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息怒!     
愤怒是指一个人遭到挫折失败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这种情绪有程度的不同,从轻微不满、生气、恼怒到大怒、暴怒。愤怒属于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情绪易冲动是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即使是最温顺的孩子有时也会发脾气。然而,容易愤怒是一种不良情绪习惯,孩子经常发脾气,不利于形成良好稳定的情绪习惯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让孩子们学会合理地控制不良情绪,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此,我在对儿子的教育中颇有体会。  相似文献   

2.
常听到老师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经不起挫折和考验,输不起。又不时地听到家长说:我家小孩“输不起”,在游戏中输了,便不认输、发脾气,甚至退出不再玩;画没画好,就把辛辛苦苦画了很久的画一下就撕碎。主持:培养孩子承受挫败的容忍力,让孩子拥有一份“输得起”的精神,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抗逆力”,使他日后在遇到挫折时不容易跌倒,以正面、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输得起”的精神呢?看看以下几位家长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结果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家长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导致孩子的快乐不翼而飞。因此,很多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应该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丽萍 《考试周刊》2009,(30):223-223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老师和父母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和父母意识到应该给孩子进行AQ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5.
许多父母都有类似的梦魇,孩子到了玩具商店,着魔似地的要东要西,一旦你不顺从他的要求,孩子便赖在地上,大哭大叫,极尽所能的令你难堪,任凭你软硬兼施、好话说尽(如果不是在公共场合,早就一巴掌下去),也是无用,最后要不就是不欢而散、扯手拉耳朵地离开现场,要不就俯首投降、心不甘情不愿地任凭勒索。这里提供父母们几个简单的观念及做法。首先,当孩子发脾气时,你要让他明白“他是可以发脾气的”,你也必须接纳“发脾气的孩子”,目的是要孩子明白,情绪是他的朋友,而非敌人,也要引导孩子接纳“发脾气的自己”或“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社会的孩子常常不知该如何对待挫折。有的孩子平时一帆风顺惯了,一旦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不知该怎么办好。更有甚者,因为不能正确地看待挫折,而酿成了悲剧。因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本文中就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谈谈挫折教育的实施方法。现在,我们会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孩子由于被老师或父母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某人在工作中因与人争吵感到委屈后就跳河自尽……这些事件都发生  相似文献   

7.
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  相似文献   

8.
“我家辉辉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他就会把图画纸一张张撕破,甚至还大发脾气。“”儿子珉珉一遇到不会做的算术题就说‘我不会做’,非要爸爸帮他做不可。”今天请来聊天的这几位妈妈,她们的孩子都有过类似的情况“。挫折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我们建议不妨让孩子受点儿挫折。”她们这样说。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我的孩子给他东西时,他不会说声谢谢?""为什么我的孩子老是自以为了不起,对别人跟他说的话都敷衍了事?""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可以找到很多借口,把过错推给别人?"要孩子改变处理强烈情绪的方式,不是件易事;尤其当他们已经习惯面对挫折就大发脾气时,就更不用说了.怎样让坏脾气的孩子学会心平气和,成为受人喜爱的孩子呢?那就得先从让孩子学习谦虚与克制开始做起,为坏脾气找个出口.  相似文献   

10.
<正>挫折教育,就是指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定关于挫折的情境,让孩子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砺,经历挫折及失败的体验,以此培养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挫折中得到磨炼,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本质所在。一、挫折教育存在的误区(一)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我们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为孩子创造挫折,不要误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挫折无处不在,关键是遇到挫折该如何处理。然而有些家长却忽视了现实情况,看到当今的孩子经不起挫折,把原因归结于孩子吃苦太少,于是,家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园的运动会上总有一些竞赛性的游戏项目。既然是竞赛性的,就必然有赢家也有输家。赢的幼儿和其家长满心欢喜,而输的幼儿则噘着小嘴,或是哭着向家长发脾气,弄得家长也不高兴,对孩子说:“我们下次不参加了。”我认为孩子的输赢本身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懂得如何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当孩子在比赛中输了,家长应适时地给孩子以关心和鼓励,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下次做得更好,使孩子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自  相似文献   

12.
张雪晶 《辅导员》2012,(18):66-67
提到挫折,人们就条件反射似的远离,更准确的说是选择逃避,不但想自己逃避,更竭尽全力让自己最亲的人远离,特别是当代的父母,把孩子视为宝贝,用各种方法让孩子远离挫折,只想让孩子享受风雨无阻的幸福生活。其实这样过分的做法、消极的逃避,不但没有让孩子远离挫折,而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削弱了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势必让孩子经历更大的挫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讲座来改变家长的认识,另一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给学生设计、创造经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接触社会的起点.这里的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颇具挑战性的全新的生活。孩子不但要学习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待人接物。而且还要全面地学习知识.因此.孩子经常有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时候。在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常常会见到孩子面对挫折.心情极其恶劣:或哭泣。或发脾气,或退缩……每当看到孩子们出现这样的状况。我都很着急,也意识到失败是过集体生活的孩子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幼儿挫折教育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挫折感容易发生在那些从小娇生惯养、意志软弱、独立性差、个性发展有偏差的人身上。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或创设一些困境,教孩子独自去面对,去战胜,让孩子在困难中经受磨练、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培养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15.
朱淑益 《考试周刊》2013,(56):190-190
<正>挫折商(Adversity Quotient)通常指人们面对逆境或挫折时,掌握面对挫折、转化逆境的能力,一般称为逆境商或挫折商,也简称AQ。它是衡量人在面对逆境和挫折时控制情绪的能力。高挫折商的人面对逆境时,不会退缩,始终保持高昂向上的士气,把逆境当做激励前进的推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现代幼儿家庭生活水平一般较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较优越,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如何提高孩子面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解决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两者关系密切。挫折情境导致挫折感受。挫折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包括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也有不同的表现。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想要玩具,妈妈却把它收起来了;或者他想吃肯德基,妈妈不允许,这些都可能导致他有受挫折的感受。面对挫折时,年幼的孩子通常是以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一直是被遗忘的角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过分依赖成人、任性、胆怯的行为。而幼儿的抗挫折能力缺失对幼儿的一生都产生消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幼儿抗挫折能力弱的原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挫折教育策略,提倡适度的挫折教育,在自然情境中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8.
潘巍巍 《教师》2014,(10):15-15
发脾气是愤怒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发脾气是一种常见现象,尤其是3~6岁正处于第一生理反抗期的幼儿,最喜欢用发脾气的办法来表示独立愿望和反抗意识。暑期家访中,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在家稍有不满就大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为什么会像小炮弹一样一点就爆?是什么让孩子变成"小愤青"?笔者就幼儿爱发脾气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一、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脆弱的主要成因1.家长的过分保护和宠爱是主导原因孩子处于发展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护理,这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活动和锻炼。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创新教法,巧设意境,注意让学生独立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二)要改革家长包办孩子一切的封闭式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长的素养,发挥家庭教育特殊作用当前我国“二合一”或“四合一”的家庭较多。这些家庭的成年人将自己的几乎全部业余精神都投入到了一个孩子身上,只怕累着孩子,苦着孩子,总是护着孩子,造成孩子处在无挫折的真空环…  相似文献   

20.
问:我的女儿4岁了,已上幼儿园。也许是我怀她时有段时间心情比较郁闷烦躁,或者是从小宠爱她的原因,现在小小年龄的她,动辄就哭闹、发脾气,和小朋友在一起时,也时不时流露焦躁、性急、自卑的情绪。每每看到孩子这个样子,我心里总是充满了自责。请问,有没有办法让孩子变得快乐一些? 答:你的估计是对的。但也不必过分自责,孩子小,性格尚未完全定型,请抓紧时间,积极的将健康情绪注入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变得快乐起来。 1.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