班名,填写班歌在创建2012届23班班级标识之初,我特意召开了一节主题班会——"‘魅力28'的风采",激发学生制作班级标识的兴趣。"魅力28"是我所教的2009届28班的班名,我将刚刚毕业的学生们开展的精彩活动制作成视频,配上或舒缓或活跃或激情的音乐,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引发学生强烈的共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收到了一张特别的班级名片,因为上面写上了我们班的博客地址(http://blog.con.cn/fenglingyueer)。  相似文献   

17.
数学"王子",理化"奇才","浩哥"是我们班的骄傲,十回考试八回第一,老师们喜欢,同学们崇拜!他是热心又低调的男生,大家有问题都会去问他。可他就是课桌上永远横七竖八,常会找到我说有书或者复习资料找不到了。每次我都批评他太迷糊,没有良好的放东西习惯,自己连本书也照顾不好。  相似文献   

18.
蒯威 《班主任》2014,(7):24-24
正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孩子:成绩一般,能力一般,所有荣誉几乎都与他们无缘。时间长了,他们逐渐失去了自信心,对班级生活变得漠然起来。如何让这些学生感受到班级生活的温暖,调动他们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呢?"班牌事件"给了我很大启发。我班通常由班长负责举着班牌引导学生放学的队伍。那天放学,班长生病请假,孩子们问我由谁来举班牌。这时,小忱立即  相似文献   

19.
<正>在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些"神奇"的教师。无论学校分配给他们怎样的班级,班级的课堂纪律都会渐渐好转或者更加优化。自然,他们所授学科的班平均成绩也会逐步提高,班级的学习风气、综合素养等也会逐渐优秀。这些教师的"神奇"之处是什么呢?其实是他们具备了良好的领导力,在学科教学或者师生关系处理方面,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与具体实施的方法途径,进而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处理好师生关系。那些特别需要教师去"管理"的班级,从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发展和新时期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家长、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养与班级管理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班级管理上尽量与学生达成共识,产生心灵默契,从而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学校领导的认可。我当班主任以来,感触颇深。105班是一个差班,许多学生都是不想读书学习的,刚上到七年级时他们肆无忌惮地说是来混日子的,许多学生上网很上瘾。针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