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问题,引起学界的重视。费老说,“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也许可以说,文化自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一种具体体现。最近,许多文章中提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包括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光明日报》2000年11月7日)  相似文献   

2.
罗检秋 《寻根》2000,(1):58-64
在传统中国,各级官、私教育机构——大到国家的“太学”,小到乡村私塾,都是延续文化命脉之所在。然而,文化传承,尤其是人文精神又往往流转于潜移默化的“家教”之中。梁启超家便是这样一个生动的事例。  相似文献   

3.
商业运作在市场原则的支配下为了标榜某些商品的“高品位”,任意给推销的商品贴上“文化”的标签。商品与精神产品原是有质的区别的文化产品,而且下一些以“文化”虚名包装的商品更是失却了文化的本真涵义。这是一种消费文化占主流、商业入侵文化的泛文化现象。文章从文化赝品淹没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原创主体、价值判断、真实的生存环境及文化的体系模式化特征等四个方面予以分析,澄清了有关文化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以期使我国的商业文化及其传媒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很难想象,如果意大利、英国、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没有足球,它们的人民将如何活得下去?巴西、阿根廷更不必说。我们可以不无夸饰地说,欧洲人与南美人每天就生活在足球之中,足球是他们的生命。非洲人因为有了足球而忘记了饥饿,而亚洲的情况则参差不齐,大致可分为左、中、右,爱球如命有之,麻木不仁有之,拒足球于千里之外亦不乏其人。不过,自现代足球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里,足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在全球范围内,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足球的滚动和足球化的扩散。即便在中国,人们对于足球的热爱就像宋人对词的挚爱一样,如果说“凡有井水之处,即能歌柳词”∞,那么,凡有人群处,谁能不谈论贝利、马拉多纳和罗纳尔多呢?因此,对足球活动进行化阐释,已成为一种当代性与世界性课题,而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语。  相似文献   

5.
构建一种开放性的会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会计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会计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组织形式。近年来,会计理论界对会计化的内涵、结构、特征、功能以及建设途径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工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中,由于难以找到最佳译文,该项赛事不仅一等奖空缺,而且惟一的二等奖竟然由一位新加坡土生土长的华人获得。语言学界的专家们忧心忡忡地发问:身为中国人,不能熟练地使用母语进行思想、文化和生活上的交流,不懂得珍惜母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难到不很悲哀吗?这个事例似乎为近年来汉语在本土的地位和处境给出了一个刚性的注脚,同时也再一次引发了大家对汉语危机的深切关注和思考。“百年中文,内忧外患”,这是人们对当前汉语生态处境的概括。语言是民族认同感的…  相似文献   

7.
消隐与重构: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指向的家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的价值标尺,而"家族"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心理情结和精神价值指认也从来就存在于人类的观念形态中.尽管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实践形态和价值认证,但家族文化自始至终"存在着"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历史的真理性叙事.20世纪以来家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总体性复兴和阶段性消隐两者并存的状态;而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家族文化则表现出"寄生性再生长"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上.  相似文献   

8.
10月10日,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在比利时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她说:“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将向包括比利时在内的欧洲人民展现中国的古老、现代、多彩和开放,为中欧文化对话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10.
张然 《东方文化》2003,(6):140-145
旧物闲置的时间长了,有转化为古董的可能。若干年前一段平淡的记忆,经历岁月间隔的朦胧处理,也会注入伤感的乡愁。人类本来就习惯了自欺欺人,喜欢在记忆里添加美好影像,删去苦难与耻辱。比如某些老人的回忆录,出于安抚心灵的需要,美化自己,隐恶饰非,又可笑又可怜。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民间习惯法的客观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不争的事实.存在意味着有其合理性.当代中国民间习惯法中所彰显的“情理”观契合了民间社会的心理需求,符合中国现阶段的民情,这种“情理”观是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传承,体现着传统法文化的精神特质.我国现行正式法能够而且应该从这种“情理”观中得到启示,充分表征其文化属性,这是当代中国民众产生法治认同感的重要心理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