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象学、分析哲学的式微和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的日渐衰落,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否定和解构现代性的姿态登上了西方的思想舞台,它在西方哲学、学、美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教育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本从庞杂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聚焦其中有关创新的理论和观点,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目的观、知识观、师生关系、课程观的影响和体现,探讨它们对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教育的启示,思考创新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郑淮  杨昌勇 《教育学报》2006,2(4):22-25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将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检讨和批判现代教育理论的热潮。后现代主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现代主义批判教育的话语霸权和研究范式,同时倡导创新和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解构教育理论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弘扬人的非理性和主体间性;批判性地探讨了现代的教育目的、制度和课程体系等,强调教育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分析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厘清它们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与外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式,反对同一,推崇差异。后现代主义教育家们的观点总体来看可分为两种:一是破坏性的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对“现代性”下的教育理论研究进行全面颠覆;二是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则认为以往的教育思想尚有合理性,主张对过去的教育思想观点提出一些创造性观点。本文作者深感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对现行的大学外语教学的改进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消解教师的权威作用、倡导学生多元化的思维等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末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它对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进行了解构、否定和批判。本结合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改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代特殊教育》2004,(2):39-39
李玉霞在《江苏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上论述到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的影响。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现代哲学的彻底反思与激烈批判,后现代主义崛起。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各国的教育学都开始深刻反思作为人类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理性的行为的教育活动,从而引起了现代教育领域的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哲学思维运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导致了西方教育思想的后现代主义转向。转向之后的后现代主义教育重新审视教育中的理性,重新思考教育中的同一性与主体性问题,为教育理论研究起到一种刺激作用,是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模式,是教育研究方法的诱发剂和生长点;但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过分强调不同性、多元性、边缘性,大肆渲染西方文化的危机,又使人忽视了教育共同性的东西。因此,认真吸取西方后现代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们变革高等教育观念,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近十多年来教育本质新说法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出现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许多新说法,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对教育本质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反思,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本质问题的研究已深入影响到研究语境、研究文本与研究方法.为此,我国教育理论界应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后现代主义哲学运动,教育理论研究不仅需要范式的解放,也需要范式的集聚.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对现代主义质疑、反思和批判的一种新的认知范式,为研究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多维的视野和新的研究取向。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基本观点对心理学产生的影响,使我们获得了思考谋求心理学的价值取向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对教育技术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相对传统的观点 ,将教育技术看作是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来促进教学与学习 ,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则是沿着一条不同的轨迹看待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这一观点是尚未成型的或尚不完善的 ,被划为后现代一类。本文讨论了作为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观点 ,提出后现代主义观点能够为教学设计实践提供建设性的批判 ,探讨了有助于改进教学设计实践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作为一种“非哲学”的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对整个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以“流浪者”的思维方式对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世界所鼓吹和坚持的所谓理性、单一、建构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解构,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通过对“现代性”的反思及合理内核的扬弃,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主张和见解,其中的某些观点对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孟苓莉 《考试周刊》2010,(12):23-24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后半叶流行于西方的哲学、文化领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广泛的讨论.近些年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也受到关注。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反形而上学.大致说来.它是对现代性的反思,是对一些不言自明的主流社会观念的质疑.是一种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方式。它主张综合思考以往一切思想文化的长处,以多元化方式创造性地构建新的哲学文化。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从建筑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到各种哲学流派,从大众传播媒介到学校教育,后现代主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后现代主义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从探讨后现代的根本特征入手,分析后现代主义在教育观上的影响.以揭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理性”危机下在化和哲学层面上的反映,其根本特征是反形而上学。后现代主义力图消解自柏拉图以来的“二元对立”模式。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教育思想反映在教育目的、师生关系及课程内容诸多方面。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教育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与文化思潮,对以往的教育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颠覆和解构,但却没有建构起相对系统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虽然诞生于后现代之前,但包含着一些后现代主义思想因素,避免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某些局限与不足。因此,在当下语境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契合与背离,对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其过程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创生性对现代世界进行了解构和超越。文章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视野,反思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缺陷,揭示了当下心理健康的哲学意蕴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旨,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实践建构了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建构主义的工程制图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玉萍 《高教研究》2005,21(1):53-55
现代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思想来源来自科学哲学论、发生认识论、语言习得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主义关于科学的观点和个人建构理论等,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之一。它深刻影响着我们对于人类学习机制及教育活动的理解,所提出的教育主张,已成为各国进行教育改革和课程教学的一种主导理念。  相似文献   

16.
知识观是教育设计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影响、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现。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已经充斥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文章从探讨后现代知识观的主要观点入手,从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角度,讨论了现代教育在后现代知识观下的转变,即:现代教育走入“后现代知识观”。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影响全世界广泛的文化思潮,教育技术领域也不能免。本文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国外后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就,并提出网络教育是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的主要战场和突破口,以求呼唤一种积极的后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流行于西方社会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涉及范围广泛,对当今西方社会文化,教育,艺术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从前工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减少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无疑是对我们是有益的。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批判性的,建设性的态度对待“现代主义”,提出了“整体有机论”,给我们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特别是对于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论研究,可以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有机论”的观点来研究我国教育领域的问题,从而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与教育研究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登上了历史舞台,70、80年代发展至高潮,并广泛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美学等各个领域。进入90年代,一些教育学者将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教育研究方法表现出多元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思想是建立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基础上的,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多尔将后现代主义引入课程领域,对课程做出了新的解释,对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