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否定之否定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总是在不断被否定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学前课程改革也经过了否定之否定历程,即从分科课程→主题综合课程→五大领域课程→主题网络课程。分析总结这一历程,理清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发展脉络,可以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加深理解学前课程改革的进步,有助于他们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提高改革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提升课程实施的水平,从而更加接近理想课程。一、分科课程20世纪50~60年代,学前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分科课程。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坚信让幼儿获得系统的知识十分重要和必要;坚信幼儿教…  相似文献   

2.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决定性环节。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说明,只有否定才能将各个依次更替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开放大学是广播电视大学自身否定的结果。开放大学要高于并强于电大,需要加强自我意识,从电大波浪式前进的印迹中领悟到否定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要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开放的课程要有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及有关文章所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进行综述后,多层次论证了:“A--↑A-A”和“-↑A-A--↑A”,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4.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基本规律之一,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中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这个基本概念,对于掌握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侧重探讨“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中国教师教育思想的演进遵循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从学习日本形成封闭式教师教育思想起,先后经历了学习美国形成开放式教师教育思想、"以俄为师"形成封闭式教师教育思想以及当前开放式教师教育思想等阶段,体现了思想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逻辑。教师教育思想的"否定之否定"发展历程,反映了教育界对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教师教育思想"中国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哲学思维根本不同于实证思维。否定之否定是否具备辩证唯物论品格,无法且不应当用实证思维来分析,只应用哲学思维来探究。在哲学思维的视野内,事物发展无不是由矛盾潜在、经矛盾展开、到矛盾解决所构成的后者否定前者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品格,获得着生物繁衍领域的支持。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作为开放的系统,其动力在于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其肯定阶段毫无神秘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唯物论品格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7.
刘电芝 《早期教育》2005,(5):i001-i001
在课程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将新课程与原有课程人为割裂的现象。其实,辨证的否定要求新课程在对原有课程批判的同时要有继承。新课程要以原有课程为基础,把原有课程作为新的课程资源和对话的对象,不断挖掘原有课程中可以利用的东西,努力实现原有课程的发展与完善,丰富新课程的历史内涵,保持课程发展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8.
英语的否定     
否定是关于陈述句中个别词语或整个陈述的否定过程和结果。否定可分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语义否定是否定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即否定句子的真值条件。而语用否定指的是对语句的适宜条件的否定,否定的是语句的隐含意义或言外之意,即非真值的意义。它是利用语境手段而实现的否定,其实现的过程需要人类的认知参与。在日常话语中,语义否定往往结合使用语用否定.使话语意义更加确定、完善、丰满。  相似文献   

9.
英语否定上有全部否定与部分否定之分,存在不带否定或半否定词组表达的否定意义以及否定的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指三个相邻事物或事物的自然发展阶段,而是指矛盾从潜在状态到矛盾的展开、对立尖锐化阶段,再到矛盾的解决、产生新事物这一必然过程和发展趋势;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人类历史运动中表现为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为异化的产生和异化的扬弃,表现为"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和确立"有个性的个人";否定性的辩证法生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本身就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否定性辩证法以实践观为基础,并同历史观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也不同于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从2001年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不觉我们已走过五年的历程。五年中,我们有过兴奋,也有过困惑;有过心灵的冲撞,也有过自我否定的痛苦。播撤下汗水和泪水,我们也一定会有无尽的感慨与收获。为更好地回顾实验历程,总结实验经验,本刊选择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进行了调研,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以及个人访谈,我们感受到一种激情在荡漾,许多思想在燃烧。让我们共同品味他们的酸甜苦辣,共同分享他们的困惑与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否定之否定”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的提法及其表述具有非科学性。在普遍性的视野内 ,“肯定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而且还至少具有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所不具有的三项独有功能,即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的科学说明,是对事物发展的重复性和周期性的合理解释,是解开一系列哲学悖论之谜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我国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在谈到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时,常使用“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实际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本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来都没有提出过狭隘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命题。在否定之否定过程中,辨证否定次数的多少,并不取决于人们这样那样的主观认定,而是取决于处于实际运动中的事物本身。辨证否定的次数的多少因客观事物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而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张毓 《天中学刊》2004,19(4):84-85
肯定与否定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英语的否定与不否定形式相当繁杂,分析英语中否定与不否定的现象,有助于正确地翻译。  相似文献   

16.
本从否定手段人手考察间接否定答话体现出的策略。从广义上来说,直接否定和间接否定是两大类语用策略;从狭义来说,每一种具体的否定手段也就是一种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日常交际中充满了语用否定。语用否定缺失否定之词,却表达一种隐含否定意义。本文运用顺应理论来解释和理解语用否定,结论是只要听话人对物理世界、社会因素和心理世界的相关因素做出顺应,就会理解语用否定隐含的否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纵向梳理和分析20多年来我国学前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实践及其所蕴涵的价值取向,讨论了我国学前课程改革的总体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否定观念是客观世界否定性本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否定范畴则是否定观念在语言中的投射;否定和肯定相生相伴。本文分析了它们的联系与差异,从而凸显出汉语否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否定形式多种多样,作为一种特殊的否定形式,含蓄否定是不容被忽视的,本着重论述英语中含蓄否定的表达方法,以供英语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