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对贫困生进行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并寻求对策。本文试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调查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以探求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贫困生是高校内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经济困难外,还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可划分为积极的心理特点和消极的心理特点。高校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关爱学生,培育自立自强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艰苦奋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从青海省高校贫困生问题出发,分析贫困生问题带给学校、社会、家庭及贫困生自身的压力,指出贫困生问题终究是一个社会和教育公平问题,提出减少贫困生压力需从招生、贷款、助学多渠道努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持续扩招和告别了公费制,高校中贫困家庭学生的数量有较大增长。据统计,目前全国普通高校近1200万在校生中,贫困家庭学生约占20%,人数在240万左右。贫困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承受着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对贫困生进行帮助、引导、教育,不仅关系到贫困生的成长成才,对于高校的稳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物质帮困是做好贫困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心理调适是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切八点及几个适用有效的教育对策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做好高扳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84名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调查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2人,干预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适应、心理应激的正确应对、人际交往训练等),先后分别用SCL-90测试其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由此探索贫困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构建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大学贫困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贫困生人数增长很快,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成了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枝贫困生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剖析,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对策,指出,“物质上扶贫,精神上扶志”,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贫困生问题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并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仅是高校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党和国家非常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完善和落实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对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工作要注重"双解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分析高校贫困生、贫困生扶助工作现状出发,以全新的理念提出了做好贫困生工作的策略,即必须做到贫困生经济和心理“双解困”,并详细阐述了做好“双解困”的具体方法,对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西部高校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贫困生,这部分学生的思想状况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准确把握贫困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有效开展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西部高校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脱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的心理解困更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采取各项可行措施,切实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误区、走向成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实施的一项举措。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脱贫攻坚效果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但现实中的精准扶贫因客观及主观原因的多元化及复杂性,而可能面临脱贫与返贫的交替性困境,如何评价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成效,不论是政府或是学界都应有较为客观的指标或体系。目前不少研究或落地政策在评价脱贫时,往往将实时实地的入学率或受教育程度作为指标,而忽视了可能导致其返贫的代际教育能力、教育投入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氛围问题。因此,本文尝试从社会学理论视角,构建扶贫脱贫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尽管我国农村扶贫资金在逐年增加,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总量也在逐年减少,但随着贫困标准的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却在不断减慢,扶贫效率渐低。本实证研究显示,初中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可促进农村扶贫效率的提高,其中中专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对提高农村扶贫效率的实际贡献值最大,贡献值其次的是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教育反贫困政策的完善,提高农村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对贫困的内涵进行了再认识与辨证思考,强调要克服只从经济层面单向度地理解贫困,贫困的本质及其造成贫困的决定性因素是贫困者“头脑中的贫困”。高校也应从精神和思想层面对高校大学生“贫困”群体进行再认识,正视存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头脑中的贫困”现象。“扶贫先扶志”,相对于经济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头脑中的贫困”更应该值得我们关注。从“经济扶贫”到“教育治贫”就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先飞”意识;做好开发式能力资助,帮助贫困生“丰满羽翼”;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培养贫  相似文献   

14.
把握心理特点 做好贫困大学生精神解困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致贫原因的多样性,经济上的压力、周围人群的态度等都可能使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发生变化。把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注重“精神解困”是贫困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The global rise of a neoliberal ‘new politics of parenting’ discursively constructs parents in poverty as the reason for, and remedy to, child poverty. This allow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ECEC) to become a key policy lever by using human technologies to intervene in and regulate the lives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poverty.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uptake of this policy locally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30 ECEC practitioners in three locations across England. The interviews suggested that the neoliberal discursive formation of child poverty as a problem of the poor themselves had symbolic power and was a view shared by most of the interviewees. This appeared to restrict their thinking and action, shaping a limited engagement with parents in poverty. Delivering curricular requirements was seen to further delimit practitioners’ practices with children in poverty by reducing their poverty sensitivity. Although this is a small study, its findings may be of value in questioning neoliberal logic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are considered critically.  相似文献   

16.
实现发展权利,是与反贫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如何尽可能公平地分享全球化的成果,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也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首要任务;反贫困并不是简单的救济行动,而要求在国内国际两个层面推进改革,提高穷人摆脱贫困的能力;而在减贫能力供给不足的地方,势必存在某些制度性的缺陷,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城乡二元分割,主要是城乡居民所享受的权利悬殊。农民集约使用土地的主体权利贫困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最直观的是社会权贫困,最核心的是土地财产权贫困,最重要的是公共产品分享权贫困。促进农村土地集约使用,必须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完善农民的主体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rgues that many internationally financed literacy programs do not sufficiently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important daily life issues of the learners, including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that may hinder learning, or of children–parent–society interactions that may improve learning. As a result, many programs have become synonymous with increased supply of a low-quality education. Often, these programs address almost exclusively Education for All (EFA) international policy targets, without sufficiently addressing other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s, as defined by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 This paper further contends that approaches that would generate the greatest effects within an EFA-perspective may not be the best way to alleviate poverty within a MDGs-perspective.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a women's literacy program in Senegal, this paper proposes to look at needs within an MDG perspective, and to use multi-pronged and 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intervene in sectors where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impact is the greatest.  相似文献   

19.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high levels of poverty and low education outcomes have prompted interventions aimed at raising literacy levels in communities characterised by poverty within Kenya, as in other countries. However, interventions aimed at improving literacy only in the languages of instruction (LOI) may not be the best option for students who speak mother tongues (MT) different from the school's LOI.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framework is used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of parent-produced MT materials to be low-cost entry points into early-grade literacy for one resource-poor Kenyan school. It demonstrates that factors related to poverty strongly impact that potential.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贫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变动无疑是影响城市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理论上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动首先影响到各产业、各行业之间的劳动力数量及其构成,并进而对居民的收入结构产生影响,不同收入者表现出不同的贫困发生概率;但就现实情况而言,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贫困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我国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贫困的作用过程就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