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平以《天网》、《抉择》、《十面埋伏》等反腐题材的小说在文坛上掀起一股现实主义冲击波.引起了相当强烈的反响。张平的反腐题材小说与其他作家的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有很多共同点,更有诸多突破、超越。这种超越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张平的作品总是既勇敢地揭露腐败,也热情地弘扬正气;二是张平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强烈的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2.
张平在世纪之交创作了一系列关注现实、关心老百姓心声的反腐小说。这些反腐小说揭示了方方面面的腐败问题。张平敢为人民先声的勇气,使他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果。而作家对腐败问题的思考,对正确认识反腐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抉择》是当代作家张平的反腐力作,小说通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牺牲亲情坚决反腐的"清官"形象。小说主人公李高成在反腐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既来自于自我符号内部的各种身份冲突,又来自于与其他人物符号之间的"能力元语言"冲突,还来自于克服标出项劣势及标出性翻转的艰难。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反腐文学的创作中,湖南作家王跃文和山西作家张平的作品虽风格各异却影响深远,前者以揭示官场中诸关系、规则见长,而后者重在歌颂正气、为民代言。文章通过比较《国家干部》(张平)和《国画》(王跃文)来探析二位作家在反映现实生活、挖掘腐败根源等方面的异同,认为:无论是被称为"官场小说"的《国画》,还是被称为"反腐小说"的《国家干部》,它们都立足于现实,及时反映现实问题,对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抉择》是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力作,直面现实矛盾,对腐败现象揭露尖锐而深刻  相似文献   

6.
张平小说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它的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情怀、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含金量”和近距离的“纪实品格”。其《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择》、《十面埋伏》、《对面的女孩》都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都有大量的现实素材做基础。张平的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问题小说”,它不仅仅限于提出问题,而是要积极地干预现实,尤其重视对社会正面力量的褒扬和歌颂,充满了正面的激情,散射出积极的理想主义光彩。张平小说其实正代表着一种文学传统:为人民代言,为老百姓鼓呼。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的、源远流长的写作传统,如儒家的“文以载道”论,以《诗经》为开端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三吏、三别”,自居易的“惟歌生民病”,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赵树理的全心全意为农民写作、甘当“文摊作家”,当然,还有毛泽东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我们党后来的一系列类似的文艺政策等等。张平的小说创作正是这一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它的出现、成功,无疑是对文学领域那种远离“大众生活”的私人化倾向的有力针砭和拨正。代言传统小说,过去曾经步入公式化、概念化和庸俗政治化的歧途,而张平却未落窠臼,他的小说写作已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如自觉地融进了较多的自我、自主意识,把纪实再现同积极的理想观照较好地统一了起来,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张平的小说写作为文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性启示和参照,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价值启示和参照。  相似文献   

7.
青年作家张平创作的《抉择》之所以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其主要原因不只是小说中所描写的令人魂魄颤栗的事实,更主要的是作家为老百姓立言的艺术追求,是作家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民性的创作思想,是作家对人民的命运、进而对党和国家的命运的深深忧患,以及融化于作品人物身上的作家内心的正义、道德与良知.  相似文献   

8.
<抉择>的作者张平以其对传统的"活化",实现了现实主义精神的大发扬;以"为百姓代言"的创作倾向定位,满足了大众的心理期待和审美需求;成功塑造典型化人物,包孕出了更富深广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9.
《生死抉择》不是进口大片 ,只是一部国产影片。其原著小说畅销了好几年 ,而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反腐正是民心所向之时 ,《生死抉择》犹如“一块巨石”一石击起千层浪 ,令举国上下无不为之震撼。《生死抉择》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陆天明的又一反腐力作《大雪无痕》在用寓言形式讲述现实事故,它把现实中腐败与反腐败的故事,移置到富有寓言特征的文本中,以寓言形式反映现实。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情节和角色的寓言化处理方式及雪这一意象具有深刻的寓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与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张平的《抉择》等主流色彩浓厚的反腐小说不同,新时期描写官场的小说多转向新写实,这类小说更注重描写原生态的官场。作家用可堪玩味的态度把“场中人”的无奈一一呈现。小说从对官场的关注上升到对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关注,深刻揭示了在金钱、权力等欲望中生存的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信仰危机。其中,作家们对古典精神沦落的叹惋,对整个社会人生的关注,对人性的探索构成了小说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陆天明:守望自己的良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陆天明,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等“反腐”力作。文学作品要针砭时弊,要为百姓鼓与呼、为反腐倡廉摇旗呐喊,不仅需要作家的良知,更需要其直面人生的胆识与气魄。陆天明的创作从小说到电视剧,又由电视剧至小说,《苍天在上》发行12.5万册,《大雪无痕》发行18万册,《省委书记》再创新高,在电视剧开播之前就发行了22万册。《苍天在上》曾经创造的40%的收视率和《大雪无痕》的热播,令陆天明当之无愧地成为“反腐文学”的领军人物。冬日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坐在陆天明家的客厅里享受这午后的阳光…  相似文献   

13.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作者完全是内心憋得太难受了,在感情激流的冲击下创作了《寒夜》——讨伐国民党反动派的檄文。  相似文献   

14.
反腐小说与官场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人们往往把题材涉及到官场腐败的小说通称为“反腐小说” ,这是一个模糊而过于泛化的概念。本文以近几年几部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小说为例 ,对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进行了区分和定位并指出 :反腐小说的侧重点 ,是其主题的尖锐性 ;而侧重人性刻画的 ,属于官场小说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进步的文学活动总是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人民群众的生存方式、生存境遇、生存愿望和审美理想。张平的“反腐小说”通过选择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创作题材,塑造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的人物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他“为人民而歌”的创作思想。同时,注重人民大众的审美趣味,运用生动而简明的艺术形式,增强了读者对其接受和喜爱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信念写作     
常晶 《上海教育》2006,(2A):68-69
最近几年,反腐题材艺作品大量涌现,蔚为壮观。影晌较大的有张平的《抉择》,陆天明的《大雪无痕》,周梅森的《中国制造》,侯钰鑫的《好爹好娘》,毕四海的《财富与人性》,刘平的反腐系列《廉署档案》《走私档案》《内部档案》,张成功的“黑色三部曲”《黑冰》《黑洞》《黑雾》,陈心豪的《红色康乃馨》《蓝色马2帝莲》等。这些艺作品中有的先有小说,后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有的先播出电视连续剧,后改编成同名小说,它们都激起了巨大的社会反晌。;反腐题材艺作品的勃兴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上述作品大胆暴露生活中的黑暗和丑恶,猛烈抨击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其根本目的在于为普通老百姓的疾苦呐喊。要为老百姓写作,替老百姓说话,对瘸败现象就不能仅仅停留于暴露描摹上,而应鞭挞腐败,并对此作深层的、理性的思考。对此,“档案”三部书作的思考与忧虑更为鲜明:“腐败主要发生在经济活动领域,但最后危害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上,腐败正在毁灭一个民族的性格、品格和灵魂。反腐斗争的胜败,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编按]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流行小说是从战争小说开始的,最重要的几部是《平原烈火》《风云初记》《铜墙铁壁》《保卫延安》和《铁道游击队》。这几部小说的流行各有原因,总体上来看都是为之后的小说创作探索道路。一是确定了流行小说的战争题材;二是确定了正确的政治态度;三是给了新中国人民一个关于重大政治问题的直观解释。正是由于这几部小说的流行,才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战争小说流行大潮。  相似文献   

18.
打上了时代烙印的历史剧创作,在虚构艺术上有三层约束:历史真实、现实需要和艺术本体。 元代马致远所作的杂剧《汉宫秋》,因作者对历史题材作了一系列改动,从而表达出自己鲜明的思想倾向。当历史真实和现实生活构成矛盾时,马致远以“现实需要”为其虚构准则;当历史真实和艺术本体的特殊审美规律的需要相抵触时,马致远又偏向于艺术本体的需要。通过对历史真实、现实需要、艺术本体的三重选择,借帝妃离合之情,发民族兴亡之感,表现民族与时代的悲剧,此即为马致远创作《汉宫秋》杂剧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在政府不断加大制度反腐力度、扩大反腐边界的同时,以《抉择》为代表的优秀反腐文学也发挥“进人心、触灵魂”的作用,通过塑造反腐英雄真实可感有形象、揭露腐败分子的丑恶思想和灵魂,反思腐败现象的根源与本质,以便营造廉荣贪耻的文化氛围、促进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抉择》、《生死抉择》创作的成功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深刻的启示。这些问题是:唱响时代主调;新人形象、英雄形象、典型形象;政治性、艺术性、商业性;作家与时代和人民;歌颂和暴露;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