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秘来信     
彭雪茹 《小读者》2011,(10):22+21
没有邮戳的信,却在我的心里盖上了爱的印章。"爷爷,我的信来了吧?"我趴在小区传达室的窗口,把头微微探进玻璃。"来了,来了!"传达室爷爷在一打信件堆中,毫不费力地拿出那个淡蓝色的信封,和蔼可亲地递到我手里。看到那个熟悉的笔迹,我开心地笑了,这是第12封。  相似文献   

2.
神秘来信     
我和周小渝是最好的朋友,最铁的"死党"。我们像孪生姐妹一样,课余时间几乎天天在一起玩耍,教室里、操场上到处都回荡着我们快乐的笑声。当有人欺负我时,她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立刻跑过来为我打抱不平。当然啦,如果有人敢欺负她,我也  相似文献   

3.
神秘的来信     
《作文大王》2014,(11):36-36
这天,阿木老叔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信上只有一些奇怪的图案和一些带有拼音字母的点。这是什么呢?难道是藏宝图?  相似文献   

4.
神秘的来信     
上学的时候,唐晓阳经过学校门口的收发室,发现玻璃窗的里面放着一封写给自己的信。他也是无意中瞥见那封信的,估计在那个位置已经放了一段时间了。现在,很少有人写信,都发电子邮件,或者用QQ、微信聊天,写信已经是有点过时的通信手段了。唐晓阳给收发室的大爷鞠了个躬,才把信拿在手里。会是谁写来的呢?信封上只有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而发信地址处却只字没有。他努力猜想,把自己能想到的人一一过了一遍,但怎么也想不出谁有给自己写信  相似文献   

5.
神秘的来信     
今天,斯坦兔收到了一封自称神秘人的来信!嘘!小声点,千万别让别人听见!你知道信封上写着什么吗?只有两个字——“绝密”!!打开一看,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信纸上竟然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呀!”斯坦兔一拍脑门,“有了!”  相似文献   

6.
西白 《家长》2008,(6):13-14
某家长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孩子接到了两封来信,我们不知道谁来的信,只感觉孩子表现得很神秘。我们想拆开信看看,又觉得这样做不太好;去问孩子,她只告诉我们是她同学写的,别的什么也不说。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杨略是个富家子弟,他不知道是在为谁读书,或者说他是简单地为读书而读书。他沉迷于“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他致力于在篮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他极力逃避即将来临的中考。忽然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寄信人不详的神之又神的来信……  相似文献   

8.
宋蕾 《辽宁教育》2008,(5):26-26
周五晚上刚吃完饭,手机响了。接起来一听。是刘祥宇的妈妈。 “宋老师,我实在忍无可忍了!”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怒。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11,(10):21-22
彭雪茹同学这篇作文的构思很是巧妙。开篇不久.一封“神秘”的来信既温暖了孩子沉重的心灵又设置了一个悬念.读者不能不猜想这一封封“神秘来信”究竟出自何人之手?是老师、友人还是其他?伴随着作文的展开。答案终于揭晓.原来信是妈妈所写.这多少有些出人意外。  相似文献   

10.
2050年1月1日0点0分59秒,福尔摩斯大侦探征求了安徒生先生的意见后,给本人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推测这个沉睡了几个世纪的小女孩死亡之谜。推测一:市场竞争的结果。小小年纪初入商海,市场经验严重不足,可以说一  相似文献   

11.
来信     
我是《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的忠实读者。紧张的中考终于告一段落,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在杂志中找到了学习的快乐,语文成绩一步一步提高。我很开心,我清楚地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感谢编辑叔叔阿姨们,让我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就要到高中了,很高兴我将交到新朋友《中学生阅读·高中版》,好期待哦!  相似文献   

12.
来信     
英语教育切勿“邯郸学步”高校教育成本因何成谜?现在有些专家说要核算教育成本,何其难哉。毋需说这个“成本核算小组”来到某个高校,将面临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就是高校的一校之长,恐怕也很难具体地说清学校培养一个本科生到底需要哪些钱。此外,即使核算出了教育成本,那又怎么样呢,高校依然有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否定。学校要扩张,要盖教学大楼,有些高校甚至几亿、几十亿地欠着银行的贷款,这些钱总得还,政府的拨款有限,而社会的捐助更是九牛一毛。结果,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得摊到学生身上。到时候他们当然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成本。在狠狠地贷款…  相似文献   

13.
来信     
《教育与职业》2007,(10):4-4
“大学领导干部离职须审计经济责任”的通知背后;中职教育将在困境与希望中前行;大学生“贴本实习”有损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来信     
现代工人的力量在学习中不断增强 我是一名职校毕业生,已经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了3个年头了,看到贵刊的《技能时代》感触颇深。这几年的切身体会让我理解文中所讲的,工人必须努力成为知识型产业工人,有知识才更有力量。通过爱岗敬业和刻苦学习,一个工人可以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刻苦钻研和勇于创新,一个蓝领可以成为本行业的专家,成为掌握着技能绝活儿的蓝领精英。这样自己才会有力量,自己这个群体才会有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来信     
《教育与职业》2007,(19):4-4
半工半读:职教发展中的"黏合剂"职校开展半工半读联合办学的模式,既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也适应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学校、企业、学生均能受益。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学校的培养模式总体还是比较陈旧的,而技术性较强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也不愿接收学生半工半读。事实上,企业应当认识到,学校是在为企业培养人才,这实际上是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认识到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企业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供求两旺,是职业教育的理想状态,而半工半读就像一种"黏合剂",把作为供方的教育和作为需方的产业结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余朋  相似文献   

16.
来信     
亲爱的《双语时代》:我现在正一边听着你们的圣诞音频栏目,一边给男朋友准备“圣诞大餐”(其实就是康师傅卧两鸡蛋)听着你们欢乐的声音、亲切的祝福突然也想给你们一些问候,那就祝你们7天后的元旦快乐;44天后的春节快乐;51天后的情人节快乐;58天后的元宵节快乐,我就不信有人能比我还早…  相似文献   

17.
来信     
《教育与职业》2006,(19):4-4
高校扩招,是该放慢脚步了;反对高校扩招是因噎废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来信     
我和我的学生都是《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两刊的忠实订户和读者,贵刊帮  相似文献   

19.
来信     
17年前,我上初二时,我的语文老师把他订阅的《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杂志给了我,让原本喜欢语文的我更加喜欢阅读。17年过去了,原来的语文老师已离开了学校,而我站在讲台上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0.
来信     
你们好!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给报刊社写信,其实在心里,我和《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已经是老朋友了。我知道你们会认真地读每一个读者的来信,所以我也非常认真地写这封信。我很感谢《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它不仅让我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且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作文。以前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是在不得不写的情况下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