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陶渊明以他百来篇诗文竟然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苏轼甚至还认为他在诗史上的地位“李杜诸人皆莫及”,王国维也说“屈子之后,文学上之雄者,渊明其尤也”,一直到现代朱光潜仍然认为:“渊明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在这三位大作家或大学者眼中,杜甫也勉强可以和他并驾齐驱,李白似乎还没有资格与他平起平坐。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曾慨叹“成为一个大诗人”之不易,否则,“许多人早就成为大诗人子”。是哪些因素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大诗人的呢?或者说,是什么奠定了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呢?有的人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解说。由于孔子要求通过诗歌对个体心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三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一去三十年”,教材注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诗人于40 5年当江西彭泽县县令,八十多天后辞官,挂印归田园,作《归园田居》。”将“一去三十年”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不当。要弄清“一去三十年”是什么意思,当先弄清“误落尘网中”指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尘网”指的是尘世、人世。此处的“尘网”是否也指“尘世”“人世”呢?诗人是否有从“少年”时代起即“误落”此“尘网”中的悲叹呢?他是怎样看待…  相似文献   

3.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爱菊,这在诗人还贪慕什么呢?田园村居生活文学史上是众人皆知的,除此之的自由美好与误落尘网、久在樊笼外,“飞鸟”的意象也频频出现在陶的羁鸟的无助无奈形成了鲜明的渊明的田园诗中。这里,我想选取对比,由此更可反映出诗人如鸟飘陶诗中三只飞鸟意象的描绘,略作飞、如鱼跳跃、如烟缥缈的自由观。分析,以求对陶渊明的人生观念、二、归鸟《饮酒》(其五)是陶思想情趣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渊明众多“归鸟”诗篇中最能体现一、羁鸟陶渊明的《归园田诗人回归自然,回归性情,保持真居》借安祥静谧的田园村居生活,我思想的诗篇。“山…  相似文献   

4.
《晋书·陶潜传》中提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所以解印弃官,归隐田园。此举历来为人所称道。那么陶渊明放弃的“五斗米”是多少呢?《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都解释为“微薄的官俸”。历来文人骚客也都把“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理解为“不能为这区区一点俸禄而向上级官员叩头礼拜”。清朝的唐  相似文献   

5.
渊明何爱菊?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他在《爱莲说》中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他认为陶渊明爱的是菊的品格。这个看法对当时以至后世都产生了决定的影响,后人不但以此来看待诗人与菊的关系,同时菊也就被看作是凌霜傲雪、超俗脱尘的象征。深秋时节,飒飒秋风,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传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从四言形式这一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提出:在陶渊明以前,诗人们以《诗经》为摹本创作四言诗,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不是“太离”就是“太肖”。而陶渊明学习《诗经》可谓“不即不离”、形神兼备,从而得出结论:陶渊明对《诗经》的四言诗是全面的继承,陶诗与《诗经》之间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归园田居(其一)》一个“归”字,表露了陶渊明的心迹。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魏晋的名士风度,使之不愿媚俗;诗人的不羁性格,让他向往自由;“辞官”彰显名士风度,回归田园是其本性使然。“故乡”是诗人自由之处,是灵魂的栖所,只有那里才能安放陶渊明那不羁的灵魂,“归”心安处是故乡。  相似文献   

8.
李白《静夜思》(六年制第四册13课)有句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庐山瀑布》又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疑”作何解?翻阅手头上的教参,均解为“怀疑”。诗人既知“床前”洒落的是银白色的月光,为何还要“怀疑”它是“地上霜”呢?而《望庐山瀑布》一诗,从诗题到诗句已两次出现“瀑布”一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自然是“瀑布”,又为什么要“怀疑”呢?因此,“疑”之解释有疑。我认为这两处之“疑”,均应解为“像”、“似”、这样解才理通情顺,并且合乎比喻修辞格:“床前明  相似文献   

9.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许多人都熟悉和喜爱的诗歌。这首诗最早主要是随着南朝梁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和他所编辑的《陶渊明集》的流传而流传的。这首诗的第六句在《陶渊明集》的不同版本中,有作“悠然见南山”的,有作“悠然望南山”的,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饮酒》(其五)是收录在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首田园诗,诗歌语言直白朴拙,情感内蕴丰富,很是耐读。所谓“耐读”,一是陶渊明言语技术高明、有层次,二是其情感旨意深隐、有内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陶氏有意设置的情境。其中喧静的矛盾对置,牵引出下文的写作,直至抛出“心远地自偏”这样境界极高的写心文字。在山水田园诗中,如此起首极为奇崛,以至于王安石亦感慨“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范正敏《遁斋闲览》)。  相似文献   

11.
在陶渊明一百二十多篇诗歌中,涉及“固穷”的占三分之一强。特别是《咏贫士》组诗,对此表现尤为集中。在写作《咏贫士》前后是诗人内心矛盾极为激烈而急需寻找心理慰安的时候,此组诗正是诗人在能否将固穷之志坚守到底的矛盾斗争中升华的结晶。“固穷”在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对陶渊明的思想和人生道路产生过重要影响,成为他精神的重要支撑。那些以《咏贫士》为代表的表现固穷题材的诗歌,直接影响到陶渊明后期创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一 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一向被视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的代表;他那种自甘淡泊、不慕名利的气节和“天然去雕饰”的诗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但是,究竟如何全面认识、评价陶渊明其人其诗,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半个多世纪前的一椿公案为人们所熟知。当时有人作文论及陶渊明,认为他之所以伟大是由于他“浑身是‘静穆’”。鲁迅先生对此表示异议,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以陶诗《述酒》、《读山海经》等证明陶渊明还有“金刚怒目”式的另一面。并由此提出了一个为后人经常引用的著名论断:“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才较为确凿,” 从某种意义上说,《咏荆轲》这首诗的重要性便在于,我们从中可以窥见诗人“淡泊”  相似文献   

13.
《辍耕录》是元朝末年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的著作,该书全称《南村辍耕录》。南村,这个元末的水乡小村,就是今日的松江县泗泾镇。那未,陶宗仪是怎样在南村写成这本著作的呢? 陶宗仪是浙江人,相传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后代。他学识渊博,擅长写作。元朝末年,兵荒马乱,陶宗仪在他三十多岁时,率全家从松江避居南村,把他的住所取名为“南村草堂”。陶宗仪生活清贫,一边教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并非“在主体上是属于无倾向的诗人”,“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他的作品与行藏出处无不证明:他不仅是个有倾向的诗人,而且是个倾向相当鲜明的作家。尽管陶渊明有隐逸思想,但他却不是对人生十分空漠、高逸放浪的“隐逸诗人”,更不是如钟嵘在《诗品》中所称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而是关心时政、注目现实的伟大诗  相似文献   

15.
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性本爱丘山”一句诗,一般人往往直解其语,认为这是作者本性的自我表白,而我们则认为这是作者弃官归田时的一种愤词.如《归去来兮辞序》中所说的“质性自然”也是如此.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由于家庭与儒家思想影响,他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如果他真是“本爱丘山”,(?)会“误落尘网”呢?更何况是“一去十三年”!诗人出仕,而且时仕时隐达十三年之久,这一  相似文献   

16.
试论初唐诗人王绩的隐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绩是隋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隐居,所作诗文也大都反映他隐逸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所以在当时和后世人心目中他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隐士。如新、旧《唐书》将他列入《隐逸传》,《四友斋丛说》称他为“唐时隐逸诗人第一”。 综观王绩生平事迹和创作,极易使人联想到被钟嵘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诗人陶渊明,这不仅是因为王绩在诗文中屡屡提到陶渊明,还因为二人确有不少相似之处。 譬如他们都有足以自矜的显贵的家世,自幼都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幻想,陶渊明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拟古》)、“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王绩也是“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明经思待诏,学剑觅  相似文献   

17.
《桃花源记》教学实录江苏/汪笑梅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教师:“人们说,青年时代是一个多梦的时代,在你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美梦吧。我国东晋时期有个叫陶渊明的诗人,他也做过一个美梦。他梦见了什么呢?”(范读课文)二、反复诵读,理解句意(学生置疑...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田园诗确实具有一种和平、宁静、恬淡、幽美的风格 ,如《饮酒》、《时运》等篇。读着这些诗句 ,一幅幅宁静幽美的农村图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诗人在全力表现着大自然的美 ,他用自己摆脱黑暗官场后那种欣喜若狂的激情拥抱着本来就有秀丽、幽美一面的自然景物。读过这些优美的田园诗的人 ,自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之交的时代 ,当时社会极端黑暗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 ,农村中的现实生活是极其残酷的 ,那么 ,在陶渊明的笔下为什么竟会出现如此宁静美丽的画面呢 ?的确 ,在陶渊明四十余首田园诗中 ,尽管也有…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在第一单元的第四课中采用了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这首诗。其中有一句曰:“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编者在注释中对“何时可掇”进行了解释,译为:“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如此解释,笔者不能苟同。从全诗的结构来看,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三首诗来表现作者渴望招慕贤才之心。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思慕之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成句,表达了诗人礼遇贤才之心;“明明如…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是我国东晋末年的著名诗人,因为他在诗中多歌咏隐逸,描写田园,所以被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恬淡自然而又富于真情实感。其中《饮酒》之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诗的原文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