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览     
马克思恩格斯论公开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公开性的内容可分为三方面:一、公开报道政治活动。马克思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公开报道政治活动的问题。他指出官僚机构的反公开性:「官僚机构的普遍精神是秘密,是奥秘.」「因此,公开的国家精神及国家的意图,对官僚机构说来就等于出卖它的秘密。」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公社,通过报刊公开公社的除军事问题外的全部会议记录。对这一决定,马克思十分高兴,他详细地记载下有关这方面的消息报道,并称赞说:「公社并不像一切旧政府那样,自以为永远不会犯错误。公社公布了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它把自己的一切缺点都告诉民众.」  相似文献   

2.
刘冬梅 《大观周刊》2011,(49):124-124
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的坚信程度,它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了自信心才能充满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日本教育家田畸仁通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才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青年新闻工作者曾经问我:“采访的好坏有无标准?”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又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说它难回答,难的标准是什么;说它容易回答,易在“没有标准”。在我《新闻采访讲座》最后一讲时,就来讲一讲新闻采访好坏的标准吧!采访的好与坏、成功与失败,是有客观标准的。从我自己的采访实践来说。成功与失败都有几条杠杠。成功的采访是:一、一次到位。不再需要补充采访;二、在写作时呼之即出,不需要再去反复查笔记本,当然核对名字、数字、地点、日期是必  相似文献   

4.
跨入公元2002年,有一个词陡然闯入我们的视线。它就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病历档案”。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接触过它、拥有过它。而说它陌生,是因为恐怕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不会真正地了解它。不仅是因为我们不认识病历上的“天书”,更因为我们曾经甚至无权查看我们自己的病历档案。 《规定》、《条例》引爆“热点” 把“病历”重新“抛”到我们面前的是国家的两项法规。 首先是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它明确指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换句话说,那就是如果医疗机构无法向法院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自己“清白”或没有过错,那它就将承担败诉的责任。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5.
与可口可乐签约完,汇源果汁的创始人、现任董事局主席朱新礼接连3天把自己关在一个山沟里,连手机都扔在办公室。他在回想自己16年来所做的一切。用他自己的话说,这3天自己是麻木的。“我说不上自己是失败还是成功。说成功了,还有这么多网友不高兴、骂我;说失败,咱把这个企业带到现在没有坑害过任何人,不管是就业、果农还是税收,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继足球实现“突破”之后,中国乒乓球又在奥运会优势项目中率先改革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 乒乓球被称为国球。它曾为中华民族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和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在中国体育项目中第一个走上常盛不衰之路,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红旗”,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改革关系着国球未来的命运,因此,中国乒协对改革的要求是: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  相似文献   

7.
保密,还是公开?这是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秘密过多过滥,则其民众知情权必定过少过窄。经过15年的长途跋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开始了“以公开为原则,以保密为例外”的艰难嬗变  相似文献   

8.
从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至今,白驹过隙,一晃就是10年的时间,这在中国的新闻史上只是浪花一朵,但是10年的春秋却使《焦点访谈》栏目创造了中国新闻界舆论监督方面的一个“奇迹”。之所以说它是个“奇迹”,是因为这个“奇迹”真的不容易创造,它难就难在是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社会失范行为进行监督。毫无疑问,《焦点访谈》要监察人的言行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工作纪律,是否符合做人的原则和社会的道德,也就是说要“揭短”,要“亮丑”,而且这“短”,这“丑”,决不是一般的“短”和“丑”,而是事关大局、…  相似文献   

9.
最近报上有条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日本科技厅日前设立了一个新机构——“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它的任务是构筑失败学,即把科技领域里发生的事故和失败搜集起来作为“知识资源”,以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 应该说,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是很聪明的。从失败中学习,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的道理并非只有日本人懂得。但是不羞言失败,并且成立专门机构构筑“失败学”倒是前所未闻。 人生在世,难免失败和失误,也总会多多少少取得成功和成绩。但是人们往往是崇拜、歌颂成功,对失败则是遮遮掩掩,轻描淡写。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自己当年如何“过五…  相似文献   

10.
博览     
马克思恩格斯论公开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公开性的内容可分为三方面: 一、公开报道政治活动。马克思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公开报道政治活动的问题。他指出官僚机构的反公开性:“官僚机构的普遍精神是秘密,是奥秘.”“因此,公开的国家精神及国家的意图,对官僚机构说来就等于出卖它的秘密。”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公社,通过报刊公开公社的除军事问题外的全部会议记录。对这一决定,马克思十分高兴,他详细地记载下有关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固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被打破,改革的过程伴随着疑惑。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课程改革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应试教育”的误区?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一些什么样的未来人才?与之相应的考试制度应该如何变革? 有一位家长曾经非常激烈地反映:“国家搞课程改革我们支持,但说实在话,我们也很害怕,改革不是科学实验,失败了还可以重来。如果不成功,我的孩子岂不成了改革的牺牲品?”三年后的2007年,第一批进入课改的学生将坐到高考的考场上。一个据说来自国家教育部的好消息是:“国家教育部已经明确表示,课改区单独出题,绝不让考生吃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什么时候能实现载入航天?中国人什么时候能登上月球,甚至火星?几乎每一篇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报道都能引起国内外极大的关注。但中国的航天计划一向秘而不宣,即使偶尔有航天局官员透露只言片语,也绝不会做详细解释。科技记者只有从其他途径,寻找这方而的信息。 凭借新闻敏感和英文优势,新华社对外部记者在最近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就发现了一个关于中国空间技术的大“秘密”。美联社说:“新华社的这篇报道提供了中国航天事业接近突破时的最新信息。” 说是“秘密”,其实它就刊登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公开发  相似文献   

13.
发现了情人世界可爱,发现了天才世界可喜,发现真诚才有了世界。摄影记者可以不是天才,但必须是真诚的人。 1987年8月,已经小有名气的郭建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名为“一个摄影记者的起点”的影展。展览方式很独特,100张照片,全是抓拍,全是黑白,全未剪裁,照片下还贴着好几张小样片。他在告诉观众他创作过程的同时,也真诚地将成功与失败连同他自己展示出来,仅此一点就感动了读者。曾有文章写到,“他忙于同时间争吵,真诚与时代交谈,追求与历史同存。”影展是28岁的郭建设的结束,这之后,他把自己深深地沉了下去,开始了新的思考与追求。五年并不是一瞬。这是一堆沉重的日子。他说:“我累就累在非这样干不可。”他把这几年的获奖作品和证书整理成册,投送到中国摄影艺术金  相似文献   

14.
似乎近代中国对民众公开进行英语教育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但民众对英语却有着强烈的反感心理,使英语教育受到阻碍。这是因为清朝民众对英国侵略者的仇恨、对正规科举制度的执着与热情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英语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15.
最近报上有条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日本科技厅日前设立了一个新机构——“活动失败知识研究会”。它的任务是构筑失败学,即把科技领域里发生的事故和失败搜集起来作为“知识资源”,以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 应该说,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是很聪明的。从失败中学习,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的道理并非只有日本人懂得。但是不羞言失败,并且成立专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布鲁塞尔记者杜平采写的《欧共体决定立即恢复同中国的关系》,是一条内容重要、捕捉及时、报道准确丰满、写作简练的好新闻。说内容重要,是因为这一消息清楚地表明,西方国家对中国施行的所谓“制裁”已给自身带来损害而不得不宣告失败;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在“六·四”风波之后,政治、经济日益稳定,国际影响日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记者》约稿,说是在农村改革中,人民日报的宣传还是旗帜鲜明的,要我谈点体会。好象这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惯例,某事成功了,记者来采访,总要问:“你有些什么体会?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是失败的呢?也该有所体会吧。我想到“农业学大寨”,这个持续十年之久的宣传,在人民日报大部时间也是我主持的,它给农村带来的不良后果,已为历史所证明。两段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营报》的“与老板对话”栏目,已经开办了近四年,在当前新闻界的众多“谈话”栏目中算得上成功者之一。 创意超前 说到“与老板对话”这个栏目的成功之处,必须要先说它的创意。一个栏目,如果创意成功,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在“与老板对话”这个栏目上,创意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其创意的成功有这样几点。 首先,它抓住了“对话”即将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新闻表现形式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俗话说:“久病成医。”说的是经常生病吃药多了,积累了经验自己也会看病了。写稿投稿也是这样。两位通讯员同时起步,有一个很快成熟起来,稿件经常见报,成了优秀通讯员;有一个则一个劲地写,始终没有见报,探其“奥秘”在于:在一次成功或失败面前善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这方面,我有切身体会。刚搞报道时,我劲头特别大,白天采访,晚上写稿,一连写了80多篇还没见报,我也不气馁,希望自己的毅力和恒心能感动“上帝”。我的宣传科长是一位“老新闻”,有一天,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搞报道单有热情还不够,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如果自已的稿子见报了,你想一想,编辑为什么百里挑一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开始,中国的“福利大厦”日渐坍塌。它的瓦解,不仅来自于市场化浪潮对其地基的侵蚀,也来自于不断推进的改革过程效果上的抽走砖瓦。我们需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福利大厦”?在2005年开始的市场化反思中,它的每一个构件被纳入政府和民众的重新检视之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低保……2006年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定义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中国未来的福利制度由此有了新的设计理念。因此,或可以把2006年视为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