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月光曲》这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动人故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①贝多芬为什么会亲自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②贝多芬弹的《月光曲》是怎样美妙,竞使兄妹俩听得如痴如醉?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问题,对于领悟中心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通用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的《月光曲》,讲的是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文章意境深邃、感情含蓄、联想丰富、词句优美。下面就《月光曲》的备课,择要谈几点想法。一要理清课文脉络。我们在备课时很容易了解到,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这是课文叙述的一条线索。但课文还有另一条叙述的线索:贝多芬散步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走近茅屋,听到了兄妹的谈话。“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3.
<正>在许多中国孩子的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贝多芬月夜散步,听见一位十六七岁的盲姑娘——鞋匠的妹妹——在弹自己的曲子。他进门,看见月光与大海,便即兴为鞋匠兄妹弹了一首曲子,二位陶醉后,他自己跑回去,花一夜时间记录了曲子,名曰《月光曲》。在另一个现实世界里,贝多芬从没有写过《月光曲》这玩意儿。31岁那年,他写了《升  相似文献   

4.
《月光曲》描绘了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优美传说,感情丰富而有变化。学生较难理解。教学本文,让学生了解这首钢琴曲的谱写过程。分辨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固然重要,然而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一曲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月光曲》这首曲子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意境和感情?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只有弄懂这些问题,学生才能了解音乐家的高  相似文献   

5.
师:《月光曲》是贝多芬在茅屋里弹的第二首曲子。这首曲子的产生与贝多芬眼前的人和景有什么关系呢?请仔细读读第二节到第七节,体会体会。  相似文献   

6.
在观摩一堂《月光曲》的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教学片段给了我许多的启迪,感触颇多。教学片段之一:教师出示语段———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激动地说:“①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议这段话后,随即安排了引读的环节:盲姑娘激动地  相似文献   

7.
生:学生在《月光曲》优美的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准备上课。师:同学们,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静下心来,听一听,想一想。生:这是贝多芬的《月光曲》。师:对!这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奏鸣曲》。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并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1.学生听写词语:传说、谱写、盲姑娘、蜡烛、琴键、清幽。2.学生自由说话:从听写的词语中选用一个或几个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机点评。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相似文献   

9.
王文丽这一节课的教学在落实新课标精神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不少值得品评的闪光点。1.既有整体把握,又有局部品味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王老师一开始就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抓住牛鼻子,层层递进地探索:几次弹曲?———哪次是月光曲?———三次弹曲有什么不同?———三次弹曲有什么联系?居高临下地抓住了全文的主线、重点。王老师在抓整体的同时注意局部突破,如体会穷兄妹俩的对话,品读盲姑娘“弹得多纯熟啊……”,体味贝多芬要“再弹一曲”的情感,既理顺了贝多芬即兴演奏《月光曲》的来龙去脉,又揭示了贝多芬听曲…  相似文献   

10.
在观摩《月光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教学片段给我许多的启迪,感触颇多。教学片段之一:教师出示语段———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激动地说:“①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议这段话后,随即安排了引读的几节:盲姑娘激动地说———盲姑娘惊喜地说———盲姑娘赞美地说———盲姑娘喜出望外地说———教学片段之二:第一课时即将结束,教师再次让学生欣赏《月光曲》,边听边想,边听边写:“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综观教学片段之一,教师可谓动足了脑筋,调换叙述部分“说”的修饰状语,创设多种…  相似文献   

11.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理解这一自然段。不仅能感受《月光曲》这一名曲的内容和意境。更能理解贝多芬给兄妹俩带来的温馨的人间至爱。  相似文献   

12.
1.多方引导,促进思考 《月光曲》一文着重叙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反映了他的创作感情逐步深化的历程。课文条理很清楚,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认真读一遍课文,很快就能把故事情节叙述出来。但贝多芬的感情变化,即他创作《月光曲》的直接缘由,课文没有具体的阐述。抓住教材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首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教师可以以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昕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而且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时,会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画图背书     
背书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特别是写景的课文,没有故事情节,背起来就更困难了。我本来很怕背写景的课文,可是,自从我五年级下学期摸索出了“画图背书”法以后,就再也不怕背诵写景的课文了。那一次,学习完了《月光曲》后,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最后三个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第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屋内的情景,第二个自然段是皮鞋匠在听贝多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第三个自然段是贝多芬记下《月光曲》。其中第二个自然段最长,背起来也最吃力,该怎么背呢?开始时,我一句一句地…  相似文献   

14.
杨海英 《青海教育》2001,(12):28-29
《月光曲》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贝 多 芬 的《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这篇课文生动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是一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按教学要求及特点,本课教材简析如下: 一、渗透学法及时训练 《月光曲》这一课虽然是用故事形式介绍了《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但是事件的背后含义深刻,情感极浓,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感情,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体会人物感情作为重点,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明确人物语言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15.
《月光曲》(第十一册9课)这篇讲读课文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它记叙了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经过,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相似文献   

16.
这次教学竞赛,我要上的是第26课《月光曲》(人教版六上)。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几段,特别是感悟《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上。我该怎样设计才能上出新意呢?  相似文献   

17.
1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月光曲》这课,老师可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老师问:"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是谁谱写的?"学生逐一答后,在屏幕上出现月光曲三个字及打出贝多芬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贝多芬,德国著名作曲家.他从小随父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及作曲.自28岁起,贝多芬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却一直隐忍着这种致命的打击,坚持指挥、作曲,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一幅图片,几句颇有感情能勾起悬念的开场白,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月光曲》是一篇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传说故事。文章词章精美,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我在教学《月光曲》时大体是这样安排的:一、体察学情,整体把握教学进程《月光曲》是一篇难教难学的课文,其意境深幽。我在教学此课时,加强了预习,并合理引导。教学伊始,我设计了“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旨在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深浅。学生提出了如下一些颇  相似文献   

19.
这次教学竞赛,我要上的是第26课《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教  相似文献   

20.
黄桂林 《湖北教育》2003,(11):34-36
教学案例 阅读《月光曲》,一教师抓住《月光曲》这首曲子产生的背景、兄妹俩的想像与《月光曲》的关系,引导细读深究。 师:《月光曲》这首曲子的产生与贝多芬眼前的兄妹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细细地从第2节读到第7节,从中体会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