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早期本土民族的青铜器以极具地域风格的蛮荒气息与质朴形制为醒目特征,其制作及使用历史久远。尤以其中的乐器见证着先秦时期滇人的生活状貌和乐舞情趣。通过撷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器物,在考释与描述实物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印证,试图揭示古滇国乃至云南早期尚已盛行的乐舞活动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2.
按照古白话由微而显、由始附属于文言到终于取而代之的发展线索,古白话词汇可分为露头、发展、成熟三个时期,即秦汉到唐的早期白话(白话挤入书面语)、唐到明的中期白话(白话书面语系统形成)和明到清的晚期白话(白话与文言并存)。  相似文献   

3.
笔者依据现存的嘉庆、道光时期的档案材料分析了这一时期滇铜供应问题,即供应不足和成色低潮,而后者较前者问题更为严重。清廷采取了诸多调剂措施,使得供应数量基本得到了保证,但对于成色低潮问题,始终未能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嘉庆、道光年间云南铜矿呈渐衰之势,自然因素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但其背后官发铜本与产铜成本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及铜务弊端亦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4.
用今人的眼光看伟大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它包含了人类在早期时代(以部落时代为主)的生存价值观,尽管人本思想是其主流,但宿命论的生存观念在史诗中也得以体现,构成史诗生存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格萨尔王传》中以雄狮大王格萨尔为中心的各色人物,无不生存在宿命论的人生观念当中,宿命论在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体现,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史诗《格萨尔王传》生存价值观蕴含了许多宿命论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追溯法无疑是《俄狄浦斯王》最显著、使用最完整的艺术手法。但是使《俄狄浦斯王》主题深化的手法却是反讽和宗教文化。这两种手法的使用使剧本的英雄主题更加深刻,人物更符合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曾侯乙墓编钟在中国古代艺术与科技的成就的阐述,从曾侯乙墓编钟与各方面的辉煌成就是铜录山古铜矿在我国先秦青铜文化发展中的贡献的具体表现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明代大礼议是明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以张璁、桂萼为代表的新锐改革派最终战胜了以杨廷和为首的阁老派.随后,改革派继续在王守仁思想指导下推行了嘉靖改革.  相似文献   

8.
出自湖南湘中地区的当代花鸟画家王憨山的艺术风格集“土气”、“大气”、“才气”、“文气”于一身,其艺术风格与湖湘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王鹏运《庚子秋词·渔歌子》一词作出进一步笺释,指出此词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了珍妃之死的真相以及珍妃的高洁品格,这也正是《庚子秋词·渔歌子》的"词史"品格所在。以令词之短小篇幅,而能蕴含如此丰富深沉的历史内容,实为罕见,这体现了王鹏运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清刚、正直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神秘古谶李氏当王推动了汉字文化圈李氏政权的建立。众多的李氏政权促进了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交流与发展,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结合董仲舒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兼及儒家对于王道起源的认识,对刘泽华先生提出的"王体道"、"道由王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王道是儒家一贯的仁政主张,即孟子所说的以仁政统一天下、平治天下的政治理想。董仲舒认为王道起源于天道,天道是本质是《春秋繁露》中反复论说的"仁"的精神,而"仁"与"民意"、"民心"密不可分,因此,君主须仿效天道以行政事,"保民而王"才会持久地拥有王权并使之具有合法性。据此可以认为,对"王体道"的正确理解应该是王体会天道、效法天道,而不是道出于王,王占有道。  相似文献   

12.
古罗马时期整体主义政治眼光的转向,主要体现为对古希腊城邦时期那种建立在公民本位基础上部分与整体完全融合关系的突破。在由城邦国家走向世界帝国的变迁过程中,其各种社会结构的变革为这种转向提供了现实基础,而种族、文化的融合与世界主义思潮的兴起,则为其转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由这种转向所导致的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与后世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希杰的新著《汉语修辞论》有多维透辟的概念阐释、勇敢真诚的自我审视、科学公允的历史评判、新见迭出的理论建树等主要特点,是一部评史论道、继往开来的宏篇巨著,对新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王"、"臣"二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字形演变、字义训释进行考释,探究二字的本义,证明此二字的本义并非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而许慎的解释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辞书释义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独特现象,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人化自然”,是人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同一个历史进程,文化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的发展。共产主义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革命性变革,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是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历史之谜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及越南革新开放的不断深入,越南传统文化价值受到冲击,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越南将崇尚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文化战略,将民族传说中的始祖雄王,构筑为越南新文化的象征,将其“国祖”身份法定化。雄王“国祖”身份的形成与发展,既是越南民众与政府的共同选择,也是越南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必然选择。从认同的角度来说,越南将雄王“国祖”身份法定化,将雄王朔造为全民族大团结的文化象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属于成熟的政治、道德文化,长于政治进步和社会改造,与西方文化相去甚远,不可揉进西方文化那种追逐物质利益的精神。中西文化极难融合,是科学社会主义消弭了中西文化的鸿沟,但中国文化仍应保持自己在政治进步和社会改造方面的优势。毛泽东“大体平均”和消灭不平等身份关系的主张是中西文化融合方面的伟大创举,奠定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身经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迷惘岁月的戈尔丁,在其寓言式的经典巨著《蝇王》中,描述了一群受过文明教育的儿童,一旦摆脱了道德、法律的束缚,便肆无忌惮,相互倾轧、残杀,演出了一幕幕嗜血大战。戈尔丁在书中表达了“人性本恶”的基本观点,作者对人类的看法虽然不符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其把批判社会的矛头指向人类自身,促使人类自省,则显得更理性、更冷静也更有力。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1812年美英战争的性质──兼论战争的起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00年前后,英国对新兴美国漠然视之,肆意"征捕"其海员、干涉其中立贸易,引起美国上下一片愤慨。尤其是先后执政的杰斐逊、麦迪逊一味忍让,不仅导致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更使得联邦党人认为有机可乘,企图颠覆民主共和党政权。为保住其政府,捍卫国家主权,1812年麦迪逊政府对英宣战,时隔两年,终以1814年根特和谈结束,史称"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战争巩固了美国独立成果,激发其民族情感,促进其民族经济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