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千家万户班主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有的学生家长文化修养高,教子有方;有的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对孩子疏于管理;有的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溺爱子女;也有的家长文化修养不高,对子女简单粗暴。班主任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进行指导和帮助。有的学生文静,有的学生好动;有的学生听话,有的学生莽撞,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掌握技巧。1.平易近人班主任教育学生要讲究谈话技巧,态度要平和,跟学生扯家庭、谈生活,以此消除学生的戒心,学生只有戒心消除了,才能从心底里…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农村家长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培养,都希望子女到条件好、质量高的学校就读。由于农村收入不高,到城里读书,会增加很多负担,而农村初中寄宿制的学校花钱少,正符合家长的心愿;还有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对子女的生活学习无法照顾;还有的家长,即使不外出,由于学校和农村的作息时间不吻合,也把学生送到寄宿制学校。这样家长可以放心地外出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农村家长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培养,都希望子女到条件好、质量高的学校就读.由于农村收入不高,到城里读书,会增加很多负担,而农村初中寄宿制的学校花钱少,正符合家长的心愿;还有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对子女的生活学习无法照顾;还有的家长,即使不外出,由于学校和农村的作息时间不吻合,也把学生送到寄宿制学校.这样家长可以放心地外出打工,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从事生产,安排生活.  相似文献   

4.
造成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家庭因素有:①家长文化程度:家长文化程度较高的,对子女学习关心较多,子女在学习上困难就少;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的.对子女学习关心较少,子女在学习上困难较多。②家长的性格爱好:家长性格沉稳或家长有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的,有利于帮助子女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家长性格暴躁或家长有不良嗜好的,则不利于子女克服学习上的困难。③家庭关系紧张,则子女学习上的困难就较多。  相似文献   

5.
王菊芳 《学前教育》2006,(12):45-45
我是一名农村幼儿教师。我的同行们经常在一起谈论家访的酸楚,指责家长的不是。我也深有同感,觉得农村家长的工作越来越难做了。这些年来.许多农村幼儿的家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先富起来了,他们中有一些人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偏差.这开始严重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家长现状 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县,地处偏远,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年轻父母又纷纷外出打工,子女的教育大多落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上。祖辈的教育思想往往非常传统,应试教育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有些家长甚至于用在幼儿园学习文化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好坏。 他们对幼儿园正常的教学活动,如开放式区域活动、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7.
由于众多农村学生家长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时,常常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相互配合,只有我们学校老师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指导家长、  相似文献   

8.
国际学校成就评估协会曾对许多国家进行过调查,结果证实学生之间学业成绩差异的原因,总的来说,80%取决于校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的社会文化水平。现代微观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家庭文化水平的不同是造成子女学业及工作成绩的主要原因。因此,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家庭文化构成对子女成才的影响,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影响子女成才的家庭文化构成的因素主要有家长文化素养、家长教育动机、家长人际活动、家长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9.
“一封家书”的启示安徽胡小平学生是否给家长写信,本不是班主任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但是,如果把写家信与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那么,写家信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家长和子女之间存在着代沟。面对这种客观现实家长和子女的关系主要...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组成。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更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经济条件等因素,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一、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农村家长只重视子女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发展。许多农村家长把培养子女简单地理解为学习好,认为培养子女就是让子女学习文化知识,只要子女成绩好,就等于其他一切都好,把子女能否考到高分作为衡量子女好坏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家长参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家长参与教育”(ParentalInvolvementinEducation)逐渐成为美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笔者对它做一粗疏的研究,以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家长参与教育”的主要内容所谓“家长参与教育”,是指为完善学校教育工作,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的很多中小学与学生家长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它主要包括: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和学校为学生主动培训家长两个方面。(一)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家长为子女择优选择入学学校。通过选择人学…  相似文献   

12.
辜伟节 《班主任》2000,(2):46-47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如何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效。而班主任有效地开发学生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实际上就是充分利用家长教育子女的优势,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关心和教育,与家长共建班集体。要达到这一目的,班主任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喻泽民 《贵州教育》2007,(15):25-26
现状 一、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子女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 在对农村学生家长的调查中了解到他们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看法是:"有儿有女交代先生""父母养其身无法养其心",即是把子女送到学校接受教育,把培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和希望全部寄托在学校,父母承担的主要是提供子女受教育的物质条件,缺乏对子女培养教育的系统考虑.  相似文献   

14.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孩子成长路上最主要的陪伴者和监护人,其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念对其子女的大学专业选择和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回收424位不同专业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分析家长对子女专业的了解、关注和指导情况,家长对子女选择就业时关注的因素,家长就业观念对子女就业选择的实际影响,家长对子女就业类型的期望,并通过交叉分析与卡方检验的方式从家长的文化程度的差异、家庭经济情况的差异、不同区域的家长、不同性别的家长、家长职业的差异五个方面分析其各自与子女就业选择的关系,最后提出应该更新家长的就业观念,促进家校合作育人,增强学生的自主职业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剩余,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被留在家中,在农村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子女。他们多数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临时监护的诸多不良因素不断显现。祖辈们大多由于学历不高,教育观念及方法滞后,对留守子女有明显的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倾向。在外出打工的家长意识中,读书无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众多农村学生家长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时.常常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相互配合,只有我们学校老师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指导家长、教育家长和帮助家长提高素质的重任,才能形成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才能使学生家长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并更好地发挥其教育能量,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第一个环节。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为此,我们向全校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召开了数次家长座谈会,以获得更为翔实的材料。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工人子女占学生总数的80.4%,家长大专以上学历的占1.2%,高中文化的占31.8%,初中文化的占46.7%。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技术能力低下,他们中的一些人下岗待业。据调查,有38.7%的家长在家中谈论工作中的苦闷和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事或社会上种种现象从不回避孩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国内特殊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帮助。本研究发现,特殊学生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期望的得分是:对子女社会性发展期望〉学习适应性期望〉情绪调控期望。此外,研究表明,特殊学生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的期望存在人口变量学的差异。家长恰当的期望会激发特殊学生的潜力,有利于特殊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是指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近几年,我校立足实际,选择"和谐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特色,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以学生家长需求确定学校特色 我校地处农村,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农村初中。全乡经济水平较高,家长大部分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关注相对较少,有的对孩子期望不高。提高区域人口整体素质,培养合格公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于是,学校本着"团结、合作、共赢"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家长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减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本研究探讨了学生家长在“减负”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学生家长的思想状况,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家长在“减负”中的重要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