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怀斌 《垂钓》2006,6(3):44-45
上文谈了浮标的标脚,我的一些观点有些人可能一时难以接受,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与钓鱼人的习惯和情感有关:对一支特定标脚的浮标,有人用的时间长了,就能熟能生巧,换一个标脚就有可能用得不顺手,不管是从鱼讯的识别还是从情感上都感到别扭,特别是离开了自己用惯的那支标,有时简直就没法钓鱼了。确实,对一位经验性钓手来说,熟悉一支标太重要了。这里所说的熟悉一支浮标就是说钓者凭经验掌握一支标的自身语言,并在反复的实际垂钓中体会浮标语言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垂钓》2006,6(11):12-13
自悬坠钓法诞生以来,与浮标相关的话题就一直绵绵不断。做标的用标的似乎都在给浮标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今,随着悬坠钓法在国内迅速发展,更多的人开始以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来探讨浮标。于是有人提出:离开鱼谈浮标纯属空谈,离开鱼而谈浮标的调钓更是不切实际。从表面上看,这个道理很浅显,但实际上若想参透其中的奥妙确实要花费一番苦心,尤其是关于浮标的调钓。对于一个拥有多年悬坠钓经验的钓者而言,他在下竿之前就已经在脑海中跳出一种惯性的调钓方式,并依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而对一个初探悬坠钓法的钓者来说,他好像总在钓不到鱼时怀疑自己的浮标到底调得对不对、钓得对不对,所以这就需要扎实的理论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亚明 《垂钓》2013,(9):52-53
浮标是我们钓鱼人判断鱼儿是否咬钩和感知分析水下鱼情的重要工具,人们形象地把它比作钓鱼人的眼睛。所以钓鱼人须对浮标有一个科学理性的认识,针对千般万化的鱼情正确地选择浮标,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标相,及时提竿中鱼。  相似文献   

4.
张铨 《垂钓》2010,(2):30-31
钓鱼之前,我们都会对浮标设定一个调目。可你知道这调目是根据什么调出来的吗?假定你要调整一支浮标,你知道该将它调几目钓几目合适吗?  相似文献   

5.
管察 《钓鱼》2009,(19):20-21
很难想象,没有拉饵,没有浮标怎么钓快鱼?从1998年第四届“钓王杯”和第十六届全国钓鱼比赛开始,拉饵成为钓快鱼必须掌握的技术。然而拉饵轻,在浮标由桐木、塑料、芦苇和孔雀翎制造而要让它反应饵重变化和准确表达鱼讯,是不能不注意标央和标脚长度的。这也是早期浮标的标夹多6~8目、长9~11厘米;标脚控制在7厘米以内,按调4钓2操作的原因。调4钓2是针对底层鱼的,随着拉饵出现,钓鱼人对线组的运动、饵重与浮标的配合更加重视了。  相似文献   

6.
程宁 《垂钓》2002,2(3):27-28
平静的水面上,小小的标尖静静地矗立着。突然间。彩色的视标从水下缓缓升起,钓鱼人的心一下子收紧了。扬竿中鱼后,那种愉悦、那种高兴,会释放到全身每一根神经。  相似文献   

7.
马建华  李淑梅 《钓鱼》2007,(10X):32-33
(三)浮标定位后的鱼讯特点 1.浮标下行到钓目稳定后,如果长时间一点动作都没有,排除调钓不合理或线组、钩饵较大等因素造成钓组过于迟钝外,则说明钓点内无鱼,此时应该换饵重抛加强诱鱼,如果选位不合理应及时更换钓位。如果钓点内有鱼,鱼的游动或试饵引起的水流运动会使浮标出现不到半目的上下起伏,这时应该随时做好扬竿准备,当发现浮标稍微上顶后突然下顿,应立即扬竿,这种情况中鱼率最高,也是最标准的底钓鱼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程宁 《垂钓》2002,2(1):31-33
手竿钓鲫中,鱼吃底饵时浮标会表达出以下三种标准的鱼讯语言:1.下顿。静止中的浮标突然瞬间下顿.浮标下顿的力道似乎很大,但下顿量很小,一般在一目(10毫米)左右.有时甚至只出现三四毫米的下顿。2.上浮下顿。静止中的浮标突然缓缓上浮,但浮起四五毫米甚至只浮起两三毫米突然又掉头向下转变为下顿,其下顿量很小.但很有力。3.送标。静止中的浮标突然平缓而持续地上浮,上浮量在两三目到五六目之间,有时会达到七八目甚至把浮标送倒为止。以上三种浮标的鱼讯语言是钓底层鲫鱼时,浮标定讯语言中最常见的、也是广大钓鲫爱好者最喜欢看到的浮标语言。有经验的钓友基本都能把握住这三种中鱼的机会,并从中获得极大的观标乐趣。然而对初学钓鲫的朋友来说,要想掌握这三种浮标语言,并非轻易就能做到的,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只有当判断准确,手眼配合默契,动作敏捷,提竿速度和力度配合得都很合理时,才能享受到这种妙不可言的中鱼感觉。  相似文献   

9.
程宁 《垂钓》2002,2(2):30-31
每当浮标缓缓送起半目,你企盼它被彻底摧垮而放松警惕时,它却突然顿了下去,打你一个措手不及。当你总结了前次的教训,看到浮标慢慢送起,心想着这次看谁耗得过谁时,浮标却又根本没等送到半目就掉头顿了下去,你又一次被它欺骗了。  相似文献   

10.
胡宝群 《垂钓》2005,5(7):27-27
当我们在钓组上挂上饵团后抛入水中后,浮标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动作,通常来说,浮标的动作过程会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浮标站立、浮标稍停顿和浮标下沉到钓目不动,三个阶段中,浮标的不同状态肯定对鱼就饵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萧竹 《垂钓》2008,8(10):50-50
从浮标翻身直至到达钓园,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鱼讯,我们称之为行程鱼讯。对于主打行程鱼讯的钓法,钓友们称之为钓行程或钓截杀。然而,主钓行程必须要选一支能够充分体现行程鱼讯的浮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粱。  相似文献   

12.
李歌 《垂钓》2006,6(3):4-6
二、动态剩余浮力 有人说,钓鱼人运用的不局限于重浮力平衡原理,这话我理解!动态剩余浮力,实际所指应是系统的动态上牵制力(反弹趋势),它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最终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只可意会而难以量化言传……  相似文献   

13.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上,关于如何调标的话题层出不穷,有的标题是"还在空军?调标你差了一步",也有的冠以"老手都这么调标,鱼获翻一倍",还有"教给你最佳的调标方法,拉到你手软"等。如果我们把这类文章都一竿子打死,称之为"标题党",确实有武断之嫌,但大多数这类文章确实没有太多营养,尤其是其中多数文章都习惯把一种调钓方法强调成唯一的调钓法,明显有误导之嫌,对新手尤其不负责。  相似文献   

15.
谷晓林 《垂钓》2007,7(3):26-27
滑鱼真实的入口动作对比生口鱼来说更加快速、隐蔽。有经验的钓手常会提到滑阴和停顿,类似这样微弱而短暂的鱼讯,如何能使其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就成了浮钓滑鱼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马建华 《钓鱼》2007,(9S):24-25
我曾经在《悬坠钓新解》等几篇文章中谈了我对浮标调整的认识,个人的认识当然自己明白,但写到文字上别人看了是否明白就不得而知了。我始终试图以一种最简洁的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但受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限制,写出来的文章反而可能对其他钓友产生了更大的误导,考虑到这些问题,对浮标调整的话题本来不想再说,  相似文献   

17.
吴延明 《钓鱼》2008,(22):22-23
在利用浮标钓组未钓鱼时,鱼吃饵钩(有时还有碰线)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会及时通过子线、钻坠和直立于水中的水线(母线)传导于浮标上(这是一组有机的整体和载体),这时浮标就变成了钓鱼人忠实的“雷达”和“报警器”,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向“主人”显示了鱼讯。至于这个鱼讯的多样性和不同的内容,那就要靠钓手自己去观察和解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  相似文献   

18.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19.
李歌 《垂钓》2006,6(2):4-6
本文起草时,先定名为“剩余浮力的当今思考”。等文章写完了,觉得还是换个名比较好。因为自打“剩余浮力”这词儿问世以来,“理论界”好象就从没消停过,围绕它所引起的争论此起彼伏,没完没了。这几年,报刊媒体或网络如果闷了,拿它出来磕打磕打,准能热闹一阵,披挂上阵的各路好手随时踊跃。在池钓“理论界”,“剩余浮力”的名声恐怕算得上是“争议之最”了,但议来议去却还是结论渺茫,甚至越议越悬!致使有些实战派钓友干脆判它个子虚乌有、故弄玄虚的罪名,枪毙了……所以,“题目”关乎俺这破文章的命运,弄不好“内容”会被题目牵连冷遇,冤!尽管“剩余浮力”招牌不太讨人喜欢,然而有人却认为:浮标调来调去还真离不开“剩余浮力”,您信吗?  相似文献   

20.
程宁 《钓鱼》2013,(3):16-17
在钓友中,有些初学“台钓”的钓友,总以为浮标调得越灵越好,钓得也是越灵越好,不知道钓钝通常也是多获鱼的诀窍。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标调钓得过于灵敏,特别是双饵离底时,鱼群游近钓饵后,鱼的腹鳍尾鳍的扇动、刮碰,会使钓饵晃动不止:鱼鳍的扇动还会使钓饵附近的水出现上升涡流和下旋涡流,使浮标一会儿上送一会儿下顿,而且送顿得特别标准,真像鱼吃饵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