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危机进行研究,并对引发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危机的中国传统武术的功能认识不足、中国传统武术传承模式的式微与低效、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缺失等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研究认为若想有效化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危机则必须从重拾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本性、探索与开发中国传统武术的活态传承方式、构建多元化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保护机制等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2.
《少林与太极》2015,(8):17-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涉及传统武术文化因素的中国对外交流方式进行综合解读,用归纳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文化形象塑造进行了探索。文章以文化因素作为切入口,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形象的现状,并归纳概括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形象的基本涵义、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形象的塑造途径;在此基础上,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形象的相关问题加以总结,从理论上提出了塑造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形象的建议,为传统武术在国际上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从哲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进行了反思,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冲击需要我们辨证的去思考,并建议广大青少年通过传统武术这个载体来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对当代武术文化空间所处的境遇进行研究能使中国传统武术更好的融入世界。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当代传统武术所处的文化空间正受到传播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中国武术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在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采取措施对传统武术保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盲区。我们当前还面临着传统武术文化内容的流失,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出现的断层等诸多问题。因此学者有必要对当前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以重视,通过恢复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和重新建造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强调对传统武术经济开发和文化空间进行传承和发展,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当前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把中国传统武术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刘舟 《体育师友》2016,(6):46-48
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存在的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出发,指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现状后继乏力是一个必然现象,但这样状态并不会久远,未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必将和中国经济一样,成为世界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传统武术发展的多个方面总结了传统武术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于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提高了对武术的认识层面并拓宽了研究视域;传统武术的发展应不同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中国文化特色之路;要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就要培养指定传承人,保护他们成为传统武术文化的燃眉之急;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应均衡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武术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有多样性、德与力统一、审美艺术性及道与器统一的特点。体现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哲学观是天人合一观、动静观及气理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思维特征:直观体悟、对比象形、象征性。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短缺的分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较之于其他文化而言,在增强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提高大众的生活文化水平、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等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深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客观与理性地认识其自身价值,由此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到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融进现代社会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态”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文化危机中所做出的积极反应,也是传统文化"自我保护、自我创新"的内在诉求.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要注重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性保护,不能人为地割断传统武术与生态环境及文化整体的关系,要注重传统武术传承的"本真性"、"活态性"及"人本性",真实、全面、活态地保存并延续传统武术的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并要防范"伪传统武术".要加强传统武术的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及传统武术传承的师徒传承制度和"口传心授"方式等传承文化空间保护,尤其传承人是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传统武术的哲学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彬  李艳翎 《体育学刊》2007,14(2):66-68
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化载体,它是物化在武术活动中的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而相比西方体育,中国传统武术有其另外一套话语系统、思想方式、行为方式。我们对当今武术问题的思索,应从“中国文化根系”中吸取武术文化的养料,并寻求传统武术在当代的文明功能。追求身心合一、内在体验的传统武术文化以其独特的文明功能,对于“二元论”思想导致的西方世界现代化困境具有文化补给作用。因为传统武术文化所蕴涵的天人合一观念正可避免西方文化主客二分和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病。  相似文献   

11.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统武术的发掘、传承与发展更应该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重视。烟台被称为“武术之乡”,在以前烟台就有"拳窝子"的美称。烟台螳螂拳、太极拳、形意拳、通背拳等传统武术项目都在烟台地区有着良好的师承与发展。烟台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戚家拳、莱州吴氏太极拳也都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说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烟台还有更多的武术项目、拳种需要我们去发掘、发展、发扬,从而走上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12.
祁家通背拳是一门优秀的传统拳术,其发展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文章对祁家通背拳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以探寻其文化价值。研究发现:祁家通背拳在其发展过程身受着中国传统的兵家思想、美学文化与"三冀文化"的影响,同时其自身也具备了传统的武德文化思想。传统文化寄寓于祁家通背拳之中,同时祁家通背拳又是这些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山西传统武术锦标赛在三晋大地已成功举办了25届,它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武术,促进了山西省传统武术对外交流,更为重要的是继承与保护了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同时也带动了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山西的国际声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研究山西传统武术锦标赛的发展,并对其历史与各个层次的功能价值进行总结,旨在正确指导这个赛事继续蓬勃发展,为山西省的经济腾飞,文化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大武术观"的提出,不仅为武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太极拳的进一步国内国际化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并通过太极拳的教学实践总结对太极拳的传播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太极拳十分重视"内外兼修",遵循"阴阳互济"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因此太极拳的传播要注重太极拳中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元素的传播;其次,太极拳的健身理念和机理符合当今社会和人类的需求,因此传播过程中要抓住太极拳的健康元素;第三,太极拳的技术规范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太极拳传播的载体,因此,适时有度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在不同的人群中传播太极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总之,在"大武术观"的指导下,从多维度的视角去实践太极拳的传播,以让太极拳运动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5.
Tai Ji Quan is considered to be a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a martial art) and comprises various styles that have evolved historically from the Chen, Yang, Wǔ, Wú, and Sun families (schools). Recent simplification of the original classic styles has made Tai Ji Quan easier to adopt in practice. Thus, the traditional legacy of using Tai Ji Quan for self-defense, mindful nurturing of well-being, and fitness enhancement has been expanded to more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s that focus on promo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nhancing general well-being,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being an effective clinical intervention for diverse medical conditions. As the impact of Tai Ji Quan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health continues to grow, there is a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historical impact and current statu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Tai Ji Quan in China, its functional utility, and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f its health benefits, as well as how it has been a vehicle for enhancing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exchanging between East and West.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交流、碰撞,中国武术文化必将显示出其勃勃生机,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体育全球化及其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认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应弘扬的要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练神与练形的和谐统一;培养人的和谐意识;抑其太过的心理保健价值。应抛弃的糟粕为:传统武术蕴涵的交感思维方式;具有巫术神秘色彩的武术传说。  相似文献   

18.
论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术在其整个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与各种不同文化形式和层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影响不仅表现为武术自然地受到传统文化环境性熏陶,还在于习武者学会自觉地运用传统文化规范拳技、阐述拳理、指导实践。同时,武术作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代表,又会对我国的民族精神、文学、戏曲和民俗等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形意拳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见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形意拳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影响山西省形意拳社团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山西省武术运动主管部门制定管理政策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对武术理论与技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它体现了东方民族的性格和智慧。这主要是由它所籍以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环境所决定的。这种超越武术本身的博大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我们只有深入探讨和揭示武术运动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方式,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领会武术文化的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