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文化的时代,作为信息社会标志的网络文化.正以其独有的特点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建设中学校园网络文化是一个新的社会焦点,本文从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针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了中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舆情分析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应顺应信息社会的趋势,从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实行柔性管理,建设积极的、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维护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今天,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和电脑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千家万户,网络文化已出现在我们的社会里,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正以辐射的方式传播、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某种角度上讲,人类已进入了网络时代.有关数学显示,我国目前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青少年占85%.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所负载、传递的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是缺乏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控能力.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必然给中学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面对这种形势,中学德育工作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蝴蝶效应原本是气象学上一个名词,但它同样也适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到工作实践,我们应当加强对社会思潮和社会热点的分析和引导,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建立舆情监督机制,制定预案和快速反应制度,确保校园的和谐安定.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普及在社会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网络文化的出现也造成很多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误读和网络世界对公众的误导,网络文化在不自觉中将我们的年轻人导向意志消沉一族.本文将就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误读及社会通过网络对大学生的误读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网络既拓展了人们生存、生活的自由空间,又是一个需要自身规范的家园。网络自由与网络规范之间的矛盾是网络文化的基本价值冲突,它影响着网络文化价值中一元与多元、民主与集中、个体与社会等矛盾。但是,网络自由和网络规范又是统一的,无论我们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网络行为,还是用社会道德和网络道德来倡导网络价值主体自律,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网络自由,同时,网络自由的实现也促进了网络道德规范的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石器的应用开启了手工业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机器时代,网络技术的运用使人类步入网络时代.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网络化时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信息网络技术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政治异军突起,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必需把握网络时代特点.网络时代理论基础及方法论基础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网络现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教育界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给校园网络文化与德育工作准确定位,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使校园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具有其它媒体文化所不同的特点.它为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途径,同时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网络文化的含义和特征入手,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网络“物联网”的建设在规模和深度上都发展到了全新的层次,依附于网络的社会网络文化现象及其表现出的文化特征,其对城市数字生活设计和与之相关联的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显得非常突出,城市数字生活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通过数字生活方式和艺术设计手段来传播城市文化,特别是社会网络文化.城市环境是一种文化形态,是数字文化设计的价值表现,也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城市文化对公众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关怀.如何更好的运用数字生活元素和艺术设计语言并将之融合到城市设计之中,并通过努力提高网络文化转换能力来实现城市数字生活,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普及,网络已跨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那么广受关注的李白研究,目前在网络中又是怎样一个状况呢?文章通过对李白网站的梳理,结合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指出网络中的李白研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便快捷,逐渐成为人们研究李白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效途径.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维护,消解传统文化和推广传统文化的矛盾是目前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两大症结.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各种各样的网络英语新鲜词汇层出不穷,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当这些新兴词汇加入汉语词汇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给予它们适当的翻译,以便使其很好地渗透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丰富我们现有的语言表达.本文试从分析网络英语词汇特征入手,特别剖析了网络受众这个较为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探讨了几种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网络文化是一种现代文化,它是以信息化与数字化为本质,借助多媒体技术而存在的一种新质文化。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必须与网络有关。网络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文化活动,包括计算机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上网者的使用方式等。网络文化是科学高速发展的产物,具有开放性、多维性、便捷性、虚拟性等特征。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网络文…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是西方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原有管理理论总结创新而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认知性社会资本,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的社会资本状况、社会网络关系型态、社会网络的内在结构、社会网络的结构洞因素等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社会网络分析是研究企业文化的一种新的范式与视角,通过发挥企业的社会资本优势、构建优势企业网络结构关系型态,重视凝聚子群分析和运用结构洞理论优化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与网络密切相关的时代,网络社会特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影响日益显著。某种意义上,“网络”已经成为民间社群文化最大的集散领域。而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都市文化建设必须对这种渗透和影响所带来的变化作出反应。应正确对待两种不同质“社会”的差异与共性,促进彼此间的沟通与互动,以实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与网络密切相关的时代,网络社会特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影响日益显著。某种意义上,“网络”已经成为民间社群文化最大的集散领域。而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都市文化建设必须对这种渗透和影响所带来的变化作出反应。应正确对待两种不同质“社会”的差异与共性,促进彼此间的沟通与互动,以实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网络已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正在创造着一种新的文化,即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通过网络传递,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和各种社会新闻为一体的新型文化,它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网络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1. 网络文化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网络文化的最大特点是知识密集。天文、地理、人文等无所不包,进入网络就像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一个特点是新颖。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社会新闻,尽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三个特点是趣味性。网民可以和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聊天,…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而产生的网络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文从教育这个侧面,分析了网络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留美学生的网上学习体验: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源于西欧发达国家而后推广至世界其他地区的远程教育模式,体现了西方社会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当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面对国外大学日趋普及的网络课程时,他们是如何体验和适应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并克服潜在的文化冲突的?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设计中的深度访谈法,通过采访11名在美国参加过网上课程的中国留学生,探讨了传统文化因素对网络环境中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网上学习体验具有一些不同于美国学生的独特特征;其网上学习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如集体主义、等级观念、追求和谐、中庸保守、爱面子、注重后天勤奋等的影响;中国留学生适应网上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文化商讨和建构的过程.这些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学习的社会文化属性、指导面向中国学生的网络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