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测绘定义和黔东南巴拉河沿岸南花寨等山地民族聚落形态的调查出发,初步探索了山地民族聚落测绘中信息的定义和内涵,指出了当前山地民族村寨规划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语言是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了解民族声乐语言的特点,才能使民族声乐艺术得到更好得发展。文章结合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阐述了民族声乐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对民族声乐语言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声乐语言是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了解民族声乐语言的特点,才能使民族声乐艺术得到更好得发展。文章结合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阐述了民族声乐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对民族声乐语言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丰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语文教学要利用语文学科的广泛性、包涵性来教育学生,把民族文化的根深深扎在学生心中,让他们拥有祖国的优秀语言,拥有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良好的个性,塑造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语言民族歧视既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在此大前提下,笔者通过对语言政策、语言观念以及语言形式等三个层面表现出的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考察,说明了语言民族歧视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并论述了产生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原因,以及消除语言民族歧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受文化的影响,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借词是民族文化交流在语言中的直接体现.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与这一民族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并由于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发展条件不同而对语言产生不同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苗侗民族混农林文书为讨论的起点,通过对混农林文书所承载的山地民族混农林复合经营的文化生境的实证分析,重点探讨了我国西南山地民族文化-生态间的耦合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言民族歧视既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在此大前提下,笔者通过对语言政策、语言观念以及语言形式等三个层面表现出的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考察,说明了语言民族歧视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并论述了产生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原因,以及消除语言民族歧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民族语文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旧体诗词是民族文化中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在今天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已很少见到有人用传统的文言形式去进行写作,但旧体诗词不仅拥有较为广泛的欣赏群体,而且拥有为数不少的新老创作个体。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旧体诗词有着新诗永远也无法取代的审美价值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这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广西仫佬族作家鬼子的个案,说明拥有法定民族身份的个体未必具备相应的民族认同。民族身份不过是公民在我国现行的民族成分制度下获得的外在"标签",只有发自内心的民族认同才能使一个拥有少数民族身份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1.
语言具有符号功能,独特的语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语言作为本民族身份的标记是神圣不可侵犯。语言的本质是存在的本质,语言的存在意味着这个民族的存在。在跨文化交际中,一种语言能否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取决于各民族的民族心理。在维护民族自我认同的同时,要与世界平等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有些语言逐渐消失,有些语言融合发展。对中华民族而言,汉语是所有中国人的母语。然而中国也有部分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母语。基于此,加强母语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还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山地旅游对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早日摆脱贫困现状具有重要作用,是对旅游扶贫模式的一种积极实践。针对六盘水市海坪村这一研究样区特点,在旅游扶贫规划编制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彝族村寨的山地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从市场分析、区域功能划分、产品设计、旅游扶贫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尝试为民族贫困村寨发展山地旅游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词义的民族性是指词义中所融进的民族个性.词义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语言中的“特有词“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有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文化;反映同一客观事物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会因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社会习俗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表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生和引申历程,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色彩词、数词、动植物的象征义、比喻义无不渗透着民族的文化心理,蕴涵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刻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5.
舞蹈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原生态舞蹈,其在舞蹈语言,如:形态、节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民族特异性。舞蹈生态环境,对舞蹈特异性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对社会、自然等环境对民族舞蹈特异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舞蹈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种有组织结构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用来表达某一群体的人的经验和感情。由于壮英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其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折射到语言上,构词结构有明显差异,反映了壮英民族属于完全不同的感知表达和思维方式体系。壮民族重整体概念,重客体意识,英民族重个体概念,重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种构成民族文化的要素,能反映该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外语学习对我们了解西方的礼节和习俗、民族性格和语言习惯等有所帮助,如果我们把英语教学建立在文化学习的基础上,英语学习的价值就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一种意识观念的存在。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要通过语言去实现。本文通过英语和彝族语两种语言的时态范畴对比,进一步阐释英语民族和彝族语民族各自不同的语言思维特征,从而管窥不同民族的语言形态与语言思维的关系,论证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语言特色是:灵活多变的,生动而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叙述性语言使形象鲜活生动;简而不失其意味,繁而不乱其条理;运用富有独特个性的人物语言,表现出具有普遍共性的哥萨克传统的民族化和共同的心理特征;运用哥萨克民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广告是一种文化产物,广告语言是广告文案的基本内容,因此,广告语言必然会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本文展示了中美民族的性格及其差异,揭示了中美民族性格差异对中美广告语言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