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因“性”施教是在充分考虑学生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对男生和女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实践中的因“性”施教大多存在着两种片面的理解:一是认为男生的智力比女生强,二是认为男生是男性化的性格,女生是女性化的性格。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和成绩与性别关系不大,性别与性格不一定存在对应的关系,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施以科学的因“性”施教,解放人性,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2.
因性施教在当代之所以遭到各种质疑与批判,根本原因在于其未能完全突破传统范式--性别化范式的束缚.基于对"性"的真相的理解,因性施教所遵循的范式在当代应发生转换,即由性别化范式转向性别敏感范式.  相似文献   

3.
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应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前提下从两性差别的角度来培养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4.
"男女同校"主要沿用着男性教育思维,这是不争的事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和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中开展性别教育,以实现性别类型的双性化。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和教育模式为例,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别教育的缺失问题入手,论证该专业因性施教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本期议题: 近日,中国青少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等学者呼吁:学校和家长要"因性施教",并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男女同校不同班'"的建议,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因性施教"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出现的一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提倡根据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理念到底可行吗?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话语的历史印记从来都是标明两性之间的不平等,而教育存在迎合并建构这样的性别话语。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教育中的话语性别偏见现象,反映隐藏在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由于教育的性别不平等将会对女性的未来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所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示下,学校教育应该重视性别教育,做到"因性施教",提高教师性别意识,努力创造性别公平的学习环境,促进两性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南钢 《现代教育科学》2007,(2):69-70,42
针对我国出现的教师有偿家教和"因财施教"问题,辩析了因材施教与"因财施教"的区别和差异,对"因财施教"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做了系统分析,提出转变"因财施教"为因材施教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男幼师培养要“以生为本”“因性施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为本"要求男幼师培养工作"一切为了男生、为了一切男生、为了男生的一切";"因性教"要求男幼师培养工作必须考虑男生的性别特征、专业思想、就业理想、学习环境、心理压力及社会对男幼师的专业要求等."以生为本"体现了男幼师培养工作的人本性特征,两性差异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是男幼师培养"因性施教"的理论依据,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生存状态及男生教育的落后面貌是男幼师培养"以生为本"、"因性施教"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男女生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忽视学生性别差异的现象,存在着性别偏见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性别心理特性的偏见;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教育科学中的性别偏见.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关注性别差异,实施"因性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汪黎 《文教资料》2012,(20):167-168,177
"因性施教"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被广为探讨①。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因性施教"其实是一个暗藏悖论的矛盾之策,是一种只看重眼前教育效益的短视教育理念和行为。通过反思男女两性的差别究竟是如何被后天建构的问题,得出"因性施教"其实是漠视和延续该错误"建构"行为的结论。提出"因性施教"应该包括"根据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弱点,进行实践教育上的引导和弥补"及"根据个体在充分地自然发展和选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的兴趣、性格、特质和天赋进行有目标的方向性培养"两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的心理性别差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仅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还包括他们的性别特征和个体差异。在实施教育措施和教学方法上应做到男女有别,因性施教。因性施教的基本策略就是扬长补短,促使男女生的心理都得到完善而良好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心理潜力。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视角是一种以服务于妇女解放为宗旨的研究。女性主义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批判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追求社会性别公平化教育两个方面。运用女性主义视角考察我们的教育,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教育中既存在显性性别歧视现象,同时也存在隐性性别歧视现象;二是应重视因性施教。  相似文献   

13.
<正>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最具人文关怀的语文学科,对学生道德情操与民族情感的培育有重要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育以学生为本,观察并分析学生的心理差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在群体心理差异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年龄心理差异和性别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年龄与性别差异,我们应坚持“因龄施教”与“因性施教”。  相似文献   

14.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良庄煤矿努力创新学习形式和教育方法,"八法"并举抓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分层配餐法。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党员,因层施教。根据领导干部党员、普通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家属党员等不同状况、不同需求,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不同重点内容的教育。特别是对离退休党员和家属党员,  相似文献   

15.
儿童时期,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通过游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既要注意因性施教,又要注意不能因性有别,要多开展男女生合作的游戏,鼓励学生跨性别交流.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北京市健康教育课题组指导下,将研究主题定为"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研究",请家长走进学校,和教师、学生一起分享交流,充分尊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让家长成为"局内人",消除了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加强了家校共育意识.  相似文献   

16.
齐好丽 《时代教育》2012,(21):195-196,3
针对本校男生班的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本文结合男女性别的一些基本差异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旨在为更好的"因性施教"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因性施教与女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性施教是指教育者根据男女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受教育者两性都获得充分、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含义有二:一是承认差异,扬长避短;二是教育者应使受教育两性都获得充分、自由平等的发展。因性施教的实质不在于消除两性发展上的差异,而在于如何使受教育者两性都获得全面发展。本文试就因性施教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性别差异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对女生教育问题的关心。一、男女平等是因性施教的前提因性施教不仅在于有没有女生教育,或是否重视女生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看这种教育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学校"阴盛阳衰"的普通现象,不少教育界知名人士开始提倡"因性施教",从而"拯救男孩"。教育实践中因性施教的效果不尽人意,本文以具体案例提出了教学困惑:教师应该如何"拯救男孩"。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性别差异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男女两性生理、心理的差异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呈现出不同的性别特点。然而在语文教育活动中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性别差异的现象。为此,应当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消除各种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实施因性施教,使学生得到完整性建构。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课的定位特性中,人文性是其中最重要的.根据这一理念,那么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八版在目前国内同类教材中是最好的.采用"因课施教"教法则能大大改善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不感兴趣的现状,能较好地增强大学语文课的接受效果,真正实现大学语文课贴近学生心灵的教学目的.为此,本文提出了教者应加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思想"的理论修为、擅长制作精良的多媒体PPT课件的"现代型因课施教"的观点,以促进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