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先提出“开卷有益”的人是谁?原来是宋太宗赵巨义。他平由勤理政事,备武修文,做过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太平兴国年间,文臣李昉按照宋太宗的旨意,根据1690种古籍,史料编录了一部巨著《太平蝙类》。篇幅长达一千卷(古时将书稿贴成长篇,卷着存放,等到读时才开卷),内容归为五十五门,是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宋太宗对这部书很感兴趣,规定自己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读三卷,决心一年读完。所以这部书后来就称做《太平御览》(“御览”即皇帝阅览)。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中说:“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阕(通缺),暇  相似文献   

2.
曾有一段时间粗制滥造的书刊充斥某些地方的街头,武侠、言情小说摆满书摊。有些人抓到什么就读什么,人家劝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他们却漫不经心地说:“‘开卷有益’嘛。”言下之意,读书何须选择!开卷真的都有益吗?读书就无须选择吗?“开卷有益”这话是宋太宗针对自己读《太平御览》说的。《太平御览》是他为了从历代治乱盛衰中吸取长治久安之策,下令臣子用近7年的时间编写出来的。全书引用历代书籍1690种,围绕着巩固宋王朝统治的目的作了严格的取舍。《太平御览》的内容可以说是经过选择又选择的,宋太宗读它当然“开卷有益”了。由此可见,说“…  相似文献   

3.
所谓”开卷”,就是指打开书来读,也就是措读书或者看书,“开卷有益”众所周知。是不是一开卷就都有益呢?我想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开卷是否都有益?取决于一个“卷”字。如果是好卷自然受益匪浅,如果是坏卷那就说不定了。所以,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就必须有选择性地读。刘向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好书,让人读了受益终生。好的书籍给人巨大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是因为阅读了上千种好书籍,才写出了《资本论》;因为读了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而让我们知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勉励人读书的典故。 典故出宋代王辟之《渑(mian)水燕谈录·卷六·文儒》,说宋太宗虽然日理万机,却每天都坚持读三卷《太平御览》。《太平御览》为宋带的类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太宗皇帝曾经通读而改名。即使因事耽搁了,日后也总要抽空补上。他曾说,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获,这实在不算是一件辛苦的事。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的句子,意思与"开卷有益"相近。后世多用宋太宗典。如李蕊《兵镜》卷四:"开卷有益,在乎用心。"鲁迅《小说旧闻钞·三保太监西洋记》:"开卷有益,信夫。"或作"展卷有益",如吴乔《围炉诗话》:"展卷终是有益,而应酬简易,此为捷径。"  相似文献   

5.
古人论教育     
开卷有益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朴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打开书一读就有好处。  相似文献   

6.
精彩与糟糕     
“开卷有益”是说读书总有好处。作为劝读的佳话,它确实给人以不少的激励。不过,若没有什么条件限制的话,此语未免欠妥。因为在更为广阔的书海之中,“开卷”未必尽“有益”。  相似文献   

7.
开卷有学问     
提及开卷,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这一成语源于北宋王辟之史料笔记《渑水燕谈录》卷六: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日:“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相似文献   

8.
开卷有益     
王进 《现代语文》2003,(12):45-45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曾招集文人学者编写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百科全书。这部书广采博收,卷帙浩繁,堪称佳制。初名《太平编类》,宋太宗赐名为《太平御览》。据说这部书编成之后,宋太宗每天都要阅览三卷。有时因国事繁忙,不能按日阅览,闲暇时也一定要补上。有人认为,皇帝日理万机,还要抽时间读书,实在太辛苦了。宋太宗却不以为然,他说:只要打开书,便会有所收益,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辛苦的事情。(原文是:“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后来,“开卷有益”就成为一句成语,勉励人们博览群书,不论什么书都翻一翻看一看,什么知识都要积累一点,以广见…  相似文献   

9.
“开卷有益”是勉人勤读的一条名言。据辞书所释,“开卷有益”的意思是打开书本就有好处。王(?)之《渑水燕谈录》卷六中指出:“太宗(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  相似文献   

10.
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源于《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宋朝的时候,太宗赵光义很喜欢读文史类的书籍,但宫里的书实在太多,太宗想要查阅一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题目有三层含义 :开卷有益 ;开卷考试有益 ;开“卷”教学有益。开卷有益 ,谓读书有好处 ,这是不争之辞。它出自宋朝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 :“太宗日阅《御览》三卷 ,因事有阙 ,暇日追补之。尝曰 :‘开卷有益 ,朕不以为劳也’。”宋太宗读书读出了味道。如今的初中学生正是读书的年龄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读书学习 ,但他们甚以为劳。因为 ,他们有补不尽的课 ,背不完的书。而这一切 ,都是为了应付初三毕业九科闭卷考试。近 4 0本教科书的单词、范文、概念、原理、年代、地名等等需要他们倒背如流。2 0 0 0年 6月 ,教育部就中小学考试…  相似文献   

12.
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部是书,但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荣也。这是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13.
开卷有益     
《老年教育》2008,(4):46-46
成语“开卷有益”源于北宋王辟之编撰的《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相似文献   

14.
聂崇岐先生的《重印太平御览前言》(中华书局1960年)有云:“《太平御览》引书……有为今本所无的。南宋洪迈已注意到这一点,他在《容斋三笔》卷一和《四笔》卷一,曾分别提到《太平御览》引的《史记》或《战国策》‘多今本所无’。”今按:“多今本所无”五字仅见《容斋四笔》卷一的“战国策”条。而《容斋三笔》卷一“上元张灯”条原文为:“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而今《史记》无此文。”不检《容斋三笔》此条,或以为其原有“多今本所无”五字。另外,《太平…  相似文献   

15.
天下书原读不尽,虚斋云:“欲为一代经纶手,须读数篇要紧书”。书读要紧者方好,文中子云:“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李光地:《榕村全集》开卷疾读,日得数十卷,至老死不懈,可曰勤矣,然而无益。此有说也:疾读则思之不审,一读而止,则不能识忆其文,虽勤读书,如不读也。冯班:《钝吟杂录》  相似文献   

16.
李纪镜 《辅导员》2012,(Z1):32-34
近读明代吴应箕编撰的《读书止观录》,着实看到不少读书故事,颇富辩证对立之趣,对我们来说,亦颇有启迪。苦与乐宋太宗每天读《御览》三卷,宋琪认为皇帝这样做太辛苦了,太宗却说:"开卷有益,不为劳。"读书固然需要时间和体力的付出,但在付出体力、精力的同时,我们获得知识的回报,获得精神的滋养,从心理上说,因为醉心于书而将寂寞、空虚摒之于身外,何劳之有?历史上以读书为乐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葛洪家贫,又屡遭火,典籍烧尽,于是"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燃火披览"。借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主题是围绕“开卷有益”还是“开卷未必有益”的话题展开辩论。上课伊始,教师和学生共同审题,并强调了本次辩论的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就加入到学生的讨论、辩论行列之中。辩论会由一位学生主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辩论的部分实录: 主持人:同学们:今天的辩论会由我来主持。辩论的主题是“开卷有益”还是“开卷未必有益”。支持“开卷有益”观点的同学为正方,支持“开卷未必有益”观点的同学为反方。现在正反双方分组讨论,15分钟后进行辩论。(教师参加各组讨论,学生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 主持人:请同学们回到各自的位…  相似文献   

18.
论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诚然,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开卷是有益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打算从“开卷有益”的争论谈起。 “开卷有益”这个格言式熟语,前些时候颇引起过一番争论。同意者把它当作格言,认为它揭示了一个真理:只要肯看书学习,多少总能得些益处。否定者则认为:“开卷”未必“有益”;比如看坏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我以为,否定者是在钻牛角尖,是抬杠。如果效法钻牛角尖式抬杠,我们可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继续抬杠抬下去。比如:“开卷有益”是针对读坏书提出来的么?是提倡大家去读坏书么?读坏书就绝对  相似文献   

20.
我想来谈谈“开卷有益”这个话题。我们的古人提倡“开卷有益”,并鼓励读书人发扬“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去读书。这些当然是对的。不过,我们说“开卷有益”,首先取决于“开”什么样的“卷”。一度时期,诸如武侠、色情、暴力之类的书籍由偷偷摸摸而到冠冕堂皇地打着通俗文学的牌子充斥书市。这些不良书籍毒化人们的灵魂,污染社会风气,尤其在青少年罪犯中,有许多人就是因为从一本不良的书开始走向正义与道德的对立面的。记得有位伟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遇到了一位好的老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着多少人在茫茫的命运荒原上去开拓生活的奋进之路:巴金的《家》《春》《秋》使多少热血儿女挣脱封建家庭的桎梏,毅然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洪流。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则引导着全人类追求光明与幸福。所以,“开”良“卷”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