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淑丽 《寻根》2009,(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荀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刘淑丽 《寻根》2008,(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苟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所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可以代表周代人的观念。事实上,周代有关男女之别的阐述与规范已经很多,而男尊女卑观念也是在这个时代被反复论述的。  相似文献   

3.
王鹏 《华夏文化》2008,(1):60-61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也不过四千多年,然四五千年以前的人类靠什么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呢?原始符图无疑是文字的雏形。或如《山海经》中传说的河图、洛书,据说夏朝人得之曰《连山》;商朝人因之做《归藏》;周人也是以此演成《周易》的。《周礼》中又把《连山》、《归藏》、《周易》并列,  相似文献   

4.
高照 《华夏文化》2002,(3):20-21
周易由《易传》、《易经》组成。《易传》诞生于春秋战国。当时,诸子百家曾出现过“大放异彩”、“各领风骚”的壮丽文化奇观,从而为中国文化奠定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博大精深、影响广远的坚实底蕴。  相似文献   

5.
王鹏 《华夏文化》2005,(1):31-32
周易一词最早出于春秋时期,俗称太极八卦。太极指天地处于混沌一体的状态,生成的两仪日阴阳,即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并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又可以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所谓天地合则万物生,阴阳交而变化起,唯有不同性质的因素造势,方能激活事物,在相反依存中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姚小鸥 《寻根》2004,(2):34-37
《周易》本是我国先秦时代的占筮书。自从孔子作《易传》以来,学者又相继挖掘出其中深湛的哲学内涵。至于人们留意到《周易》中的古歌,是较晚近的事情了。对《周易》古歌进行系统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新文化运动以后。这一研究拓展了《周易》研究的领域,扩充了先秦诗学研究的范围,对《易》学和《诗》学两个重要领域的研究都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文化典籍之一,放在文化人类学大背景上去审视,也是独一无二的。因而,牛年解读《周易》中的“牛话语”,我们将从一扇独特的窗口,再一次领略其由历史深处飘来的文化风采。  相似文献   

8.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易经》的作者,以及成书时代,至今尚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的说法,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推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以解经。《易传》又称"十翼"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战国时期,人们将《易经》和《易传》合订成册,成为今天的《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焚《周易》。到了汉代,《周易》地位上升,成为"群经之首"。此后,《周易》的地位没有动摇。"群经之首"不是因为它能算命,主要是它的阴阳变易思维给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唐郭京《周易舉正》是唐宋時期考較《周易》文本的代表著作之一,與唐徐郧《周易新義》和北宋范諤昌《證墜簡》相伴生,三書性質相同,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郭京自稱曾得王輔嗣、韓康伯"手寫注定傳授真本"(定本),用以校勘"今世流行本"(今本),"舉正其謬".其書不見於兩《唐志》著録,但在北宋天聖、慶曆間經歐陽修之手行於世.宋人既已...  相似文献   

10.
师卦反映了《周易》关于战争问题的思想。本作认为,师卦初爻爻辞“师出以律,否臧凶”及《象传》“师出以律,失律凶也”中的“律”均不应释为军纪,本认为,“律”是指社会的基本制度,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准绳。“师出以律,否臧凶”体现了《周易》关于战争目的、战争性质的思想。后世兵家、尤其是孙子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在战争手段(如何争取军事斗争的胜利)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建立了完整的军事理论。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华夏文化》2012,(2):34-36
“对待”一词,常见于易家书籍。“阴阳对待”的概念,是指阴阳相反而并立,相比较而并存。朱熹对此有过解释,他说:“是两物相对待在这里,故有文;若相离去不相干,便不成文矣。卦中有阴爻,又有阳爻相间错,则为文。若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如何得有文?”(《语类》卷七十六《易》十二《系辞》下,林学履问周易时所记)此处的“两物”是指阴阳两物。朱熹认为阴阳相对,又同时并立,  相似文献   

12.
冯时 《中国文化》2010,(2):65-93
##正##《周易》卦爻辞的形成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问题,自古以来聚讼不决,难有确凿史料可供稽考。学者或以卦爻辞钩沉其内涵①,或据出土文献复原其史实②,借一斑以窥全豹,乃知其形成皆基于史实,非空论玄谈之作。而乾、坤两卦为《周易》之首,其定阴阳之旨尤显,为易学建构之关键,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核心思想的体现。后人传《易》,于经旨或得或失,故拙文不拘十翼之说,而拟通过对两卦卦爻辞本义的分析,寻找卦爻辞的内在联系,以揭示其作意。我们认为,乾、坤卦爻辞之形成关乎古代观象授时制度及由此决定的政治制度,为古代社  相似文献   

13.
<正>五十余年,我学易研易论易,付出不少心血。而今退居珞珈山,安度晚年,于易学仍时有萦怀。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全国掀起的"周易热",我的《周易》研究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阐述它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意在促使易学研究步入健康发展轨道。长期以来,《周易》文化价值受到严重的人为扭曲,在社会上被视为单纯的占卜之书,故不可不辨。为此,全面剖析《周易》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易系辞》云:“易者象也”——卦象、爻象、物象,“象”是《周易》文本的第一元素。伏羲博取万象以画卦,圣人立象以尽意,学人披象以解义,“象”是通向“易旨”的唯一路径。其禽兽类物象——“虎”居第一:一卦辞、四爻辞、一传辞中,皆涉“虎象”,且蕴含有精深的“义理”。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之交,仁义礼信在战争实践中已经完全失效。在这种背景下,《孙子兵法》一方面明确提出“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等命题,确立了中国古典兵学“诡诈”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又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诚信在军事上的独特价值,其诚信观很值得我们重视。诚信即诚实信用。先秦时期,“信”作为一个表示诚信之意的哲学范畴经常出现于诸子百家的言论和文章中。《孙子兵法》也多次直接或间接提到“信”,但他所说的“信”与儒家那种基于人际关系的道德价值有所不同,它是军事谋略视野下的诚信。孙子谈诚信,从未脱离过战争这一事关生死存亡的“国之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报刊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这些报刊信息量大,种类丰富,是研究近代史的宝库。在这些报刊中,《申报》是发行时间最久,影响较大的一份报纸。《申报》原名《申江新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壬申年三月二十三日),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刊行77年,共发行25599号。《申报》不仅记载了创刊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国内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对当时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民俗等都有广泛而全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红字》涉及了相当微妙的主题,但从我处理该主题的方式看,我似乎不应该受到那方面的非议。——纳撒尼尔·霍桑这是霍桑在《红字》出版后致出版商菲尔茨的信中表明的立场。对此,美国布朗大学霍桑研究专家兰德尔·斯图尔特评价道:“的确,他以贞洁的方式处理了一个涉及不贞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舒大刚 《寻根》2006,(4):22-25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孝道”的民族,这一优良传统曾经伴随我们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低迷走向辉煌。现在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最近报告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7.7%,按照国际上的惯例,超过7%就算进入了老龄社会,所以,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战略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待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2月5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研讨会”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举行。这次研讨会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成都日报社评论部、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理论、教育、文化、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共约8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围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0.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双重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于1926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以往很多关于《太阳照常升起》的评论文章大都是围绕以男主人公杰克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或是海明威简洁明快的文风为主题,而女主人公勃莱特则较少有人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评论都是把她归为“魔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