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殖民背景之下,流散主体在遭遇"他"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我的身份认同感。后殖民文学是流散主体身份认同叙事中最具代表性的演示。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人物J.M.库切因自身的流散经历遭遇了身份认同的危机,故而在《等待野蛮人》构建出一种动态的、复合的流散身份。经历了"流散"后的库切和"野蛮人"最终在"寻根"之旅中获得了自我对流散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等待野蛮人》是南非作家库切发表于1980年的作品,他寓言般的写作方式不是直接诉诸说教,使得读者可以将其放在不同的语境下加以解读。本文以福柯有关权力和身体的论述作为视角,对小说中权力和身体的关系进行重新解读,指出小说对西方文明欺凌异族野蛮本质的揭露,从而反驳外界评论对小说的不公正批评。  相似文献   

3.
《等待野蛮人》是南非白人作家库切首部为自己赢得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这部经典作品,可以看出库切在作品中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帝国主义的虚伪和罪恶,但混杂的文化身份使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欧洲中心主义倾向,在同情土著居民的同时也流露出了贬抑的情绪,反殖民主义的声音和殖民主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意识深处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4.
《等待野蛮人》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的第一部小说。小说采用同故事自身叙述的手法,揭示了帝国野蛮与残暴的本质,引发了读者对文明与野蛮的深刻反思,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小镇行政长官对"帝国文明行为"的不敢苟同到最后公开的反抗可以体验到库切在塑造这样一位人物时对人物主题功能的技巧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小镇行政长官的人物建构入手,解读其在小说主题建构中所起的主题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心——他者关系显著的帝国的老行政长官与一位边境蛮夷少女,在对抗——融合的短暂相处过程中,老行政长官对自己有了重新的审视和反省,而蛮夷少女在短暂的"文明生活"后最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蛮族部落"。少数族裔被置于"他者"处境下对身份的诉求,对话语权的抗争历来频繁。本文从后殖民批评以及内部殖民角度入手,来解读边缘化少数族裔在陷入难以挣脱被主流文化同化和湮灭的命运时,对自己少数族裔文化能够受到主流的尊重和保留所作最后抗争。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艺术能够使人们对生活和经历产生新鲜感,从而延长人们的审美过程。拟从陌生化的角度,通过对《等待野蛮人》的写作手法和梦的陌生化的解读,来说明老行政长官实现了艰难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7.
《等待野蛮人》的叙述策略是颇具有原创性和现代意味的.库切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现实,却通过隐喻的形式对现实和历史进行揭示和阐发.在这部小说中,库切还对权威发起了挑战,通过对叙述的确定性、叙述者和语言等的解构达到一种对历史、现实和叙述本身的颠覆.可以说,在这个文本中,库切兼顾了文学的伦理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等待野蛮人》讲述了一段所谓“文明”与“野蛮”碰撞的虚构的历史。其中通过对一位驻扎在帝国前哨的老政长官的内心独白的描写,揭示了老行政长官内心的重重矛盾,本文将对其身份的认同、与蛮夷女子的关系以及个人自由的矛盾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态主义理论者力图消除西方传统哲学理论中人为的天人对立,进而建立和谐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以破除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南非作家库切的寓言体小说《等待野蛮人》虽没有被明确界定为一部生态主义小说,但文章中对生态破坏的悲怆与惋惜,对征服与统治的批判,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瓦解的预言无疑折射出了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0.
俞晓红 《考试周刊》2013,(53):19-20
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解读《等待野蛮人》一书,可以清楚地看到主人公在权力网络中的反抗和迷惘,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解构权力机制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1.
《等待野蛮人》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环境的制约,是一部寓言作品。小说中充满后殖民研究者所关注的多种问题,如:种族、身份认同、霸权等等。通过解读帝国殖民话语所建构的虚假的“他者”以及被压迫者做出的反殖民话语抗争,得出结论:被帝国压迫的人要想生活在帝国强加于他们的历史之外,必须要勇于挑战殖民话语。只有完全脱离霸权帝国的统治,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宽容和谐理想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13.
后现代主义文学写作手法脱离了传统的文学创作惯例,采用虚构的情节、模糊的语言、未知的结局,把任何事情都变得不确定,揭示了处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对各种新生事物产生的怀疑。人们对传统思想及文化产生怀疑,标榜自由,在貌似繁华的物质生活中,反衬出人们内心的无奈,帮助读者在社会变革中,构建新型的社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库切的政治寓言体小说《等待野蛮人》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其进行论述分析。潜意识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老治安长官的遗忘、探寻行为及挫折感,从中看出老治安长官对帝国的排斥和对野蛮人的同情和认可;梦的释义理论可以用来探讨少女、城堡、空白、孩子们等意象的象征意义,最终为殖民者指出通向和解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在其颁奖辞中说:J.M.库切的小说以精巧的构思、意味深长的对话和鲜明的解析见长,同时他又是一个小心谨慎的怀疑者,他对西方文明的伪德道和残酷的理性主义保持了无情的批判态度。指出:库切“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库切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  相似文献   

16.
库切早期作品<等待野蛮人>表面上不指涉任何具体时间国度,像是后现代式的寓言,容易让人迷失在无边的语言游戏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容纳彰显了库切独特的道德关怀.也许库切试图在向人类发出这样的呼唤:在不影响自己基本存在的前提下,宁可牺牲自己的舒适,也要尽力为他者服务.  相似文献   

17.
库切早期作品《等待野蛮人》表面上不指涉任何具体时间国度,像是后现代式的寓言,容易让人迷失在无边的语言游戏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凸显了库切独特的道德关怀。通过分析《等待野蛮人》中主人公行政长官如何对待他者和自我的存在,可以感受库切的道德关怀,也许库切试图发出这样的呼唤:在不影响自己基本存在的前提下,宁可牺牲自己的舒适,也要尽力服务他者。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双性同体理论分析库切的《等待野蛮人》,可以看出主人公行政长官身上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两种性格特点.由此体现了从双性同体视角分析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建构的机制,有利于男女两性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丽丝·莱辛以风格多变的文学创作风靡于二十世纪英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界。与作者获得诺贝尔奖同年发表的小说《裂缝》(2007)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笔者通过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三个方面的分析,认为《裂缝》时间叙事上的不连贯和断层、没有固体本体的人物以及飘忽不定的主题都赋予了小说极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沈永生 《高中生》2011,(4):12-12
《等待戈多》里的两个主人公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无疑是两个卑微又低贱、可怜又可悲、浑浑噩噩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