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集健身、防身、修身、养生于一体,从人的整体现出发,注重人体的内外兼修,强调从精神到肉体,由内至外,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的修炼.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造成学生学习心理的多异性,学习心理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普修体育课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抓住教学中的主动权,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武术教学和其它项目教学中都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武术项目独特的运动特点,使武术与其它体育项目的教法、手段又有不同之处。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搞好高校武术教学.  相似文献   

2.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华夏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体活动方式,它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更重要的它是传播民族优秀精神和美德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应该在青少年一代应该加强武术教育,在教学内容、师资、武术文化等方面加以改革,从而创造一个良性的武术教育环境,真正地发挥武术运动所特有的健身价值及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武术被列入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以来,其散打选修课的教学与训练部分一直被安全问题所困扰。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座谈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以实践为基础,从研究造成散打人身伤害事故原因入手,在散打选修课教学中加入武术推手,结果表明:散打运动安全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兴趣高昂、散打技术水平提高,实践检验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探讨了武术的社会功能与武术运动发展的关系.认为武术运动在历史上得以发展的动力在于它承担着多种社会功能.新的历史时期应当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武术在现代社会中承担的社会功能,充分重视武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积极发挥武术的经济与健身功能,努力创造各种社会条件,以实现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心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武术的治疗价值,提出了武术心理治疗的概念,并从武术精神、武术智慧、武术心理训练三个方面去建构武术心理治疗的思想体系。最后以武术心理治疗在学校中的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6.
<正>武术是东方文化之瑰宝,它集强身、健体、益智、修性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遵循《指南》精神,在武术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对武术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民族传统武术运动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来提高武术的教学效果,培养幼儿终身体育习惯,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索的。而快乐教学法就是较为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普通高校开展武术运动的现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五年来有关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相关文章进行研究综述,结果显示:目前普通高校武术师资队伍缺乏;教学内容以传统的套路教学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场地器材不足;武术社团少且开展活动少;各省高校间没有或者很少竞赛活动,导致领导不重视、教师和学生竞争意识不高,不利于武术运动的开展等;部分学者提出了"淡化套路,学习技法,注重实践"为主的思想等对策.本文对普通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对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32):192-193
为研究浙江社会变迁背景下武术文化适应过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得出以下结论:社会变迁必然会引起武术文化进行调适,浙江武术文化变迁的动因有设武举取仕,武术从民间逐渐步入正途,南宋定都,促进全国武术在浙江的文化融合,防寇、抗倭兴武,藏武于民,民国国术馆成立,武术名师荟萃。浙江武术文化有"三态",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种基本形态。舶来运动对浙江武术文化产生了较大冲击,浙江武术文化采用了文化救赎、传承救赎和经济反哺三种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斌  郝雪辉 《考试周刊》2010,(7):141-142
武术散打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在精神教育、文化包装和专门的健身训练内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在推广中应加大力度.重视精神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大众健身的训练大纲.采用合理的宣传包装手段,从而使武术散打运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成为人们终身的体育健身项目,为我国武术散打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武术具有鲜明的运动特点.拳脚交错,刀剑纵横,但如果认为武术只是一种体能意义上的形式表现,那是对武术的曲解。武术把人视为阴阳复合体,以拳械为符号.在攻防意识的组合练习中,展示着形与神的完整,意与气的统一,以及内心世界对自然的体悟与契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武术养生的最终目的是要超越一招一式的束缚,达到精神、形体的双重冶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机能。这也正是武术养生有别于一般体力锻炼的重点之所在。武术的养生,体现了东方人对生命结构及其运动形态的理解。从其基本功法、领悟到具体技法无不展示出东方特有的哲学风韵。  相似文献   

11.
武术意识是武术运动的精髓,是提高武术教学、训练质量的关键。对于武术意识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实际上,武术意识是在套路演练或格斗过程中,人特有的精神活动、心理体验和气息运行的外在表现。武术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建立武术意识的感性认识、注重武术动作的规范化、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力求意念活动内外合一等方面进行,这样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武术运动是一项集技击、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武术运动讲究武德、形神兼修、内外合一的运动特点,把育人和育体高度结合起来.高校开展武术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效缓解大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压力.在高校开展武术运动有着显著的教育价值和健身效果,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汪江 《教育教学论坛》2014,(22):114-115
本文以当前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误区切入点,通过对武术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其次;武术是源于"人",又服务于"人"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人为本思想是未来武术发展的基石;高校武术的改革却迟迟未迈开步伐等三方面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要建立平等互助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实现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优势,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在以文化为战场的战斗中,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佼佼者,武术势必要承担和完成它的文化使命等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武术功能与终身武术锻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是武术运动(太极拳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已传播到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人民的喜爱.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是体育,但高于体育,是具有独特的东方化的魅力.从武术内涵到武术功能,不难发现现代武术既是多学科渗透的科学体系,又是一个庞大的功能体系,树立武术的终身锻炼意识.增强民族体质.塑造民族形象。  相似文献   

15.
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讨美学在武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美学在武术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想象练习法是一种心理训练的方法。它具有促进运动技能形成并使之巩固和提高的作用。本文依据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有关理论,结合武术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践体会,对想象练习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了浅述,对改进武术教学方法,提高武术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攻防手段合理性和实效性与艺术表现力的和谐统一 ,既是武术运动性质概念的时代性话题 ,又是创新和超越精神的根本反映 ,更是新时期武术运动竞技价值创新的主题思想 ,它是指导竞技武术模式创新进入一个比较有规律可循新阶段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武术与美     
中华武术门类繁多,各门各派独具特色.但武术的宗旨及审美观确是相同的.从事武术事业的人都能体会到它的美,不论是攻防含义的单练,还是踢、打、摔、拿的对练,都能使人看到习武者矫健的身影、变化的身法、挺拔的身形,从中展示了中华武术的美.武术运动中的美无所不在,人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沉淀的瑰宝,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当代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武术教学项目,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运用武术运动帮助中学生实现生长发育、运动技能、思想品行等等众多方面的素质教育指导。因此,本文将联系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实际,浅析武术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的重要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生产和发展,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美的意境、艺术的神韵、文化的精神.武术的艺用思想,是东方艺术美的缩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